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纯化及其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酶消化方法对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进行纯化 ,以弥补破骨细胞获取量少的问题 ,为骨质疏松的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性质和来源进行探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8例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 ,在培养 2 0h后 ,用 0 .5 g·L-1胰蛋白酶 / 0 .2 g·L-1EDTA联合消化的方法去除贴壁能力较弱的单核基质细胞。将分离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多核巨细胞与牙磨片共培养 ,观察骨巨细胞中多核巨细胞的噬骨能力。并用破骨细胞特异表达的空泡型质子泵、Ⅱ型碳酸酐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 9对多核巨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TRAP染色。结果 :利用酶联合消化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多核巨细胞 ,纯化率达 85 %。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对破骨细胞所特异表达的空泡型质子泵、Ⅱ型碳酸酐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 9呈强阳性表达 ,TRAP染色阳性 ,体外培养具有噬骨能力。结论 :利用 0 .5 g·L-1胰蛋白酶 / 0 .2g·L-1EDTA消化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多核巨细胞 ,可为破骨细胞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在功能表达上与破骨细胞相似 ,它可能来源于病变中圆形单核基质细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来源,探讨骨巨细胞瘤是破骨细胞或者是肿瘤细胞。方法:本次试验标本30例为解放军222医院病理科经病例证实的手术标本。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免疫组化技术。抗体 PCNA、P53、P21、CD68、AACT 以及 SP 染色试剂均为即用型,阳性判断以细胞浆、细胞膜或细胞核着棕色颗粒为阳性反应,以缓冲液 PBS 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确定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来源。结果:30例骨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均不表达 PCNA、p53及 c -erBb2、有8例表达 p21,其包浆课件棕褐色的阳性颗粒,所有标本中的巨细胞均呈现 CD68强阳性,棕褐色的颗粒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浆中,少数多核巨细胞呈 Vimentin 阳性反应,还有一部分多核巨细胞呈 Lysozyme 中性或阳性反应。结论: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与破骨细胞相似。多核巨细胞具有一定的破骨能力,由此可见,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属于终末细胞,而不是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来源,探讨骨巨细胞瘤是破骨细胞或者是肿瘤细胞。方法:本次试验标本30例为解放军222医院病理科经病例证实的手术标本。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免疫组化技术。抗体PCNA、P53、P21、CD68、AACT以及SP染色试剂均为即用型,阳性判断以细胞浆、细胞膜或细胞核着棕色颗粒为阳性反应,以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确定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来源。结果:30例骨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均不表达PCNA、p53及c-er Bb2、有8例表达p21,其包浆课件棕褐色的阳性颗粒,所有标本中的巨细胞均呈现CD68强阳性,棕褐色的颗粒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浆中,少数多核巨细胞呈Vimentin阳性反应,还有一部分多核巨细胞呈Lysozyme中性或阳性反应。结论: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与破骨细胞相似。多核巨细胞具有一定的破骨能力,由此可见,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属于终末细胞,而不是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IL—1α促进骨巨细胞瘤中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增加;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IL-1α对多核巨细胞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效性。结论:IL-1α具有促进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功能方面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50μg/L,100μg/L)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增加;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IL1α对多核巨细胞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效性。结论:IL1α具有促进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功能方面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及其受体(RANK)和反意受体-护骨因子(OPG)在骨巨细胞瘤(GCT)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GCT中多核巨细胞形成J、affe分级和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例GCT组织中ODF、OPG、RANK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GCT组织中ODF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Jaffe分级和临床复发的关系。结果:GCT组织中ODF、OPG、RANK mRNA均有表达,且ODF表达丰富;GCT组织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均有ODF蛋白的表达,但以单核基质细胞为主,Ⅰ级单核基质细胞中OD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Ⅲ级,ODF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无关。结论:GCT组织中ODF的表达与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及Jaffe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GCT)是原发髓内肿瘤,好发于特定的年龄与部位,由多核巨细胞、基质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组成^[1]。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GCT占原发骨肿瘤的4%~8%,发病高峰在20~55岁,  相似文献   

8.
