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手术确诊的398例胃癌中符合5型胃癌的17例患者,分析其内镜与大体标本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7例5型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4.3%,占进展期胃癌的5.3%,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形态学分类显示本组中Ⅱc型比例最高(8/17,47.0%),其次为Ⅱa Ⅱc型(7/17,41.2%)及Ⅱc Ⅲ型(2/17,11.8%),Ⅱa Ⅱc型在5型进展期胃癌中所占比例较早期胃癌中高(P<0.05)。该组中分化型癌8例,未分化型9例,与同期早期胃癌相比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分化程度较男性患者差(P<0.01)。5例患者(29.4%)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转移发生率较同期早期胃癌为高。结论5型胃癌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进展期癌与早期胃癌,内镜检查中仔细评估病灶蠕动及伸展性、超声内镜、钡餐及螺旋CT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5型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陆晔  符德元 《农垦医学》1999,21(6):394-395
进展期胃癌易形成腹膜和肝转移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此我院从1995年始对96例进展期胃癌中的47例行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63.5±86.8)min,术中出血量(242.7±145.7)ml,清扫淋巴结数(25.0±7.8)个/例;术后排气时间(3.2±0.6)天,进流质时间(4.3±0.5)天,术后住院时间(11.7±3.6)天。术后并发症:血小板升高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胃瘫1例,均经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痛安伞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用^3H-TdR掺入法检测由PHA诱导的正常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中分别加入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脾静脉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及根治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清。结果:(1)进展期胃癌患者脾静脉血清较自身术前外周静脉血清具有更高的免疫抑制活性。(2)患者脾细胞培养上清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3)联合脾切除后7-10天,外周静脉血清中免疫抑制活性显著降低,结果提示进展勘有癌患者的脾脏产生了免疫抑制因子,且介入了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进展期胃癌血清 NO变化。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 NO3-和 NO2 -。结果 : 期、 ~ 期、胃癌复发病人血清 NO水平 ,均低于正常人 (P <0 .0 1) ; 期与 ~ 期病人血清 NO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进展期胃癌术后 2周内血清 NO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 ~ 期病人术后 3个月血清 NO水平与复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进展期胃癌血清 NO水平低于正常人 ,但与病期无关 ;胃癌术后病人 2周内可能有 NO与免疫分离现象 ,胃癌病人术后 NO水平持续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夏伦保  夏炎 《安徽医学》2014,(7):940-94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治疗初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所有被试者试验前分别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胃癌患者组在SAS,SDS得分[(51.51±6.38)分,(55.23±5.51)分]高于对照组[(41.05±8.66)分,(42.18±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P=0.000;t=8.018,P=0.000);患者组在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78.57±16.70)%]低于对照组[(85.05±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34)。SDS量表得分与负性词正确率呈负相关(r=-0.529,P=0.000)。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对负性相关信息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需加强胃癌患者注意偏向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紫杉醇+亚叶酸钙+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调节功能变化、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3.66%,对照组总有效率51.22%,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2、IL-6、TNF-γ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率(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紫杉醇+亚叶酸钙+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既能提高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又能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治疗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分别为(278.2±43.5﹚min和(8.63±2.01﹚ 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分别为(196.3±40.5﹚ min和(10.72±2.2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和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在绝大多数医院进展期胃癌仍占95%左右。1995年JRSGC胃癌规范将淋巴结14(A),15、16、19、20组列入N4。鉴于上部癌N4( )达9.9%,主张D4可提高生存率10%。1996年6月~2000年6月我们对28例进展期胃癌行D4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唐令超  赵平  丁志 《四川医学》2009,30(4):479-48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5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6%,粘膜癌为10.0%。≤1cm的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1%,直径1.1—3.5cm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2.5%,〉3.5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3%和20.0%。粘膜下癌可转移至N2。脉管受侵19例,淋巴结阳性率36.8%(7/19),明显高于无脉管受侵者(P〈0.05)。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变大小及脉管受侵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探讨微小转移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阐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发展机理。方法:以11例有微小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微小转移组,以4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sDNA、bcl-2、p53、c-myc、E-cadherin、Ki-67和CD34。将各组的肿瘤灶亚分类为表层部、浸润部和淋巴结部,对各病例的各部位、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小转移组中表层部的ss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浸润部和淋巴结部,bcl-2的阳性率高于浸润部和淋巴结部,c-my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部的E-cadherin阳性率和微血管面积比低于对照组;其表层部和淋巴结部的Ki-67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微小转移组中淋巴结等于或小于4mm者占27.3%。结论:ssDNA、E-cadherin和Ki-67低表达的早期胃癌癌细胞恶性程度较高,黏附力较低,但增殖能力较弱,部分处于静止状态;而微血管增加是转移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 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熊懿 《吉林医学》2010,31(27):4660-4660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80例EGC患者进行住院病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肿大等四个临床病理因素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分析EGC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正确判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南楼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早期胃癌5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57.7%老年早期胃癌无症状,大体类型Ⅱc居多,多灶癌占9.6%(5/52),老年早期胃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黏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3/20),5例复发死亡患者多为黏膜下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老年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8.1%,10年生存率96.1%,15年生存率92.3%,20年生存率90.3%,内镜治疗对黏膜内癌有较好疗效。结论:影响老年早期胃癌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和组织分化差,如术后20年内不发生复发或转移,便进入生存率安全阶段。  相似文献   

16.
308例单发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83-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308例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4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早期胃癌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阳性率70.1%;大便潜血阳性率5.8%;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CA199、 CA724、 CA153、 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10.5%;黏膜癌占57.8%,黏膜下癌占42.2%;淋巴结转移率为9.9%;术后5年生存率为92.23%,浸润深度为生存率相关危险因子,癌周明显萎缩为生存率相关保护因子;术后异时癌发生率5.3%.结论:胃镜检查仍是发现早期胃癌最有效手段;累及黏膜下层生存率更低,癌周有明显萎缩者生存率更高;术后要警惕异时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7.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94-9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所具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来分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体积、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程度、脉管侵犯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可见上述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就5年存活率而言,对照组为97.50%(78/80),研究组为87.50%(70/8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可以提前掌握具体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以基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来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黄和  李丕宏  张毅  俞耀军  王飞海  郑志强 《浙江医学》2011,33(2):183-185,189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无法手术切除的3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奥沙利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及氟尿嘧啶(7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联合化疗。21d为1个周期,共2-6个周期。伴肝转移者先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反应率、疾病无进展时间、生存期、毒副反应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完全有效2例(5.3%),部分有效19例(50.0%),疾病稳定12例(31.6%),疾病进展5例(13.2%),总有效率55.3%(21/38),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3个月和10.8个月。15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伴随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毒副反应为WHO3~4度者11例,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15.8%),白细胞减少3例(7.9%),恶心呕吐1例(2.6%),口腔黏膜炎1例(2.6%),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