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198例早中期早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8例分娩孕龄28~33 6周的早中期早产活产孕妇和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孕龄28~3l 6周的早期早产活产组90例,早产儿99例;孕龄32~33 6周的中型早产活产组108例,早产儿122例(出生致死性缺陷除外),进行早产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早产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期早产组规律产检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低于中型早产组(P<0.05);早期早产组剖宫产率、住院天数较中型早产组明显增加(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NICU住院日、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中型早产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孕期均衡营养、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或过少对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早发型与晚发型严重子痫前期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单胎早产合并严重子痫前期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孕34周为界,将早发型严重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n=121),晚发型严重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7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未定期产检率及疤痕子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0%vs 42.9%,20.7%vs 1.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母亲合并症/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分别为65.3%和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8.2%vs 7.8%,P0.05);以胎盘早剥为最常见并发症(15.7%vs 14.3%,P0.05)。两组围产儿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分别为80.2%和63.6%(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合并早发型与晚发型严重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孕妇病情重、并发症多,围产儿预后不佳。建议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的宣教工作,并应根据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对入院的107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数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存在危险因素,孕28~35周与35+1~37周比较,而孕28~35周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妊娠结局亦不相同,应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份早产率的变化,自然早产、人工早产的高危因素,对母儿的影响以及产前系统治 疗对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分娩的早产252例,分为自然早产173 例,人工早产79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252例相比,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产检<5次等因素与 早产发生相关,早产造成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比足月产大。其中胎膜早破、不明原因与 自然早产明显相关,同时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内科合并症与人工早产明显相关,人工早 产的剖宫产率最高,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也更高。新生儿住院天数为1~5d的病例中,母亲产前治疗天数≥2d 所占比例较大,而新生儿住院天数为6~10d的病例中,母亲产前治疗天数为0~1d的比例大。以上结果均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病因多样,自然早产与人工早产又有不同,它们对母儿的影响较为一致。产前检查及 系统治疗对新生儿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产的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的947 例早产及947例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为9.6%,其中不明原因占37.5%,胎膜早破占25.7%,双胎占11.2%。早产组新生儿低体重、窒息、病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胎膜早破及双胎较常见;防治早产是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潘晓云 《吉林医学》2014,(36):8112-8113
目的:观察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95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观察不同孕周产妇经过早产胎膜早破临床处理后其新生儿的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其中Ⅰ组(28~34+6周)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2.5%,Ⅱ组(35~36+6周)产妇其剖宫产率为4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Ⅰ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15.6%,Ⅱ组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在28~34+6周胎膜早破孕妇要积极抑制宫缩,尽可能延长胎儿在母体的时间,促进胎儿肺泡成熟,并且采用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孕周大于35周未满37周的只需促进胎儿肺泡成熟,适时预防感染,降低母体、新生儿的感染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医源性早产的原因,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重度妊高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引起医源性早产的最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羊膜腔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不同构成因素、不同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I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98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医源性早产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0.60%),其次是羊水过少(18.46%)、妊娠期糖尿病(10.07%)、前置胎盘(9.73%),而引起新生儿窒息率最高的为胎盘早剥(57.14%)。(2)医源性早产孕54周后新生儿平均体重(255±0.59)kg明显升高,而新生儿窒息率(10.91%)降低。结论应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积极避免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对于医源性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大于34周患者应根据医源性早产的不同原因,综合评估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6例孕妇,其中早产者253例,对早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年龄和孕产史对早产无显著影响(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由妊娠期高血压导致早产最多(12.6%),其次为双胎(10.7%)。③早产儿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死亡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121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杰  曾蔚越  段瑞岐 《四川医学》2004,25(10):1074-1076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21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胎膜早破(PROM)、重度妊高征。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为85.12%,定期行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并加强产后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选择适时干预能改善早产结局,提高围产儿存活率,降低孕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源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发生率,探讨不同孕周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4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率、相关发生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为6.76%,占早产总数的31.06%,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性出血,双胎妊娠,子宫因素,胎儿因素及产科合并症。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医源性早产已成为早产的重要原因。为改善早产儿预后,产科医师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适当延长孕周至34周及以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与人工早产和自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间分娩的自然早产274例和人工早产49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323例相比,进行早产的因素分析。结果 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等均与早产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 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且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9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PCR-反向杂交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 ASCUS主要分布在31岁~50岁年龄段,HPV基因检测及分型检查共检出62例阳性者,感染率为31.31%,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30岁组与41岁~55岁组明显高于31岁~40岁组,为2个明显的高峰期。198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具体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炎症158例(79.80%),CINⅠ级30例(15.15%),CINⅡ级3例(1.52%),CINⅢ级4例(2.02%),原位癌2例,浸润癌1例,共3例(1.52%)。HPV阳性患者中的宫颈CIN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结论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应联合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以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水中分娩(水中分娩组)98例,同期传统阴道分娩(对照组)96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产妇主观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及入水前后疼痛情况。结果:产妇入水后疼痛较入水前明显减轻(P〈0.01);水中分娩组无一例会阴侧切,对照组会阴侧切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产妇在第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减轻分娩疼痛,减少会阴损伤,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早产2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结果 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前置胎盘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结论 防治早产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且有再次妊娠复发的倾向,可增加围生儿死亡率,故已引起广大产科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列入高危妊娠的范畴。本文分析了198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1989~1996年间共分娩6388例,发生ICP198例,发生率为3.1%。198例ICP的分娩方式为早产31例(15.7%),足月产167例(84.3%),其中死胎5例(2.5%),死产4例(20%),低质量儿(2500g以下)37例(18.7%),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干预性早产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4 2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 5 .75 % ,其中干预性早产占 4 6 .81%。妊高征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发病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为 6 4 .88% ,与自然早产组剖宫产率 (16 .4 5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干预性早产组孕母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自然早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及降低孕妇死亡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2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75%,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6.81%。姓高征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发病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为64.88%,与自然早产组剖宫产率(16.45%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性早产组孕母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自然早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及降低孕妇死亡率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