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莉  李国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20-120
患者,15岁,学生。2004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自幼体弱多病,营养欠佳,加上其母早逝,随父生活,居住潮湿,平素忧郁寡言。7年前罹遗尿之疾,未予重视,以致日趋加重;每晚必尿床,其父不知是病,常加指责。患者精神极为紧张与恐惧,以致白昼亦不能自控。几年来数投其医,  相似文献   

2.
咳嗽遗尿,是指咳时小便遗出,不能自控。笔者自1993 -2003年诊治82例,以补中益气汤合都气丸治疗,疗效甚 佳,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82例均为门诊病人,女73例,其中孕妇34 例,男9例,年龄7-76岁,病程7天-1年。 临床表现:咳嗽则遗尿,咳吐稀白痰或干咳,无尿急、 尿痛,腰膝酸软,纳呆,气短,神疲乏力,少腹重坠,或午 后潮热,两颧发热大便正常或稀溏。  相似文献   

3.
唇风治验     
徐某,女,93岁。四平市北门街六委。1987年12月8日初诊。患者下唇癌痒,干燥,继则起疱,流黄水1年余,经用扑尔敏、强地松,肤轻松软膏等治疗罔效而来诊。自述终日心神不宁,少寐,诊见:面色萎黄,体质瘟弱,下唇色淡干燥,有散在渗出液,瘙痒,舌质淡、尖赤、苔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自拟升阳健脾汤治疗青少年遗尿,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经各方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均可排除脊柱裂、尿道感染、蛲虫感染、癫痫及大脑发育不全等所导致的遗尿。本组病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为15~25岁。病程漫长,幼时遗尿未愈延续至今者56例;病后失调遣尿者44例。遗尿次数轻者数夜1次,重者可1夜数次。100例患者均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2治疗方法 自拟升阳健脾汤:防风8g、荷叶6g、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3g、炮姜3g、山药20g、莲子…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皮肤瘙痒在县级以上多家医院治疗,均效果甚微,历时半年。于2004年5月25日特邀请中医治疗。刻诊:全身皮肤色素沉着,胸背均见密集性丘疹,无渗液,由于痒甚,用开水(每晚2瓶)烫皮肤止痒,有些皮肤被烫成黑褐包,烫后水干又灼焦性疼痛,痛苦难言,整天呻吟不止,夜不能寐,面色萎黄,双下肢及脚肿胀,步行蹒跚,口淡,食欲减退,大便尚可,小便点滴不净,尿色黄,切两脉均稍弦,中取有力,寸脉脉促,舌质稍鲜红,舌前部无苔少津。体检:腋下等处无淋巴结肿大,腹部肿胀,叩呈鼓音,由于肿胀,肝脾未触及,但按压疼痛(未用现代化仪器检查),T36.8℃,…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八味药组成,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功,是治内伤脾胃,脾胃气虚三代表方,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疾病,笔者临床用后所得,略举二例、共同道参考。 1 病例介绍 朱某,女,24岁,1985年4月16日因产后月余恶露淋漓不断而就诊,检查恶露量多色淡红、质稀薄、无臭味、小腹有空坠感、神倦懒言、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脉缓弱,证属气虚失摄。治宜补气摄血、拟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党参、白术、炙草、升麻、当归、柴胡、白芍各10克,陈皮5、加鹿角胶、艾炭各5克,以温阳益气摄血。  相似文献   

7.
8.
目前临床上对顽固性腹泻仍缺少良好的治疗方法,长期反复应用消炎药易于造成菌群失调及出现这些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对症治疗往往只起到暂时的作用,笔者应用中药治愈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51岁,机关公务员。1983年6月因腹胀、右上腹痛于北京、上海、沈阳众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查体:血压130/80mmHg,面色黄咣白,面部较多老年斑,巩膜无黄染,心啼正常,腹稍膨隆,右肋下可触及5~6cm肝缘,表面光滑,质中等,轻度触痛,脾未及,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肝功正常,胎甲球(+);尿检阴性;B超结果:肝普遍增大,质较硬,右肋下5~6cm,肝左、右叶可见众多回声团,最大一个8cm,最小的如大、小米粒状布满肝内;右肾可见小米粒状囊肿7~8个,被确诊先天性的多囊肝合并多囊肾。  相似文献   

11.
临床治验2则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 ,对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 ,兹介绍二则于下。1 鹤膝痰  阎某 ,男 ,38岁。 1992年 3月 10日初诊。 1个月前 ,因上山不慎将左膝部扭伤 ,自觉疼痛 ,局部肿胀 ,活动受限 ,自用一些活血药物未见好转。之后到县医院治疗 ,抽取关节  相似文献   

