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申秀云 《中医研究》1991,4(3):43-45
经络学说起源问题是当前学术界颇具争议的焦点;在马王堆医书出土之前,经络学说始于相同功能的针灸穴位之归纳,即联点成线说是一个基本公认的观点;而在马王堆医书出土之后,有些学者根据循经感传现象提出了先经后穴的经络学说。笔者认为经络学说起源于这两个相同独立和并存的经脉与俞穴医疗方法,其后在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经与穴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络研究已经进行了 4 0多年 ,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 ,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神经论。主张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 ,并无独立的经络结构。神经论目前已涉及从皮层、脊髓到外周传入的各个神经层次以及植物神经。二是体液论。认为经络就是已知的脉管或间隙性结构 ,包括早期的血脉论、淋巴管论、间隙体液论等 ,以细胞内液为介质的细胞缝隙连接假说也可包括其中。三是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电磁波或电子能量的优势传递渠道。以上三类观点涵盖了人体信息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 :神经传递、体液传递和…  相似文献   

3.
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自律运动有序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生理特性.方法:在用针灸经络定位仪严格确定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记录同一经线不同部位、同一断面不同经线、经线与非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的活动.结果:①经线区皮内的微血管网络具有同步舒缩的特性,而非经区皮内微血管间的舒缩活动无同步性;②同一经线不同部位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基本一致的频率;③不同经线间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不同的频率;④左右侧同名经的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频率基本一致.结论:体表经络的实质是皮内呈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相似文献   

4.
由于没有明确、独立的解剖结构,经络的生物学本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针灸等防病治病机理仍是中西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衍变,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植物信息传导系统,即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开拓解读生物界中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感应的共同结构基础与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本文开拓性地将生物体信息传导系统分为3个系统(水平):大脑相关高级神经系统(神经水平);没有神经结构但可传递生物电信号和递质的导管相关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环境间的电信号与理化物质传导系统(细胞水平)。本文还提出生物体内的信息及其传导媒介,主要可分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2大类型。提出经络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为上述3水平、2类型作用的有机整体集成,简称“321集成理论”,进而一统解读错综复杂的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面对丰富多变的经络现象,研究者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解剖学研究方法却收效甚微,致使一些人对经络之客观存在提出疑问,但也有人对现代解剖学研究方法产生怀疑。这是因为:应用现代生物物理学技术,已经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即经络是具有低电阻、高声传导、发光、高温等特性的。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已经被科学地证实,可是经络的实质和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却始终困扰着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本文在分析经络实质各种假说的基础上,探讨了缝隙连接细胞通讯与经络的可能关系及其研究方法在经络实质研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思考经络     
经络是人有机体中各系统结构的功能组合,它既不独立于任何一子系统,也不是各系统功能的相加和,是存在并独立于各系统之间,与各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系统结构之间的分离,即经络的功能结构也消失,经络的结构性、功能性是各解剖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联系的,人体各解剖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不可分性是经络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于没有明确、独立的解剖结构,经络的生物学本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针灸等防病治病机理仍是中西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衍变,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植物信息传导系统,即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开拓解读生物界中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感应的共同结构基础与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本文开拓性地将生物体信息传导系统分为3个系统(水平):大脑相关高级神经系统(神经水平);没有神经结构但可传递生物电信号和递质的导管相关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环境间的电信号与理化物质传导系统(细胞水平).本文还提出生物体内的信息及其传导媒介,主要可分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2大类型.提出经络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为上述3水平、2类型作用的有机整体集成,简称"32l集成理论",进而一统解读错综复杂的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眼针经络循行与临床意义泗洪县中医院(223900)杨彭龄关键词眼针;经络;针感传导眼针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已为国内外很多学者所公认,但有关眼针的经络循行线却鲜见报道。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  相似文献   

