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的CT特征及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的窒息性脑损伤儿100例,进行脑损伤分度,并与窒息程度相对照。结果:100例窒息儿中脑损伤轻度者42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重度窒息儿中有93.5%(43/46)为中、重度脑损伤,轻度窒息儿中有28%(15/54)为中、重度损伤。结论: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笔者报道应用CT对152例围产期窒息儿进行头部扫描,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者128例,阳性率84.21%。本文就其CT表现,CT显示的脑损伤程度与窒息程度的关系以及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从CT表现上将脑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对其病理基础、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亦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总胆红素动态监测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足月窒息新生儿60例为窒息组(轻度窒息42例和重度窒息18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均于新生儿娩出后24 h、72 h和7 d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脑损伤程度通过CT扫描评价。结果:窒息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窒息和轻度窒息新生儿在娩出后24 h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 h和7 d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窒息新生儿娩出后24 h、72 h和7 d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低于轻度窒息者;各组新生儿间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脑损伤新生儿娩出后24 h、72 h和7 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脑损伤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和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为避免脑损伤,应避免立即实施降低胆红素水平治疗。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窒息儿脑损伤的产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围产期窒息以及窒息后的复苏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近6年来收治的136例围产窒息儿从窒息的程度,胎龄及窒息后复苏与脑损伤的发生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重度窒息儿及早产窒息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91.6%和85.3%,分别高于轻度窒息儿和足月窒息儿,P〈0.01,差异显著,窒息后及时复苏、脑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减轻窒息的程度及窒息后及时复苏是降低脑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动态变化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6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46例和重度窒息组20例;选择同期无窒息足月儿为对照组(30例)。监测3组患儿生后24 h、3 d、7 d血清NSE及生后6 h、3 d、7 d 时aEEG的变化。所有窒息组患儿依据脑损伤MRI结果分为MRI阳性组、MRI阴性组,运用ROC曲线评估血清NSE及aEEG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 3个时间点重度窒息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② 生后6 h、3 d、7 d,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痫性活动(SA)与窒息程度均存在相关性,生后6 h相关性r分别为0.678、0.621、0.437,生后3 d相关性r分别为0.739、0.863、0.746,生7 d相关性r分别为0.824、0.869、0.847,P均<0.05。③重度窒息组颅脑MRI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4.521,P<0.05)。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生后24 h血清NSE浓度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885,当血清NSE水平达48.7 μg/L,其诊断价值最大。⑤ 由背景活动正常、SWC成熟度及SA运用ROC曲线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生后6 h、3 d时aEEG的变化对早期窒息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较低,生后第7天aEEG的变化对窒息脑损伤无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NSE及aEEG动态变化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有监测和预警作用,对早期预测脑损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胆红素变化与其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足月窒息新生儿83例,其中轻度55例,重度28例;另选择同期足月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AU640型生化分析仪动态检测胆红素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h,轻度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皿清胆红素水平均明屁高于对照组(P〈0.05);72h、7d时轻度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0.01)。出生后24h、72h、7d时脑损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或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对窒息后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应用头颅CT影像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患者150例,根据具体病情分为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三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身体特征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儿出生后2~7 d为其做脑部CT检测,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对照组四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异常率和NBNA评分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四组每组间的CT异常率和损伤组与其他三组CT异常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相比之下,对照组、窘迫组、窒息组两两相比,其C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50例患儿中,临床分度表现包括:轻度25例,中度18例,重度7例。CT分度表现包括:正常10例,轻度27例,中度6例、重度7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数据并不完全协调一致。结论: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宫内窘迫、宫内窒息引起的轻微脑部损伤的判断并不具备完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苯巴比妥预防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小时内)应用苯巴比妥治疗。结果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苯巴比妥干预组有3例(12%)发生惊厥,对照组有12例(48%)发生惊厥,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48,P<0.01),检测两组出生后第四天头颅CT及视觉诱发电位VEP,头颅CT显示干预组异常发生率为32%(8/25)与对照组60%(15/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P<0.01)VEP资料表明干预组异常发生率68%(17/25)与对照组92%(23/25)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P<0.01)。结论对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苯巴比妥,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窒息程度、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49例窒息新生儿按照Apgar评分不同分为轻度窒息组(n=103)和重度窒息组(n=46);以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设为对照组(n=60)。比较各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并分析心肌酶谱水平与窒息程度、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新生儿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磷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新生儿LDH、AST、HBDH、CK及CK-MB水平与窒息程度及脑损伤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新生儿窒息及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望成为新生儿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窒息组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及20例健康足月儿(对照组),均于出生后6 h内开始进行aEEG监测,每次持续时间≥4 h,分析aEEG的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 SWC)及痫样活动的特点,按aEEG结果将其分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种。结果窒息组92例患儿中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1例,中度HIE 5例,重度HIE 7例。对照组的背景活动均正常;19例为成熟SWC,1例为不成熟SWC;均无癫痫样活动;均为正常aEEG。窒息组中aEEG背景活动异常39例;轻度窒息者中66例为成熟SWC,4例为不成熟SWC,2例无SWC;3例偶次痫样放电。重度窒息者中有7例为成熟SWC,4例为不成熟SWC,9例无成熟SWC;3例偶次放电,4例反复放电,2例癫痫持续状态。轻度HIE患儿,aEEG正常者19例,轻度异常者2例;中度HIE患儿aEEG正常者1例,轻度异常者2例,重度异常者2例。重度HIE患儿aEEG均重度异常。 aEEG的背景活动、SWC异常程度均与窒息和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12,r=0.483; r=0.885,r=0.708; P<0.01)。