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研究表明.应激心理创伤等社会心理因素可促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症状,且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又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糖调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归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并强调心理应激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15%~20%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抑郁,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损害,使患者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控制不良,并增加了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本研究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膀胱尿道机能障碍—尿潴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92例内科住院期间发生尿潴留患者中,病因为糖尿病者32例,占首位,为34.7%。其中44%无已知糖尿病史,62.5%为应激诱发,并有时间不等的潜伏期;讨论了糖尿病膀胱尿道机能障碍的分型、病理基础、治疗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观察92例内科住院期间发生尿潴留患者中,病因为糖尿病者32例,占首位,为34.7%。其中44%无巳知糖尿病史,62.5%为应激诱发,并有时间不等的潜伏期;讨论了糖尿病膀胱尿道机能障碍的分型、病理基础、治疗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以血液净化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的改善情况。方法 79例尿毒症患者按血肌酐值分为n1、n2组。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并进行SAS和SDS量表测定。结果 n1组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分别10.6%、27.7%,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51.1%、68.1%,治疗后其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以及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0.7%、8.5%、23.4%和34.0%;n2组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分别74.7%、59.8%,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69.0%、82.8%,治疗后其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以及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19.5%、28.7%、41.4%和51.7%。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其神经精神症状越明显,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合理的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与弓形虫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254例重性精神病与396例健康人的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病人弓形虫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猫狗接触史阳性率为48.5%,情感障碍的病人感染率为38.1%。结论;情感障碍要考虑与弓形虫感染有关,庆重视弓形虫抗体检查,以利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许宝贵  王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1967-1970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服药依从性的现状。方法: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阅和统计。结果:患者、家属、医生认为患者能按医嘱服药的比例分别是53.5%、44.22%、61.5%,曾经有过忘记服药的比例分别是63%、69.85%、38.5%,曾经有过自行停药的比例分别是65%、68.84%、67%,患者认为药物对他们有帮助的占91%,家属认为患者觉得药物对他们有帮助的占44.2%,情感障碍合并有酒和物质滥用的比例为25%。结论:依从性并不乐观,低依从性应引起广泛的重视。情感障碍合并有较高的酒和物质滥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6例老年糖尿病伴脑出血患、性别、年龄、原发病、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840例脑出血患中老年糖尿病36例,发生率为4.28%。男性26例,占72.22%。女性10例.占27.78%;平均年龄65.3岁。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多在5年以下;血肿位于基底节区28例(77.78%)。临床表现其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意识障碍21例(59.60%)、肢体抽搐13例(36.11%)。并发症以肺部感染为主,共2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61.11%)。死亡24例(66.67%)。结论:老年糖尿病伴脑出血多见于老年男性,糖尿病病史多在5年以下,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郭光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28-629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需求内容及获得糖尿病知识的方式,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例出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需求及获得知识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痛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如何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危害知识需求排在前五位,占61.2%-77.7%;解决平时遇到的具体困惑或困难、糖尿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心理因素和睡眠质量是否影响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鉴别与预防的相关知识排在后五位,占39.8%-45.6%;获得糖尿病知识的方式以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教育为主,占88.3%,从医生、护士和科普手册中获得糖尿病知识的占825%-86.4%,通过报刊、电视、网络获得的糖尿病知识占32%-56.3%;对是否相信现行的报纸杂志广告介绍的糖尿病知识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91.3%的患者给予了否定回答。结论 ①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②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队伍;③准确评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需求;④建立长效健康教育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骨关节病患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糖尿病并发骨关节病30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照单纯骨关节病115例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腕关节受累分别为96.7%和57.4%,P<0.05;肩、手足水肿分别为90.0%、90.0%和35.7%、13.9%,P<0.01;糖尿病组粒性指标高,糖尿病病程P<1年的有7例,1~5年的11例,>5年的有12例。结论 骨关节病是否合并糖尿病在关节受累部位、炎性指标等均有明显差异。糖尿病合并关节病的发病与糖尿病的病程、控制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980~1995年组织19个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并参加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中心,建成三级糖尿病防治网。1980年普查16844人,检出糖尿病144例。15年来,先后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者>75%;病情重或慢性并发症多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或与口服降糖药联用或先后阶段性应用,约占1396;病情较轻仅以饮食和锻炼治疗者7.9%。67例无症状的患者中,先后出现多水、多饮、多食、消瘦者18例,占26.9%,5例(7.5%)逆转为糖耐量减低。并发症中急性者减少,慢性脏器损害者增多。