9.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侠  凌昌全 《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孤立波)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求证经络在人体生理组织中的相应位置.方法 分析、综合近50年来医学研究者关于经络的研究资料.通过多种手段测试经络的成果"集合",与相关生理组织功能契合,定位于微米级的"微循环、细胞外液局域重叠连续带".结果 经络是人体生物电的传导隧道.结论 :经络与微循环-细胞外液系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经络生物学起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燕明 《中国针灸》1994,14(6):35-38
本文以经络系统的起源及其原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研讨,初步发现经络系统与现存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体内的子午干神经系关系密切。原始型子午干神经系为一完整神经系统并具有8条纵走的神经干,与经络系统的特征十分相似。我们认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份可能是原始子干神经系的保,经络现象在某种程虎上祖现象。此观点可解释各种经络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细胞生物场效应论与经络实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场效应基本理论,假设人体或生物体任何部位都存在着由生物体各部分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生物场,其所表现或被测得的任何物理学结果都是一种生物场效应,而生物体外也存在非生物体场效应。不论哪一种场效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甚至相互传递。生物场效应在人体和生物体可以感觉得到,并应该可以通过物理学方法检测出来。细胞生物场效应的改变是随着场内物质与物质间所具有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等相互间传递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分布可为点、片、面、线和立体形态,有强、弱之分,但是它包括了所有的物理现象。细胞生物场效应的运动形式可以是原地运动,也可是场与场之间传递和具有方向性,生物体内的场效应从弱到强可形成能量流,其运动范围主要在生物体内,也可影响到生物体外。改变周围物质可以改变细胞生物场效应,改变或影响细胞生物场效应也可以改变或影响周围物质。细胞生物场效应功用主要通过细胞生物体表现出各种现象和功能体现。细胞生物场随细胞的死亡而消失。以上假设可以用于探讨经络之实质并解释以往所有的经络现象,但该假说尚有待进一步实验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刘畅 《辽宁中医杂志》1991,18(3):33-35,38
本文通过应用调经活络,祛风除痹之法针刺治疗面瘫患者87例,对其病因、病理、感传等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同时利用肌电图机在面部的经络线上进行了传导时间的测定,发现单侧面瘫患者的健患双侧经络线上的传导时间绝对不等,患侧传导时间延长,差值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程度成正比。健康人与痊愈的患者两侧传导时间基本相等。提出建立经络平衡,是医生务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亲恺  殷平善  王升旭  邓凡 《中国针灸》2003,23(10):605-608
目的:寻找实现经络生理调控功能的信息载体,为阐明经络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和信号转导的理论、方法并援引相关实验数椐。结果:针刺穴位时,被刺细胞产生了Ca^2 振荡(在胞内)并引发Ca^2 波(在胞间),其幅频信号中可能蕴含有经络通路和生理功能调节信息。结论:钙离子(Ca^2 )以及配合针刺实现在细胞间Ca^2 波接力传递的三磷酸肌醇(IP3),可能是人们长期探寻的调控人体经络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们联同在经线上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on),构成了经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经络系统既是一个生物信息系统,又是一个物理化学系统.探索建立经络产生及传输生物信息的数理模式.方法:基于生物遗传与变异信息理论方程结合物理化学原理,建立了经络生物信息传导方程及经络中表观渗透压计算方法.提出渗透压是主要的经络信息传导动力及信息源.结果:基于新建立理论方法,可以确定细胞内外介质相似度Pg及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因而,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的实质,无论是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必须以中医观点为指导,以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经验事实为基础,才有可能不使这一研究步入岐途,最终揭示经络的实质。本文对从50年代兴起的“经络实质研究”的工作与有关假说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脉·经脉·经络——细筋·系·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秀珍  朱兵 《中国针灸》2002,22(11):19-27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从而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这后,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泽名词,从而在中西医汇能的初创阶段,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 ,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 ,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 ,从而逐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 ,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之后 ,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 ,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 ,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 ,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译名词 ,从而在中西医汇通的初创阶段 ,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能量系统与中医经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经络以前,人们认为经络是神经、肌肉、血管、淋巴等系统组织,建立了不少有关学说。但针刺经穴不能完全按这些组织系统传导,发生矛盾,因而怀疑人体是否有经络的存在。近些年来用理化等手段测定,特别是电生理学的发展,认为经络有电、光、热、磁等客观现象,但并未找到实体及机理,因而认为经络有现象,无实体。大家知道,宇宙万物有真象必有实体。作者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成就,发现经络穴位中的细胞线粒体量多质好,建立  相似文献   

20.
1 传统概念只是一种推理工具 经络学说的重点内容是“经络”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达。围绕经络的形成似已达成共识,即经络的形成是古人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结合部分解剖知识等创建的,但这不等于说经络就是一个实体。经络应当是客观加主观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学知识,而所谓主观就是古人对人体内在相互关系的认识,二者结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经络观。具体地说,经络应当是在实体(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经、肌腱等功能的一种功能通道,同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一样,既类似现代解剖器官和组织,又不完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