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PALS)是为医护专业人员提供的一个评估和处理危重病儿的标准方法 ,目的是使儿科专业人员懂得识别小儿心肺骤停的发生并掌握其预防方法 ,掌握使呼吸衰竭、休克或心肺骤停病儿复苏并稳定所需要的技术。一、PALS的基础———小儿基本生命支持 (PBLS)PBLS包括一系列评估和运动技巧的设计 ,以支持或恢复呼吸骤停或心跳停止患儿的有效通气和循环 ,包括确定反应性、气道评价和打开气道、呼吸评价和人工呼吸、循环评价和胸外按压。现代心肺复苏 (CPR)方法在 2 0世纪 5 0年代逐步形成 ,其挽救了众多因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生命。人们认为《圣经》最早提出口对口通气 ,公元前 80 0年先知Elisha运用此法救治了濒死的孩子 ,此后再无进展 ,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手法通气 ,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 ,由于手法通气效果不佳 ,才重新采取口对口通气方法 ,195 8年助产士用这项技术有效地抢救了新生儿的生命并普遍将其作为首选方法而得到应用。195 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电除颤转复致死性心律紊乱至正常节律掀开了医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196 0年Kouwen hoveu等公布了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跳骤停患儿...  相似文献   

2.
98例呼吸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内科(350005)李淑闽,陈樊英,杨巧莉心肺复苏术(CPR)是急救技术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急救复苏水平在逐步提高,但小儿CPR抢救成功率仍不满意。本文将1991~1995年98例CPR病例进...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后的抢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近代医学复苏术的历史并不久,约一百年前开始开胸直接心脏按压法,使复苏效果为之一新。1960年首次成功地应用胸外心脏按压术后,复苏对象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台上的病人,普通病房乃至各种现场上的许多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过及时胸外心脏按压得以复生。现在心、肺复苏术已广为应用,复苏的技术不断改进,复苏所用器械不断完善,复苏的知识正在普及到广大群众。许多因素促使小儿时期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相对地比成人高,复苏的成功率也相应  相似文献   

4.
问 现代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如何 ?答 :众所周知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最严重的疾病状态 ,如不及时处理抢救 ,病人可迅速死亡 ,或可能留有程度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必须争分夺秒地采取急救手段 ,恢复患者的氧供应及排出二氧化碳 ,以达到有效气体交换 ;并用人工方法压迫心脏使之被动排血 ,维持有效血循环 ;并于心肺复苏开始后迅速进行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这一急救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 (CPR)。这里尤其强调脑功能恢复与否是判断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CPR后脑功能始终得不到恢复 ,则CPR为…  相似文献   

5.
心跳骤停后,心脏丧失排血功能,脑血液循环中断,呼吸亦停顿,机体濒临死亡状况,如能立即积极给予心肺复苏仍有可能挽救生命。由于心跳骤停,血液循环中止,供氧中断,机体组织缺血缺氧,CO_2及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形成酸中毒,而以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较为多见,同时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释出,进一步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和冠脉的血液灌注,因此使用心肺复苏药物和维持体  相似文献   

6.
溺水后在水中可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水灌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第二种情况是在水中很快发生喉、支气管痉挛,反射性引起心脏停搏。第一种情况溺水后约5~6分钟呼吸心跳完全停止。第二种情况虽然肺中灌水不多,但心跳骤停发生早,给心肺脑复苏造成更大困难。小儿发生后一种情况较多。溺水后体内可发生以下一系列改变:①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②由于心脏停搏和窒息引起的缺氧性脑损害、脑细胞受损和脑水肿。这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③肺水肿:由于肺泡中进水,无论淡水还是海水均可导致ARDS的发生;④电解质紊乱:溺淡水…  相似文献   

