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比较Spotlight通道系统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微创治疗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6~58岁,平均41.7岁。患者随机分入Spotlight通道系统和MED技术治疗组,2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的骨与韧带组织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Spotlight组和MED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1.4)min和(78.1±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切除的骨与韧带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otlight通道系统是"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与MED近似的临床疗效,且其由于操作灵活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更易为脊柱外科医师所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分析并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治疗单节段LDH的中英文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E组),采用PELD治疗47例(PEL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12个月。UBE组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术后1、3、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0.0%,PELD组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复发2例;PELD术后复发1例。 结论 UBE和PE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各有优势,UBE适应证更广泛,学习曲线平缓;PELD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早期腰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学习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采用UBE技术(UBE组,n=66)和PETD(PETD组,n=66)治疗的LDH患者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包括总手术时间(T0)、建立通道时间(T1)、术野显露时间(T2)及术中减压时间(T3),评估并分析比较2组各时间点及关键技术步骤的学习曲线。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UBE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ETD组,透视次数低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0、T2、T3阶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3/L4、L4/L5、L5/S1节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在25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PETD组在60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2组比较,UBE组学习曲线较陡峭,PETD组学习周期较长。UBE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2最长;PETD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3最长,T2变化幅度最大。结论 2种术式疗效相当,与PTED相比,UBE技术具有学习周期短、减压效率高的特点,但在建立通道及术野显露用时方面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双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7年8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LD治疗双节段LDH患者40例(双节段组),并按照年龄、性别和手术节段匹配同期采用PELD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80例(单节段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临床疗效。结果 双节段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高于单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双节段组和单节段组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7.5%和85.0%。2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腰椎不稳、术中神经根损伤或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ELD治疗双节段LDH疗效确切,且不会影响术后脊柱稳定性或增加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Delta内窥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L5/S1单节段LDH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Delta组),另50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Del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F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F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Delta组改善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LDH疗效与FD相当,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感更轻。  相似文献   

7.
高速  陆慧  唐瑜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79-384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89例,其中46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43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d检测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21±2.18)个月。UBE组手术时间较FD组长,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FD组短,术后3 d Hb及HCT水平较F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3.48%,FD组为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FD组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技术或FD治疗单节段LDH均能获得满意疗效,UBE较FD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开元骨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PETD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78例。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32个月,平均21个月。手术时间38~49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 L,中位出血量38 m L;卧床时间10 h~3 d,中位时间1 d;住院时间2~8 d,中位住院时间6 d,术后疗效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9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MSLD组与 MED组各 450例, 术后分别平均随访 36个月和 3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 天数及恢复情况。结果 MSLD组及 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3.8±1.1) cm和(2.4±0.7) cm, 手术时间分别为(51.0±14.2) min和(62.0±16.3)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5) ml和(106±43) ml, 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 MSLD组及 MED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改善率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SLD组硬脊膜撕裂、急性竖脊肌血肿、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 MED组(P< 0.01)。两组均未出现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MSLD与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但 MSLD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12.
经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目的研究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半环切除椎板下部,外侧黄韧带、关节突内侧。保留硬膜束后方黄韧带,用棉片、保护器保护神经,环切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扩大根管。增添自制的切刀等器械。本组共248例,其中90例经术后随访24~32个月,平均27.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1.9d下床行走,2.4周恢复日常生活,4.3周恢复工作,术后改善率为83.1%。初期手术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损伤硬膜,加重神经根水肿;(5)损伤关节突关节。结论MED有直接切除髓核、钙化后纵韧带、增生骨,创伤小,照明好等特点,但它的通道管末端不易与椎板表面固定。MED是发展中的技术,需改进器械和内窥镜,增加特殊器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L_(2,3)2例,L_(3,4)3例,L_(4,5)28例,L_5S_113例;中央型5例,旁侧型34例,极外侧型7例。病程5~87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未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5~210 min,平均153.6 min。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病例。VAS评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0.7和2.2±0.6,较术前的7.3±1.2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ODI分别为(23.5±2.4)分和(22.10±9.26)%,均较术前的(13.2±2.8)分和(69.12±13.15)%,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结果 ,优30例,良14例,可2例。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生间盘复发及翻修病例。结论:椎间孔TESSYS技术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顺性分析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2例.男171例,女71例:年龄19—71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48例术前行MR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3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05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1例。结果:术后1-6d下床活动,平均2.2d,术后住院3~12d.平均5.2乱切口浅层感染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平均3.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恢复原工作率52.4%,接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83例、良44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94%。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经卧床制动、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杨群  张德强  王宏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10-11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0年 5月,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 87例, 男 49例, 女 38例;年龄 37~65岁, 平均 47援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 L3, 43例、L4, 543例、L5S1 41例。采用单枚 B-Twin椎间融合 51例(单枚组), 双枚融合 36例(双枚组)。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 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时间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均获得 12~46个月的随访, 平均 35.8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 ODI术前平均为 78%±3%, 末次随访平均为 18%±3%;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70±1.3)分, 末次随访平均为(0.65±0.48)分;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76±1.3) mm, 术后 1个月平均为(12.8±1.5)mm, 术后 12个月平均为(11.8±0.6) mm。单枚组与双枚组 ODI、VAS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单枚组少于双枚组。均获融合或可能融合, 融合时间 3.9~8援6个月, 平均为 5援6个月。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满意, 单枚与双枚融合疗效相近, 单枚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辅助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visual trephine arthroplasty assist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和传统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22例;年龄26~58(43.63±8.48)岁;L4,5节段47例,L5S1节段13例。其中32例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A组),28例采用传统的逐级环锯下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过程中手术并发症;通过椎间孔中间层面矢状位CT观察关节突成形面积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9~15(12.10±1.1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分别是(70.47±5.87)min、(13.66±1.34)次、(6.31±0.69)d,而B组为(90.71±7.66)min、(22.82±2.48)次、(6.54±0.92)d,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A组和B组关节突成形面积比分别为(29.72±2.84)%、(29.57±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视化环锯辅助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建立通道时具有高效快捷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7.
侧路非同轴椎间盘镜在腰椎椎间盘切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路非同轴椎间盘镜在腰椎椎间盘切吸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41例患者(183个节段)经临床确诊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76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42.5岁,病史为3 d~130个月;L4/L579例,L5/S183例,L3/L421例,平均住院6.8 d。手术方法同经皮穿自动腰椎椎间盘切除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diskectomy,APLD),置入工作套管后在非同轴椎间盘镜监视下嵌夹、切吸椎间盘髓核组织。术后3、6、12个月时随访。结果 14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嵌取、切吸髓核组织1.0~3.2 g,复查CT值减低15~20 HU,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判定,有效率为92.1%。结论在APLD中应用椎间盘镜可以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减少医生及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针对性的嵌夹、切吸椎间盘髓核组织对防止术后失稳性腰痛、提高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Quadrant通道下椎间盘切除术并纤维环修复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82例,其中采用经Wiltse入路Quadrant通道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47例(对照组),采用经Wiltse入路Quadrant通道下椎间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