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6例眩晕病人中椎-基底脉供血不足46便,占22.3%,发病年龄以50-60岁居多,梅尼埃病发主要在30-40岁。两组病从椎动脉B超及眼震电图检查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和0.05)。对椎-基底动脉从血不足的诊断提出了临床诊断依据,并就其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眼震电图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眼震电图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04例以眩晕为主诉,经临床及影像检查为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眼震电图变化.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出现自发性眼震者占17.3%,位置性眼震占33.6%;扫视运动潜伏期延长,扫视速度减慢;跟踪实验41%呈Ⅲ型曲线,43%失真度超过正常值;视动眼震强度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冷热反应值较正常人低下,不对称比值增高,20.2%出现固视失败.结论眼震电图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   

5.
对临床拟诊并经TCD确认为VBI 25例进行小结,扼要讨论TCD对VBI的诊断价值。在对VBI受累动脉的定位上,TCD具有较脑血管造影简便、无创伤,较脑血流图精确的优点;在定性上,VBI患者TCD频谱形态改变及分布的状况,有助于单纯颈椎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VBI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对照组用川芎嗪。观察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P<0.01),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7.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年来观察到的易被忽视的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7种,简要分析了少见病因易被忽视的原因:病因考虑面窄,对少见病因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做的不够。总结了少见病因误诊的经验教训,认为:①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某些少见病因的可能性。②有时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必须考虑到除常见病因(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外,应考虑:颈交感神经受外伤激惹等使椎动脉痉挛收缩;血液动力学改变;椎动脉扭曲、移位3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少见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年来观察到的易被忽视的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7种,简要分析了少见病因易被忽视的原因:病因考虑面窄,对少见病因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做的不够。总结了少见病因误诊的经验教训,认为:①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某些少见病因的可能性。②有时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必须考虑到除常见病因(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外,应考虑:颈交感神经受外伤激惹等使推动脉痉挛收缩;血液动力学改变;椎动脉扭曲,移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EN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和ABR各参数变化.结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位置性眼震强度(7.76±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视动中枢检查共48例(75%)出现一项或多项异常.冷热试验总慢相速度为(34.68±5.6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6.57±6.34)°/s(P <0.01).听性脑干反应49例异常,占81.6%.脑干下部异常者25例(41.6%),脑干上部异常者12例(20%).结论 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从电生理方面有效鉴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脑干与视眼动系统异常.尤其是对内耳与脑干功能损害的鉴别,ENG和ABR可提供客观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唐德萍 《医学文选》2001,20(4):457-457
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 ,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本文通过对 70 5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 ,探讨眩晕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 ,特别是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70 5例均为 1991年 8月~ 2 0 0 0年 8月我院神经科和中医科病人 ,住院病人 2 32例 ,门诊病人 473例 ;男性 316例 ,女性 389例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2 .5岁 ,病程 3天~ 5年。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 ,视物旋转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1.2 方法 采用美国 MEDASONICS公司和德国 DWL公司 Multi- Dop …  相似文献   

12.
何钟秀 《中原医刊》1997,24(11):29-30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37例何钟秀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321100我院1991~1995年收治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37例,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予以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7例,均为>...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1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文利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39-1040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病人,均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是其主要首发症状;危险因素有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高血压、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颈椎病;诊断借助脑电图、心电图、颈椎X线片及血脂、血糖等检查,可结合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或DSA检查。结论:治疗予抗胆碱类药物,抗眩晕、扩血管改善血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可取得良好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CT、MRI检查也多无阳性发现,诊断有一定困难。我科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对70例VBI患者进行检测,观察了椎基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VBI患者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士9.0岁。病程1天—7年。临床诊断参照1989年WHO制定的标准,并  相似文献   

15.
罗春芬  张卫星 《实用医技》2007,14(34):4716-47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人,所表现的临床征象常在几分钟内消失,不遗留任何征象,故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其病因也不尽相同,脑CT和脑MRI也多无阳性发现,多数患者往往在间歇期就诊,所以诊断较困难。本文就临床确诊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了,TCD和CDFI检查,现报告女11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2例 ,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8.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与常规治疗合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曾冬梅  胡湘 《广西医学》2000,22(2):318-3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 Vertebrobasilarinsuffciency,VBI)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症状多 ,体征少 ,在诊断上缺乏简便准确的客观指标。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能直接获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资料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 BAEP)能客观反映VBI病人的听觉脑干通路上不同结构的生物电活动。我们对 51例 VBI病人进行了 TCD和 BAEP检查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51例 ,男 30例 ,女 2 1例 ,年龄 40~ 70岁 ,平均 57岁。临床诊断依据《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眩晕篇为诊断标准(1) ,排除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VBI性眩晕患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