7.
小儿心肺复苏与酸碱平衡、血清电解质紊乱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20)任晓旭,宋国维心肺复苏(CPR)是目前急诊、危重症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临床医师随时可能面临的最危重情况之一。有关心跳、呼吸骤停、CPR开始后体内酸碱平衡、血清电解质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是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后患儿的主要致死原因,脑功能保护措施十分必要.治疗性亚低温对改善脑功能预后效果明显.对于心肺复苏术后仍然昏迷的患儿实行亚低温治疗,应用降温毯和冰帽,目标温度32~ 34℃,治疗时间24~72 h或者适当延长,然后逐渐复温.本文就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的患儿实施亚低温脑功能保护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 ,采用单因素 χ2 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 ,插管前PaCO2 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 ,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P <0 0 5 )。 结论  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0.
现场心肺复苏的提高和普及,为复苏争取了时问,且提高了脑复苏的成功率,而复苏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败的重要一环。为此,作者根据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特点,回顾总结了我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药物使用及其监测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采用单因素x^2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比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插管前PaCO2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机体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儿长期存活率并不高,远期预后不佳.因此,如何使心肺复苏更为有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影响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胸抢救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搏循环骤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脏压塞及心跳循环骤停的起因、治疗和疗效。方法 床边开胸抢救18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及心搏循环骤停患儿。其中出血性心脏压塞7例,非出血性心脏压塞6例,血容量不足2例,心律失常3例。14/18例发生于术后4h内。结果 初级复苏全部成功,15例存活病儿无并发症,3例于复苏后2d内死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结论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心脏压塞及心搏循环骤停立即床边开胸抢救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用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可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我们对34例突发心跳骤停患儿复苏期间肾上腺素用量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mo~14a,其中2mo~1a13例,2a~6a15例,7a~14a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急性喉梗阻6例,急性中毒11例,意外窒息5例,神经根炎严重缺氧5例,其他7例,均在骤停3min内进行复苏(平均1.83min)。二、复苏方法与用药均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和胸外按压,23例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注肾上腺素,按剂量分3组,1组(0.01~0.02)mg/(kg·次),2…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用药的某些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跳呼吸骤停是儿科常见危症,必须分秒必争地施行心肺复苏术,以保证全身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的血流灌注及氧供应,为促使患儿心搏与自主呼吸恢复,在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的同时,即可应用复苏药物。为保证疗效选择恰当药物,并以正确方法投药至关重要,现就药物使用中的某些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纳络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作用 ,我们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 ,对 4 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随机分为纳络酮复苏组 2 3例和常规复苏组 2 2例。两组均采用正规心肺复苏术 ,在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同时应用标准和倍量增加剂量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碱性药物、激素及降颅压药等综合复苏措施 ,纳络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0 .0 2~0 .0 4mg/kg ,溶于生理盐水 2~ 5ml中静脉注射 ,0 .5~ 1h后重复 2~ 3次 ,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用。结果纳络酮复苏组自主呼吸恢复 16例 (6 9.6 % ) ,自主循环恢复 18例(78.3% ) ,复苏成功 15例 (6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一家独立的儿童医院设立医疗急救小组(MET),特定目标为将ICU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降低50%,并维持6个月以上。方法设立MET前回顾所有在重症监护区外进行心肺复苏患儿的记录,以决定MET的实施规范。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对MET可避免发生的危重情况也进行了前瞻性定义。记录MET设立前后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结果设立MET前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的基线水平为25次,发病密度为0·27/1000病人天;设立MET后为6次,发病密度(呼吸停止 呼吸心跳骤停)为0·11/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42(95%可信区间0~0·89,P=0·03)。在MET对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作用上,MET设立前发病密度为0·14/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4/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27(95%可信区间0~0·94,P=0·04)。设立MET前后心跳呼吸停止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MET设立前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病例发病密度为0·12/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6/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为0·48(95%可信区间0~1·4,P=0·13)。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总病死率为42%(36例患儿中,15例死亡)。结论在大型三级儿童医院启动医疗急救小组可降低重症监护区外发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对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纳洛酮 (Nal)在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小猪模型复苏中对心、肺、脑的作用。方法 将 2 7只小猪随机分成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夹闭气管插管制成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模型 ,自主循环恢复者给予不同剂量Nal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自主呼吸恢复者监护 2h (监护期 ) ,继续观察至心跳骤停后 2 4h ,监测动脉血气、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 内啡肽(β EP)及心跳骤停后 4h、2 4h神经系统评分。 结果 三组自气管插管夹闭至大动脉搏动消失至心跳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相近 ,Nal 1、Nal 2组自主循环恢复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9.2± 2 .7)、(10 .7± 4.6 )min ,与对照组的 (2 2 .8± 7.6 )min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存活小猪心跳骤停后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16 0 (M 0 )、70~ 12 5 (M 10 0 )、115~ 310 (M 2 15 )分 (三组比较 ,P >0 .0 5 ) ,2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2 0 (M 0 )、0~ 35 (M 2 7.5 )、40~ 310 (M 117.5 )分 (P <0 .0 0 9) ;三组麻醉后至自主循环恢复各点cTnI值均逐渐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两Nal组存活者给予Nal后监护期cTnI值下降 ,对照组上升 ;监护期平均动脉压较高 (P <0 .0 5 )、β EP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和辅助通气在危重症的应用日趋完善,心跳呼吸骤停由于时间紧迫和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初步复苏后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使心肺脑复苏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我院ICU 病房经气管插管复苏的43例病人,并对存活出院者进行了随访.  相似文献   

20.
儿科心跳骤停的标准治疗常使自主循环恢复(ROSC)失败,且神经系统致残率很高。然而心跳骤停后脑的最佳治疗是迅速出现ROSC,而RO-SC的最好时机处于心肺复苏的早期。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的有效药物,其α受体效应能增加心脑灌注和导致ROSC,目前介绍的剂量0.01mg/kg可失去治疗的最好时机.本文报告儿科难治性心跳骤停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