15年病死率为9.5%(12/126),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今后切实做好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禁食8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应用阿朴吗啡100mg/kg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并筛选ED模型。结果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成模率为83.33%(50/60);阿朴吗啡引起正常对照组和STZ组大鼠的阴茎勃起率为100%,糖尿病大鼠为20%(10/50),与正常对照组和STZ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模率为80%。结论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能安全且有效地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阿朴吗啡可从中有效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斌  向红丁 《北京医学》2003,25(2):84-8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47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选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者为57.3%;糖尿病肾脏并发症者为31.0%;糖尿病神经病变者为56.5%;高血压为50.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26.9%;脑血管疾病为13.6%;下肢血管疾病为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应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对已出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重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成群 《中原医刊》2003,30(8):15-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8-2001.6共收治97例糖尿病,其中合并性功能障碍26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7例中合并性功能障碍26例占26.8%,70岁以上6例,40岁以上17例,40岁以下3例。治愈3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53.8%。结论:糖尿病的性功能障碍较其他人群起病早患病率高,机制较复杂,与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相比,未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意义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岳丽艳 《吉林医学》1997,18(4):200-201
为了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对21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8年跟踪观察,将216例糖尿病患者HbA1C8年间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分析HbA1C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8年间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在6.0%以下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0%;HbA1C平均值在6.0%~6.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13.3%;HbA1C平均值在7.0%~7.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13.5%;HbA1C平均值在8.0%~8.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43.4%;HbA1C平均值在9.0%以上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42.0%。因此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以下,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4例经头部CT确诊为分水岭梗塞的病人所表现的失语症,从神经语言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水岭梗塞分为前、后、皮层下三型;皮质感觉性失语占首位(54.17%),其次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20.84%),两者多见于后型分水岭梗塞,而前型多见于运动性失语(16.67%).P<0.01,普遍存在阅读、书写障碍;有4例出现复述障碍,并就失语症与病灶定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DAN病人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共12周;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μ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结果 治疗组多汗、腹泻、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65,5%比50.0%、61.5%比46.2%、68.8%比24.4%、71.4%比53.8%、50.0%比37.5%);心脏自主神经测试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综合医院医学心理门诊中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门诊双相情感障碍及其快速循环型的漏诊、误诊情况,同时寻找提示快速循环型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流行病学、临床演变过程等多方面分析医学心理门诊中35例快速循环型(RC)和62例非快速循环型(NRC)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史和诊治特点。结果 门诊双相情感障碍的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42.3%(41/97)、3.1%(3/97),其中快速循环型分别为62.9%(22/35)、2.9%(1/35)。首次发病形式以混合状态者RC(26.7%,8/30)显著多于NRC(5.6%,3/53),其中女性RC情感障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者为28.6%(6/21),显著多于NRC。首次发病年龄、阳性家族史、自杀行为等在RC与NRC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师应该对情感障碍患者需要注意两极情感状态变化的追询,以便及时诊断和合适地治疗。首次发病形式为情感抑郁-兴奋混合表现以及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女性可能提示RC。  相似文献   

18.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高血压患者中,3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9.49%;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00%;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50.00%;8例糖尿病患者中,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37.50%。结果表明: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其进行形态学评价,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患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长沙市区1369例健康体检人员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现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临界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和高脂血症现患率分别为17.2%,3.4%,4.6%,5.9%和27.4%;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体重指数愈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愈高。表明年龄增大和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8—2004年各国符合条件的7个有关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综合OR值。根据对研究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5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分别为:糖尿病病程(OR=2.45,95%CI,1.67~3.62)、高血压(OR=I.83,95%CI,1.42~2.36)、神经病变(OR=3.52,95%CI,3.18.3.89)、视网膜病变(OR=2.44,95%CI,1.86—3.21)、吸烟(OR=I.53,95%CI,1.06—2.23)。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为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饮酒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