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例为对侧上下肢或单肢舞蹈,肌力接近正常;1例为同侧上下肢舞动,对侧肢体肌力4级。头部CT显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7例,丘脑少量出血2例,同侧舞蹈患者为丘脑少量出血。8例对侧舞蹈者均治愈,1例同侧舞动者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腔隙性梗死和丘脑少量出血,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2.
高健  吕志宇 《四川医学》2013,(11):1741-1743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从0级至轻瘫,与肢体瘫痪同侧的中枢性面瘫9例,与肢体瘫痪同侧的舌瘫7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1例;10例起病时伴有头晕或眩晕;13例伴有构音障碍;6例有饮水呛咳;1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患者出现复视,在体征上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障碍对侧肢体瘫痪的交叉瘫.头颅MRI示梗死灶位于一侧脑桥内侧,多为楔形,底部紧靠脑桥腹侧表面,尖部朝向脑桥被盖;病灶大部分位于基底动脉旁中央支的供血区域内,常位于脑桥中上部,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底.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穿支病变引起;凡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或眩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及时行MRI检查;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8例.结果 起病时16例患者出现肢体力弱和言语含糊,5例患者出现头晕.查体发现16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瘫痪,17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16例患者有构音障碍,3例患者有非持续性水平眼球震颤.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在肢体瘫痪对侧的脑桥均可见片状、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 早期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病变,对于起病时有构音障碍及头晕、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到病变有可能在脑桥.  相似文献   

4.
李春燕 《中原医刊》2007,34(5):27-28
目的 探讨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 根据临床与解剖学的关系建立模板进行研究。结果 ①丘脑膝状体动脉(TG)供血区梗死以对侧偏侧型感觉障碍为主;②丘脑结节动脉(TT)供血区梗死多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及丘脑性失语,偏侧忽视;③丘脑旁正中动脉(TP)供血区梗死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及红核丘脑综合征等;④丘脑脉络膜动脉(PC)供血区梗死可表现为象限盲、轻瘫与偏身感觉障碍。结论 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各具特征性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顶端血管闭塞出现供血区内多发梗死[1],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临床表现眩晕、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偏身感觉障碍、肢体瘫等,起病凶猛,救治难度大.现就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20例诊断明确且有溶栓适应证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余9例按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7.
肌张力障碍的神经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张力障碍的任何生理模型应该能够解释在不同情况下肌张力异常是怎样产生的。脑损伤能引起肌张力障碍,相关部位有基底节、脑干、丘脑,但最常见的部位是豆状核。肌张力障碍可以遗传,其中包括全身性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但唯一明确遗传方式的是Segawa病(“遗传性进行性伴有明显昼夜波动的肌张力障碍”)。这种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三磷酸鸟苷环羟酶I基因缺陷,多巴胺合成障碍所致,左旋多巴胺治疗有效可证实这点。另一个肌张力障碍的例子是帕金森氏病,多巴胺功能障碍既可能是自发的也可继发于药物治疗。令人费解的是,肌张力障碍总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脑桥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脑桥的解剖学特点和头颅MRI检查对患者病灶定位,随之探讨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住益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139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将病例分为A(腹内侧梗死组--脑桥旁中央动脉分布区)、B(腹外侧梗死组-脑桥短旋动脉分布区)、C(被盖部梗死组-脑桥长旋动脉分布区)、D(混合组-可能累及A、B、C多条动脉分布区),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良Rankin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A、B、C、D组各占66(47.5%)、44(31.6%)、17(12.2%)、12(8.7%).在临床表现特点上,腹内、外侧梗死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同时伴或不伴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被盖部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及感觉障碍;双侧脑桥梗死则往往表现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脑桥梗死病灶多位于腹内、外侧,且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不同梗死部位影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的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为常见病 、多发病 ,与中枢性面瘫极易鉴别 ,但脑桥急性梗死导致同侧单纯周围性面瘫实属罕见 ,容易误诊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 ,延误诊治 . 近期某科收入 2例表现为单纯周围性面瘫脑桥急性梗死的患者 ,并复习近 5 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10.
丘脑出血是由丘脑膝状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亦表现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甚至偏盲等内囊性三偏症状.丘脑出血临床并非少见,丘脑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将丘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部分患者有中枢性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头晕或眩晕;17例均无偏盲,常规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从症状、体征上不易和幕上梗死进行鉴别,早期的MRI检查(特别是DWI序列)可早期确诊,常规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身体侧步可不伴有前庭功能障碍和前庭核病变而独立出现,本试验使用三维脑干成像检查了10例该类患者。不伴有肢体共济失调的身体侧步为前庭脊髓的姿势控制功能缺损的表现,由前庭脊髓外侧束下行纤维病变所致。合并肢体共济失调的身体侧步可能为本体感受功能受损或本体感受信息缺失的结果,由脊髓小脑后束上行纤维病变所致。脊髓梗死导致身体侧步的特征性诊断研究@Thmke F.$Department of Neurology, University of Mainz, Langenbeckstr.1, D-55101 Mainz, Germany Dr. @Marx J.J. @Iannetti G.D. @李一明…  相似文献   

