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无论是股骨侧还是髋臼侧在髋关节置换后1年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对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和骨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量对延长假体使用时间、预防假体周围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预防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对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1年的髋部骨密度变化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置换前、用药后3 d和用药后1年的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对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的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用药后3 d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钙、磷水平维持在置换前水平。置换后短期内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稍微下降,但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与置换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对照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两三天内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和发热,给予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得到缓解。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置换后早期假体柄周围骨丢失,但是置换后1周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建议在置换完成1周后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可给予乙酰氨基酚进行缓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众多全髋关节置换动物模型中,犬因其与人类的高度相似性及易于管理、饲养的特点而倍受青睐。 目的:在德国牧羊犬上建立并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模型。 方法:德国牧羊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骨水泥固定组,生物固定组。空白对照组仅行手术入路操作,后两组分别行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全髋关节置换。分别于术后即刻、3,6,12个月X射线观察植入物形态。 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动物术后恢复好。骨水泥固定组中2只动物发生股骨骨折,继发伤口感染;2只动物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1只动物骨水泥由臼底渗入盆腔。生物固定组中3只动物发生伤口及假体周围感染;1只术后反复发生脱位。其余实验组动物术后恢复好,步态基本正常,术后即刻、3,6,9及12个月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2/22),总感染率32%(7/22)。说明犬全髋关节置换模型是一个稳定的,成功率较高,可重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碎补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止痛的功能,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强骨饮对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都给予择期髋关节置换,置入美国史赛克公司的人工股骨头后使用骨水泥固定。置换后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方中药强骨饮口服,药物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感染、假体松动的情况发生。观察组的置换后下床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后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用药后观察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置换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9%,P0.05)。提示强骨饮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能起到抗骨吸收和抑制过高的骨转换的作用,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 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随访4~51个月,平均32.6个月。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 0.05),且螺旋型髋臼假体组稍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不良反应:压配型髋臼假体组置换1年后松动1例,术后行走疼痛3例,髋臼假体周围成骨6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3例,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螺旋型髋臼假体组髋臼假体周围成骨3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表明螺旋型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骨重建过程密切相关,此过程受假体周围患者本身的因素影响。微量元素与成骨密切相关,故假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含量可能影响髋关节假体的骨融合与生存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微量元素与髋假体周围骨融合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4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废弃骨块,体外细胞培养后检测微量元素钙、镁、锌、甲状旁腺素、活性维生素D3,置换后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随访第1周、3个月、6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微量元素的差异,分析以上5项微量元素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各微量元素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锌与甲状旁腺素、镁呈正相关性(P < 0.05),锌与第7区骨密度呈正相关性(P < 0.05)。对于股骨近端微量元素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用来预测和干预髋关节假体的寿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Wolff骨重建理论分析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股骨近端骨重建进程的影响。方法 根据骨重建控制方程,利用Python语言编写骨重建程序。在ABAQUS软件中分别建立术前股骨模型与术后股骨及假体有限元模型。对比THA手术前后骨重建进程,分析假体植入对THA术后中远期股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假体植入后,股骨近端应力持续降低,受力点由股骨头转移到假体,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现象。应力遮挡区域内骨丢失现象严重。股骨干皮质骨变薄,应力遮挡有所缓解。假体底端内侧受挤压,应力显著高于外侧,此处骨质分布不均。结论 THA术后股骨近端内侧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导致骨丢失,造成假体松动;假体底端两侧应力水平存在差异,引起骨质分布不均,导致假体与股骨配合不紧密,造成术后患者大腿中段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探讨论决定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骨质疏松、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Vancouver假体柄周围骨折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术中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8.
背景: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于恢复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置换后跛行,降低假体磨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的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对比分析采用组配式假体(S-R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及采用普通假体(Corail)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测量,对两组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和偏心距重建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无感染、骨折、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在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组与未重建组置换前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偏心距重建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 < 0.05)。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大于未重建患者(P < 0.05)。X射线随访: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3.956,P < 0.05),39髋(98%)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与未得到重建患者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未得到重建者,组配式假体偏心距重建率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 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 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 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臼杯不同内陷水平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原位组和不同水平内移组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在模拟拔出试验中,原位组最大抗拔出载荷强度为1 166 N;相比原位组,4 mm和8 mm内移组抗拔出载荷强度分别增加了45.8%和57.1%;原位组髋臼假体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的臼杯-骨界面最大微动为166.4 μm,内移4 mm及8 mm组相对原位组分别减少了46.2%和62.1%。对于臼杯植入后髋臼周围即刻应力分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原位组髋臼周围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均最小,平均应力随内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内移4 mm组峰值应力最高。结论 相较原位植入假体,髋臼内陷技术可以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稳定性和内移程度成正比。但内移程度不足导致骨覆盖面积不足时,臼杯-骨界面边缘应力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假体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 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 < 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otal hip replacement with a 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 (CFP) short stem prosthesis can reportedly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eserve maximum bone tissue for long-term revision. However, CFP replacement has a relatively high risk of intraoperative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that can seriously harm hip func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14.
背景:陶瓷关节因具有出色的耐磨损性,极高的硬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但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和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研究较少。 目的:对比观察陶瓷-陶瓷与传统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年轻患者髋关节疾病效果的差异。 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行全髋关节置换42例44髋,其中20例22髋选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22例22髋选用传统的金属-聚乙烯人工关节。手术方法采用外侧入路,置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置换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置换前及置换后6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陶瓷-陶瓷关节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 < 0.05)。2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陶瓷-陶瓷关节置换后效果良好,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聚乙烯关节相当,但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 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钴、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育运动中爆发性用力的跳跃动作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髋关节周围的一些部位由于存在未闭合的骨骺而相对薄弱,猝然施加的暴力可以造成大块的撕脱性骨折。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运动性股骨头坏死技术、置换材料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评价修复运动性股骨头损伤中所应用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1-01/2010-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英文关键词为“artificial hip joints,biomaterials,prostheses”。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1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分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选择、置换材料的性能评价。髋关节置换技术以及置换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利用陶瓷股骨头假体、金属对金属的假体减少由于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导致的假体松动等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因其适应证范围宽,置换效果好,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晚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涛  裴建祥  陈小龙  宋奇志  张峡 《医学信息》2018,(13):104-106,109
目的 在初次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并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 9月~2016年9月我科进行的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6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使用DePuy CORAIL系统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术后给予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止痛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快速康复组38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血红蛋白下降率、影像学评价、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术后X线检查(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术后第1~3 d的静息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的第1~3 d负重VAS评分、血红蛋白下降率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2.34±1.21)分、(2.12±1.02)分、(13.21±7.83)%、(9.37±3.13)d及(1.85±0.32)万元,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82±1.46)分、(3.06±1.21)分、(17.23±8.45)、(12.43±3.38)d及(2.01±0.37)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出院当日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常规术式及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用术式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为主;全髋置换术较单、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结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其术式选择应视患者病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