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三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 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选择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股浅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全段或多节段闭塞或严重狭窄,股深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的FontaineⅢ期、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施行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原位Ⅰ期动脉化。结果2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10例FontaineⅢ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5例FontaineⅣ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3例,减轻2例,5例足(趾)坏死者术后2周行截足(趾)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踝/肱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且下肢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常见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慢性疾病,药物治疗难以使闭塞的动脉复通。由于闭塞远端动脉没有满意的流出道,常不能实行传统的动脉转流术和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所以治疗困难,病残率较高。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广泛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新途径,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是用大隐静脉替代闭塞的动脉来完成下肢动脉供血功能,以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症的目的。我院血管外科在1999~2003年对5例患者进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现就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旁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动脉旁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5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病变范围。52例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行节段动脉压测定和计算踝/肱指数。根据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范围,实施动脉旁路重建。术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8例,人工血管移植37例。结果:4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经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检查,通畅率为83.5%,踝/肱指数由就前平均0.41达到0.88。结论: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动脉流入、流出道的畅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节段性动脉闭塞病变,可设计多平面分段旁路转流术或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扩大流出道口径,可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股深动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广泛性动脉闭塞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流入道与流出道 ,临床上常用的解剖径路转流手术受到限制。采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治疗部分此类病人可获较好效果。笔者1998年 6月~ 2 0 0 0年 3月 ,用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与流出道治疗动脉闭塞症 5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8.6± 5 .6岁 (4 2~ 81岁 )。病程 1.5~ 4年。右下肢 4例 ,左下肢 1例。 5例均有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患肢萎缩 ,怕冷 ,皮肤温度明显降低 ,2例间歇性跛行少于 10 0 m,3例静息痛 ;小腿溃疡 1例 ,2例足趾坏疽 ,1例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4例,其中25例经动脉造影检查,发现8例为腹主动脉下段闭塞或严重狭窄,3例为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13例为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34例中9例非手术治疗,25例行手术治疗:5例作主-髂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作腋-股旁路移植术,5例作股-股旁路移植术,移植材料包括真丝人造血管、丝涤人造血管和e-PTFE人造血管;游离大网膜下肢移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加大隐静脉补片移植术各1例;2例直接行膝上截肢术。作者认为,根据动脉造影所显示的不同图像选择最佳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手术成败的关键是有无良好的输出道动脉。  相似文献   

8.
马中  王岭  祁光裕  凌瑞  边杰芳  陈江浩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193-1194,1204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通过手术治疗前后的比较及12~36个月随访,分析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远期通畅率。结果:28例术后缺血症状消失,1例无改善,1例术后截肢,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变暖,溃疡趋于愈合,踝肱指数均值由0.45升为0.8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果表明,术后1~3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2.8%(26/28),85.7%(24/28)和75%(21/28)。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符合下肢循环重建的解剖生理,移植血管长期通畅率高,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当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病人施行股深动脉成形术,通过观察下肢血运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等资料观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从术前0-0.35(0.16±0.17)上升为0.34-0.75(0.66±0.32)。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32.4±2.4)个月,全部手术成功,显效17例,好转3例。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对 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双股动脉 ,股总动脉、动脉 ,对侧股总动脉、同侧股深动脉及股动脉、股动脉耻骨上交叉旁路移植术。结果 :2例并发其他疾病于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疗效评估为优 19例 ,良 8例 ,中 5例 ,差 3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2年通畅率 77% ,5年通畅率 6 3%。结果表明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式选择应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为原则 ;对流出道内径 >3.5mm ,特别是年龄大、全身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首选人工血管移植 ;临床Ⅳ期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