13.
何能前  鞠延  毛伯镛 《四川医学》2003,24(7):663-665
目的 了解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情况,就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促进对此少见并发症的识别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1999年间98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通过问卷及门诊复查的方法最终确诊了ll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讨论。结果 本组头伤病例中1.l2%的患者罹患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局灶性、偏身性或全身性发作。患者平均年龄21.9岁,性别比2.33:l。影像学发现5例患者有基底节区损害。症状延迟出现的时间从5周至2年不等。该组病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的两名患者局部肌张力障碍得到缓解。结论 肌张力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少见的并发症,但其临床经过特殊、治疗困难,向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本组患者原发脑伤重而影像学所见与临床不符,提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存在,说明剪应力致伤可能是肌张力障碍形成的一个参与因素。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的病损以及其它未明原因可能是肌张力障碍的病变基础。迟发出现的症候可能与头伤后突触再塑形、伤后昏迷/偏瘫的恢复有关。药物治疗总体效果不佳。一些新的用药方案和外科疗法还需要更多病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许飞  孙红斌 《四川医学》2013,(6):782-784
目的通过4例服用抗感冒药致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诊治经过,探讨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服用抗感冒药后出现急性口、面颈部或全身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单独或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药物,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病理机制复杂,抗感冒药致病可能与其含有的右沙美芬抗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有关。肌松剂联合抗胆碱药物疗效好,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TN)常常因神经根穿颅骨时受血管压迫所致,由脑桥缺血损伤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少见。本文报道的是1例因脑桥梗死横断三叉神经中枢通路而导致的三叉神经痛。脑桥梗死引发三叉神经痛@Peker S.$Marmara University Medical Faculty, Neurosurgery, Istanbul, Turkey Dr @Akansel G. @Pamir N.M. @高中宝  相似文献   

16.
王红霞  刘欣  王丽娟  吕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19-332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n=48)。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OR(95%CI)=7.139(2.069,24.641),P=0.002〕与基底动脉狭窄〔OR(95%CI)=5.730(1.017,32.289),P=0.048〕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脑卒中史与基底动脉狭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为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和痛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用实验形态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及猫脊髓上行纤维的行程及投射点。 2.脊髓颈下部半离断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可见到散在的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网状巨细胞核及网状外侧核为最多,延髓中央腹侧核、脑桥网状尾侧核及脑桥网状嘴侧核次之,而延髓中央背侧核、网状小细胞核及旁正中核则较少。 3.在中缝核群中的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以及中缝暗核和中缝脑桥核内,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溃变。 4.于中脑下丘底部、上丘深层以及中央灰质的外侧部,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滑变。 5.在丘脑,脊髓丘脑束可投射至内侧膝状体的内侧部、髓板内核中的束旁核和中央中核,以及丘脑腹后外侧核。 6.本文讨论了痛觉信息和针刺镇痛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以及有可能进行整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附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导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 对4 5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4 0例,其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37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脑出血5例,丘脑区小量出血3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2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症状在7d内消失4 2例。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为突发性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以基底节区病变所致为主,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51.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的病变部位应该是: A.脊髓 B.小脑 C.丘脑 D.内囊 E.脑干 5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不包括: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亢进 C.肌萎缩明显 D.有病理反射 E.瘫痪以整个肢体为主 53.引起低血钾的原因,不包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 (ICD)是一种发生于成年人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 ,是由于颈部肌肉持续性不自主异常收缩而导致颈部向一侧扭曲和旋转 ,又称痉挛性斜颈。过去认为ICD是一种神经肌肉均正常的心理性疾病 ;应用脑功能显像、电生理和遗传技术 ,研究了ICD的病理遗传学 ,发现ICD可能是一种脑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1] 。1 发病机制ICD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 遗传因素 ICD患者的家族史中发现常染色体的异常。儿童期发作的特发性扭转肌张力障碍患者 ,家族成员中可能患有颈部或其他部分肌张力障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