12.
扁平疣是病毒引起的表皮增生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顽固性疾病。笔自1997年2月-2002年2月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本病74例,取得良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症鼓胀治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鼓胀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如伴有阳明腑实见二便不通畅者更使病情迅速发展,急骤恶化,影响治疗,危及生命。 笔者利用中草药成功治疗2例重症鼓胀病人伴阳明腑实证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病例摘录于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69岁,肝硬化病史14年,腹水曾反复出现,一个月前病人鼓胀发作,腹水再次出观,给予诸法治疗不效,遂延笔者往诊。病人坐位,呼吸急促,面色枯黄,精神萎顿,腹膨隆,其状如鼓。腹水征强阳性。双下肢高度水肿,不能平卧,卧则喘甚,身热心烦,已10多日未大便,尿量日少,舌红绛,苔白腻,脉弦滑数。辨证:属中医鼓胀重症,为湿热结骤,壅塞中脘,气机不利,病人已成阳明腑实证,出现大便不通,小便淋漓不畅,大量代谢产物蓄积体内加剧病情。治则:清具热结,通利二便,使浊邪得利,危势可缓,速投大承气汤合五皮饮方加减治疗,以泻腑清热降浊化湿,疏利气机。组成;生大黄10g,厚补10g,枳实10g。  相似文献   

14.
患,男,43岁。因夜间排尿晕厥连续3个夜晚来院就诊。发病前1周曾患感冒,未予治疗。就诊前3d夜间起床小便时自觉头晕目眩而晕倒,小便亦失禁,数分钟自醒,全身汗出。夜晚排尿时均晕倒,白天无碍。入院查体: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脉浮缓苔白滑,既往无晕厥史,辨证属营卫不和太阳之气失宣所致。治以发汗利水,调和  相似文献   

15.
癥积1例治验     
患儿,男,6岁,主因恶心、呕吐3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食欲减退10余天,自买“保和丸”口服,略见好转,但仍疲乏无力,随后又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按“急性胃肠炎”注射“爱茂尔”、口服“藿香正气丸”等药不见好转即来求治。检查体温、血压、呼吸正常,精神差,面色萎黄,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脐下两增,表面光滑。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边缘锐利,脾不大,经化验肝功,黄疸指数25μmol/L,谷丙转氨酶200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乙肝表面抗原(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 :张×× ,性别 :男 ,年龄 :2 8岁 ,职业 :农民。于1996年 6月 4日就诊。主诉 :心慌、气喘、胸闷、乏力。现病史 :一个月前曾不明原因高烧 ,而后出现腹水及双下肢浮肿。现稍一活动既感心慌、气喘、胸闷、乏力。某医院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 ,建议手术 ,病人因是家中独子 ,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口甜 ,《内经》称为“脾瘅”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 ,可见于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西医对其无特效疗法。笔者自 1982年始采用中药治疗 5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其中门诊病人 36例 ,住院病人 14例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8~ 6 2岁 ;病史 3天~ 5年。临床表现以口甜为主症 ,伴胸膈痞满 ,少思饮食 ,舌苔黄腻或腐浊 ,脉或滑数。治疗方法 :治疗以芳香辟浊 ,健脾燥湿 ,清化湿热为治则。基本方 :佩兰 30g ,藿香 10 g ,白术 15 g ,苍术 6 g ,黄连 6g ,炒栀子 6g ,陈皮 10 …  相似文献   

19.
叶某 ,男 ,2 0岁 ,1 999年 8月 4日住院。患者因前一天饮食不洁 ,翌日恶寒发热、汗少、周身酸痛 ,继之腹痛腹泻 ,先为稀便 ,继则为赤白脓冻 ,里急后重 ,日泻 1 0余次 ,伴恶心呕吐 ,神疲乏力 ,食欲不佳 ,小便黄 ,舌红苔黄干 ,脉浮滑且数。查体T38.2℃ ,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甚。大便常规 :赤白相间 ,粘液状 ,脓细胞 ( + + + ) ,红细胞 ( + + )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鉴于起病初期 ,证属风寒外束 ,湿热内壅 ,气血凝滞型菌痢 ,且以实证为主 ,治宜解表清里。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 2 g、黄芩 9g、黄连 9g、当归 6g、白芍 1 2 g、木香 …  相似文献   

20.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笔者以本方应用于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为患的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