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应用呼吸机患者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VAP亦逐渐增多。一般在开始插管机械通气头4天即早发性VAP的致病细菌为口咽部寄生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病原菌多为抗生素敏感菌群;而插管4天以后发生的肺炎,所谓迟发性VAP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及MRSA等),为耐药菌群。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重要的病原菌约占48%-58%。PA耐药率高、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期气道吸出物培养预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致病菌的可能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每周1~2次采集气道吸出物进行细菌培养,每日监测VAP发生情况.并对气道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与VAP致病菌比较.结果 实施机械通气的121例患者发生VAP 48例,VAP发生率39.7%(48/121).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吸出物分离出的200株病原菌占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0.5%,81/20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4.5%,49/200)、大肠埃希菌(12.5%,25/2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5%,13/200)、肺炎克雷伯菌(5.0%,10/200).VAP患者分离的68株致病菌占前5位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3.8%,23/68)、铜绿假单孢菌(26.5%,18/68)、大肠埃希菌(13.2%,9/68)、肺炎克雷伯菌(7.4%,5/6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9%,4/68).发生VAP前气道吸出物培养结果与VAP致病菌一致性为74.4%(32/43).结论 机械通气及VAP患者气道吸出物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占首位;机械通气患者每周采集气道吸出物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VAP致病菌,能及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VAP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d~10d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O.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O.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的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0月进行机械通气的210例患者中115例VAP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插管次数(OR=2.219,P=0.040)、机械通气时间(OR:5.674,P=0.000)和住院时间(OR=2.014,P=0.030)等,其中机械通气时间与VAP的相关度最大。10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6株(78.22%),革兰阳性菌44株(19.56%),真菌5株(2.22%),前三类主要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伯雷菌。结论VAP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引发VAP的病原菌主要有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新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当肺部感染由高危病原菌引起时,病死率可高达7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1/2006—01确诊的30例VAP患者的病原学与临床特点。结果;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肺炎克雷伯氏菌(22%)最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8%),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分离率为18%。产酶株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VAP病原菌多为G^-菌,细菌耐药普遍较高,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监控,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小儿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机械通气≥48h,发生VAP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例VAP患儿取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机械通气的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VAP病原菌耐药性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利军  艾娜 《护理与康复》2013,(10):935-93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MV治疗48h后或拔管48h内发生肺部感染。VAP的患病率为6%~52%,病死率可达309/6~70%。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对降低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将62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VAP出现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并对发生VAP的病人进行CPIS评分.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12.9%,对照组为31.5%(P<0.05);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12.6±9.7)d,对照组为(13.8±12.8)d(P <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VAP者CPIS评分为(8.2±2.3)分,对照组为(9.8±3.2)分(P<0.05).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可降低COPD患者VAP的发生率,延迟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明显降低CPIS评分,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RICU时间.  相似文献   

10.
周仲伟  邹俊 《华西医学》2012,(10):1471-1473
目的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来源、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在RICU中更好地控制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医院R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时间〉48h,住院时间〉7d的136例VA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等临床资料。结果RICU中VAP的发生率为42.8%(136/318),病死率为47.8%(65/136)。共分离出病原菌507株,其中G-菌占74.8%(379/507),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G+球菌占10.3%(52/5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4.9%(76/50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相对较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RICU的VAP病原菌以口菌为主,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RICU中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