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R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VAI)、血检形成系数(TFL)、红细胞变形系数(DI)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14d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对AC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水平分别为(53.16±4.29)ng/L、(93.41±8.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8±5.22)ng/L、(112.52±9.76)%;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分别为(68.36±5.35)μmol/L、(6.16±1.08)%,高于对照组的(59.41±4.68)μmol/L、(5.06±0.95)%(P0.05);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61.42±5.19)ng/L、(359.32±65.06)μg/L、(7.05±3.3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83±6.82)ng/L、(467.25±86.09)μg/L、(11.54±3.65)mg/L(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复杂病变组48例和简单病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复杂病变组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为(30.4±7.0)个,少于简单病变组的(51.7±11.1)个(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PCs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r=-0.427, 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减少,外周血EPCs或可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复杂病变组48例和简单病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复杂病变组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为(30.4±7.0)个,少于简单病变组的(51.7±11.1)个(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PCs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r=-0.427, 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减少,外周血EPCs或可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中严重的临床症候群.髓过氧化酶(MPO)是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分泌的过氧化物酶类,研究证实,MPO与炎症及心血管疾病有关,能加速内皮功能不全,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加速易损斑块的形成和破裂[1,2];同时,还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破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转运作用[3].本研究通过观察ACS患者血清中MPO水平和丹红注射液对MPO的影响,证实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97例,均行PCI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ET-1和NO水平、治疗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常规组,即常规用药治疗组,如扩冠、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观察两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或症状消失,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同时以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3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8%与对照组的54.5%比较疗效显著(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丹红组和丹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红组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ET、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丹红组ET和CRP明显下降(P<0.05),与丹参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ACS有效,并能明显降低ACS患者的ET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FIB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FIB及CRP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3.96±0.34)g/L比(3.24±0.68)g/L(P<0.05)及(10.75±0.67)mg/L比(9.15±0.32)mg/L(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能进一步降低FIB及CRP水平,可能减少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步长稳心颗粒具有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氧耗的作用,可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4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5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为97.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5.6%,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34支成功率61.8%,严重并发症0.6%。结论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因此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蒋世亮  王勇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10,50(5):103-104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早期PCI主要指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现在PCI还包括冠脉旋磨术、冠脉旋切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其他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的导管技术,其中PTCA及支架置入术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丹红组(A组)39例和丹参组(B组)40例。A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1次/d;B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30d,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测定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等,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9%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7.2%和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F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NSTE-ACS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人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7有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RCA)组71例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FCA)组76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CA组与TFCA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比98.6%,P〉0.05)。从穿刺到指引导管撤出时间,TRCA组为(51.2±18.3)min,TFCA组为(46.7±16.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TRCA组出现桡动脉痉挛2例,局部血肿1例。TFCA组出现局部血肿3例,迷走反射5例,假性动脉瘤1例,排尿困难6例,腰痛4例。结论对ACS患者,两种人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CA治疗血管、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CS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