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困难性结直肠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例结肠镜无法完整切除的结肠息肉或结肠镜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其中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5例,结肠镜定位腹腔镜切除4例,结肠镜腹腔镜同步切除1例。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完成结肠镜无法治疗的结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朱代亮  王子卫 《医学综述》2012,18(10):1584-1586
结直肠癌遵循着"息肉—腺瘤—癌"的顺序演变发展过程,早期治疗结直肠息肉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目前,腹腔镜、结肠镜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对某些特殊息肉,单行结肠镜或腹腔镜手术均困难,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应用,为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变息肉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单纯结肠镜切除困难的结直肠良、恶变息肉78例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18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45例(楔形切除术42例,肠段切除术3例;术中冰冻发现癌变8例,其中3例原位癌未追加手术,5例为浸润性癌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镜定位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5例。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组及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治疗组均无残留或复发,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肠镜定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13.3%(2/15)出现并发症,术后肝脏转移6.7%(1/15)。结论: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结肠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良、恶变息肉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红 《右江医学》2010,38(4):509-510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癌变率可达2.9%~9.4%。内镜作为诊断和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内镜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并发症,如对体积较大、部位特殊的息肉无能为力;并发症方面有术中出血率为1.5%、穿孔率为0.45%等。我们自2008年开始运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技术进行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有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就诊且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行结肠镜无法独立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同时探究息肉直径、数量与癌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84.7±17.2) min、(33.7±9.8) mL和(6.7±2.4)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7.2±22.7) min、(117.5±21.6) mL和(8.5±4.9)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病理切片验证,息肉直径≥2 cm者癌变率高达47.6%,息肉直径<2 cm者癌变率仅为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息肉癌变率为5.2%,多发息肉癌变率则高达3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但具体形成机制及癌变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脂代谢水平存在关联。目的 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脂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结肠镜检查有无息肉将研究对象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部位、单发或多发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结果 共纳入41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57例,女性161例,年龄19~89 (56.18±11.84)岁。息肉组370例,其中增生性息肉101例,腺瘤性息肉213例,结直肠癌56例;无息肉对照组48例。与对照组比较,增生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腺瘤性息肉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腺瘤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增生性息肉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1 mmol/L,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32%(OR=0.680...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患者脂代谢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10月在作者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258例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直肠息肉良恶性情况分为良性息肉组(n=171)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n=87)。根据病理诊断类型将良性息肉组分为非腺瘤性息肉组(n=89)和腺瘤性息肉组(n=82)。根据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组(n=76)和左半结肠+直肠组(n=182)。根据结直肠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息肉组(n=155)和多发息肉组(n=103)。分析影响中老年男性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部位、息肉数量结直肠息肉患者脂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4, 95%CI:1.030~1.098,P<0.00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OR=1.182, 95%CI:1.042~1.340,P=0.009)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OR=1.261, 95%CI:1.028~1.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结肠镜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观察组为3.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对结直肠息肉58例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一2012年3月行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切除的5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68(85.2±16.5)min,术中出血量15~65(33.4±8.1)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6~36(22.5±4.8)h,住院时间5~10(6.5±1.2)d。术后无吻合口漏、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所见息肉直径大、绒毛管状腺瘤:多发的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较高。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直径大、绒毛管状腺瘤、多发的息肉一经发现应尽快切除。  相似文献   

12.
放大色素肠镜鉴别诊断大肠小息肉及其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雪健  郑亮 《重庆医学》2005,34(4):543-544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发现病变及鉴别小息肉性质的意义.方法经放大电子肠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80例直径≤10mm的小息肉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超微小息肉"(直径≤0.3cm)占42.5%(34/80),无蒂型这97.1%(33/34),应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非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5%,诊断特异性为96.1%.对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2.8%.2例息肉癌变,均为Ⅴ型表现,2例手术后的吻合口息肉,表现为Ⅴ型开口,病理证实为肉芽肿病变.结论放大色素肠镜能发现小息肉,特别是"超微小息肉",染色法结合Kudo分型鉴别诊断预测病变的性质,指导内镜下的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3.
路亮  许建明  韦俊超 《安徽医学》2008,29(1):29-30,36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性腺瘤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癌变21例,直径1.1-2.0cm及〉2.0cm的腺瘤癌变率高于直径≤1.0cm的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混合性腺瘤(P〈0.05)及管状腺瘤(P〈0.05),颗数≥3的腺瘤癌变率高于1颗及2颗的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颗数≥3的腺瘤为高危性腺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直径≤1.0cm腺瘤、管状腺瘤、1颗及2颗的腺瘤为低危性腺瘤,可根据肠镜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65例应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30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35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共计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实验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结直肠息肉进行息肉切除,评价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两年内随访中,实验组发现结直肠癌3例,而对照组60例中,26例发生结直肠癌,阳性率为43.3%。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息肉电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为高风险胃息肉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479例患者,将同时检出有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患者107例作为病例组,单纯胃息肉患者67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胃肠镜报告...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及恶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36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息肉恶变42例42枚(10.5%)。息肉≤5mm者无恶变,6-9mm者恶变率0.9%,10-19mm者恶变率11.8%,≥20mm者恶变率38.5%;腺癌性息肉恶变率9.7%,增生性息肉恶率4.5%,80例炎性息肉有1例恶变。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恶变率(19/80)23.8%;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均表现为宽蒂或无蒂,表达充血或糜烂。结论: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绒毛状结构越多,癌变机会越高;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亦有恶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性质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