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us device,IUD)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避孕工具,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取出后又能迅速恢复生育功能。目前采用IUD避孕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我国约有400万妇女使用IUO避孕。宫内节育器异位是使用IU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分为部分异位(部分嵌顿)、完全异位(完全嵌顿)和子宫外异位(外游)3类。在这3类中宫外异位发生率最低,由于其临床症状少,常被延误诊断。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0年期间IUD宫外异位共24例,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诊断、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蒲玉琴  熊瑛 《农垦医学》2004,26(6):431-432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避孕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简便的避孕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尽管采用此法避孕的并发症不高,但实际发生人数却不容忽视,其中IUD异位最为突出。IUD出现嵌顿或异位到腹腔、阔韧带、膀胱、直肠等部位者均称为IUD异位。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了2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可逆性强、应用范围较广的避孕方法,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生率在不断升高,造成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发生率的上升以及诊断手段的进步,在育龄妇女中25~34岁是异位妊娠发生率的顶峰,自从IUD被选用为世界上育龄妇女最常用的避孕方法,目前育龄妇女正处于IUD高使用率时代,所以不难理解异位妊娠病例中带IUD者增多,本文通过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共337例带IUD异位妊娠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3例异位环取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丽梅  周妮  陈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1):103-104,106
应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可逆的避孕工具,是我国育龄妇女的重要避孕措施。目前我国有约70%的育龄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但在放置IUD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如子宫穿孔、节育器异位、盆腹腔脏器损伤等。IUD异位一经确诊应取出。  相似文献   

5.
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是引起避孕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用B超检查诊断IUD异位10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田雪梅 《华夏医学》2011,24(5):615-616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措施,取器后不影响生育,颇受广大育龄妇女欢迎,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使用IUD最多的国家。但由于IUD放置属于盲视下操作,常会造成子宫穿孔、IUD异位等严重并发症,使避孕失败,损伤临近器官和组织等。笔者就本院近2年收治的IUD异位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B超观察IUD的位置、种类、有无丢失、异位等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优点为简便、迅速、无损害、准确性高。在放置IUD合并早孕时,通过B超可以了解GS与IUD的位置关系,从而为置IUD避孕失败原因的找寻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手段。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是一种简便、经济、可逆、长效、安全的避孕工具。我国育龄妇女40%均采用放置IUD作为避孕措施[1]。但因各种原因,IUD会出现变形、嵌顿、断裂、异位等现象,危害带器妇女的健康,并影响生活质量。笔者遇到圆形IUD异位至卵巢输卵管系膜一例。  相似文献   

9.
<正>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目前,约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80%。但由于各种原因,IUD离开宫腔的正常位置而异位于子宫肌壁或腹腔内的病例时有发生,给带器者造成身心危害。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取出异位环,诊断及治疗可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放黄宫内节育环(Intra—uterinedevice,IUD)是一种安全、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是目前我同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约70%的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放置IUD后常见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仃阴道出血、不同程度的腹痛、盆腔感染、环异位、嵌顿、带器妊娠等。节育环异位有节育环部分嵌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