破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发生在成人的骨肿瘤,W H O认为其为良性肿瘤但局部呈现侵蚀性。在胰腺发现了与骨完全一致的破骨巨细胞瘤,但同时骨组织中未出现。本文报道了一例62岁的女性患者,胰腺切除后发现,胰腺远端有破骨巨细胞瘤,无任何上皮细胞成分,24个月随访后未见复发迹象。此类胰腺破骨巨细胞瘤极少见,且愈后差、组织发生不明确,经常与多形或未分化的含破骨巨细胞的胰腺癌相混淆,并经常以大囊性瘤的形式出现。对某些病例,完全切除胰腺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胰腺破骨巨细胞瘤@Beaufour A @Cazals-Hatem D @Regimbeau J.-M @A. 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骨巨细胞瘤局部溶骨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对10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和5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TNF-Α和M-CSF表达及定位检测.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TNF-Α含量和M-CSF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肉瘤和正常人血清.TNF-Α由骨巨细胞的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分泌;而M-CSF由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分泌,多核巨细胞则不表达.结论:骨巨细胞瘤中各种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该肿瘤的局部骨质吸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六例骨巨细胞瘤,探讨了多核巨细胞的超微結构改变,其组织发生有迹象表明由单核基质细胞融合形成的。根据形态特征、恒定存在和生物学行为综合分析,认为多核巨细胞也是骨巨细胞瘤的实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 2例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 6 6 .7% ,p16蛋白表达随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降低。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有 3种染色状态。结论 :p16蛋白表达降低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结果: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6.7%,p16蛋白表达随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降低。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有3种染色状态。结论:p16蛋白表达降低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有关,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发性骨肿瘤,其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散布在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该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4%[2~5],治疗上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大量文献[2~8]报道其预后与其组织学表现并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GCT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20例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表面受体及其在组织化学、组织培养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多核巨细胞表面无F_c及C_3受体,也无吞噬能力,但部分多核巨细胞具有与巨噬细胞相似的弱耐胰蛋白酶作用的特点,呈非特异酯酶阳性。一些双核细胞及少数三、四核细胞具有F_c受体及吞噬抗体包被的鸡红细胞的能力。骨巨细胞瘤中的巨噬细胞在不换培液条件下培养,可形成含有二或三个核以至八个核的多核细胞。对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破骨细胞与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特点,明确后者的性质和来源。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的多核巨细胞的一般形态及降钙素对它的影响;用骨片与多核巨细胞共同培养法观察多核巨细胞的体外骨吸收功能,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Gomori染色观察多核巨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胞核较多(20个以上),胞浆周边不规则,有伪足样突起;胞浆内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降钙素(100μg·L-1)可抑制多核巨细胞的伪足样运动;多核巨细胞与灭活的骨片共同培养时可见骨吸收陷窝形成,扫描电镜下可见吸收陷窝底面有原纤维;Gomori染色时可见多核巨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呈阳性。结论:证实了多核巨细胞具有破骨细胞的形态特征与骨吸收功能,可能来源于骨髓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MVD)与人骨巨细胞瘤 (GCT)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0例人骨巨细胞瘤中VEGF蛋白、CD34的表达 ,以对VEGF、MVD与GCT的临床分期 (Enneking’s分期 )、病理分级 (Jaffe分级 )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 40例GCT中 ,无论是梭形的基质细胞 ,还是多核巨细胞均有表达 ,Ⅲ期的骨巨细胞瘤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第Ⅰ/Ⅱ期的GCT ;VEGF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40例GCT ,C434均有所表达 ,但表达的差异很大 ,其MVD从 3 4- 10 0不等。Ⅲ期的骨巨细胞瘤MVD明显高于第Ⅰ/Ⅱ期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Ⅲ级的GCT与第Ⅰ/Ⅱ级GCT的MVD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VEGF与MVD之间 ,VEGF在单核细胞、多核细胞中表达较高者 ,其MVD均值较高 ;反之 ,则MVD均值较低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MVD均与临床分期有关 ,而与病理分级无关。VEGF、MVD可作为人骨巨细胞瘤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骨肿瘤切片。结果表明,各亚型和各组织学分级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PC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的部分细胞核呈PCNA阳性,提示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性细胞,而部分多核巨细胞是由这些肿瘤性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来。软骨肉瘤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肉瘤的软骨母细胞型。  相似文献   

18.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高侵袭性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中,骨端发病典型的影像学是骨端完全溶骨的膨胀性改变,多不伴有骨膜反应及软组织包块;CT、磁共振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X线平片最具诊断意义。圆形及卵圆形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是GCT的基本结构成分。刮除术是治疗GCT的基本外科手段,但其复发率较高。行刮除术的同时应用高速磨钻处理髓腔或用液氮冷冻、石碳酸烧灼、50%氯化锌液体浸泡以及放疗等辅助方法处理刮除后的病灶,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Jaffe组织分级与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7例不同组织级别的骨巨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结果PCNA的阳性反应仅见于基质细胞的胞核中,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不同组织级别的骨巨细胞瘤之间,PCN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系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多核巨细胞非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0.
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较少见,发生于肺内者国内尚未见报道。对于其组织学来源尚无定论。本文报告1例肺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其主要组成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及单核性瘤细胞,组织学上颇似骨巨细胞瘤。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研究,确定其组织来源为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