结论aEEG变化与围生期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密切相关,能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导的主要参考指标,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立 《浙江医学》2007,29(12):1249-125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血清S100B蛋白动态改变及S100B蛋白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及4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脐血及生后第1、3、7天血清S100B蛋白变化进行分析,生后第3 ̄5天对窒息儿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1)窒息组脐血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第1 ̄7天内轻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重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生后第7天重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1)。(3)头颅CT检查阳性的患儿生后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T检查阴性患儿(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动态变化对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后脑损伤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窒息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12h、72h、7d取外周静脉血血清-70℃低温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S100B、NSE的血清浓度。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12h血清NSE、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组间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S100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组内各时间点(12h、72h、7d)血清NSE水平比较,只有12h和72h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100B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30例中有14例(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9例)生后5~7d头颅CT示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改变。结论:S100B蛋白、NSE在窒息新生儿血清中显著升高。NSE、S100B蛋白血清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越长,预示发生新生儿窒息后颅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围生期因素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60例窒息新生儿脏器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并对窒息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窒息后脑损害发生率占70.0%,肺损害占68.5%,心肌损害占61.9%,肝脏损害占46.9%,胃肠损害占27.7%,肾脏损害占12.3%.窒息后多脏器损害与出生地、点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窒息程度及窒息的抢救及时与否有关。结论重视围生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了解产时重度窒息生儿脑、肺、心、肾、胃肠道、肝脏、血液、代谢等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影响因素。②方法 对1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作了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112例中除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未详查外,10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脏器损害者90例(86.54%),其中轻中度61例(58.65%),重度29例(27.88%),脑损害发生率为80.77%,心脑损害36.54%,代谢紊乱41.35%,肾脏损害13.46%,肺损害10.58%,胃肠损害8.65%,肝脏损害4.81%,血液损害2.88%。④结论 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重度窒息的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靖芳  李芳君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35-133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窒息预后的关系,研究围生期高危因素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在新生儿窒息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57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于胎儿娩出后取脐带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NGF,收集并分析两组围生期相关资料,并于新生儿出生后1、3、7 d进行NBNA评分。结果窒息新生儿脐血中NGF水平(185±10)ng/L,低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228±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足月儿组、Apgar评分正常但有神经系统症状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N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窒息的程度越重,脐血NGF水平越低。窒息新生儿脐血NGF水平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410,P=0.002)。生后第1、3、7天正常足月儿组、Apgar评分正常但有神经系统症状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越严重,评分越低。第7天Apgar评分正常但有神经系统症状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分别占20.0%、36.7%、94.1%。窒息新生儿NBNA评分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694,P=0.000)。窒息新生儿脐血NGF水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05)。结论检测脐血NGF水平及对新生儿进行动态监测NBNA评分对完善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预防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后遗症,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癫痫、脑瘫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末梢血LDHi活性的改变及头颅CT对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及判断预后的可能;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65例,分别于生后不同时间采血,利用琼脂凝胶电泳法测定血中LDHi活性的改变。取其中59例在生后3-7d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24h内LDH1活性呈下降趋势,LDH5呈上升趋势,LDH5/LDH1比值增高。CT检查54例颅内有病变,5例正常;结论:生后3d内LDHi活性变化与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提示早期积极治疗对窒息新生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血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评估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窒息程度及窒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可靠性。方法收集轻度窒息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20例,30例同期产科分娩的正常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及生后3d内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度窒息患儿1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新生儿脐静脉血8-iso-PGF2a水平。结果窒息组与无窒息组相比,8-iso-PGF2a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898,P〈0.01)。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8-iso-PGF2a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4.86,P〈0.01)。窒息组中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未发生HIE者比较,脐血8-iso-PGF2a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结论脐血8-iso-PGF2a水平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窒息相关,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脐血8-iso-PGF2a水平越高,因此,脐血8-iso-PGF2a水平可用来评估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窒息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监测方法、特点、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静脉血清葡萄糖测定及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2种方法对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分析,常规治疗对早产儿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期间使用血糖仪对早产儿采足跟毛细血管全血动态监测血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输注的浓度及速度,直至血糖稳定。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18例早产儿中,静脉血糖异常发生率50.8%,静脉低血糖发生率49.2%,静脉高血糖发生率1.69%。低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既是早产儿静脉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1和P<0.05),也是早产儿末梢高血糖的危险因素(P<0.01)。剖宫产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双胎和新生儿窒息是早产儿末梢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早产儿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需要积极监测。采取阴道分娩、积极控制低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窒息是减少早产儿血糖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45例新生儿按Apgar评分共分三组: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正常儿,均在生后24小时内测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表明:窒息儿血中SOD降低,LPO增高。窒息儿与正常儿之间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而轻与重度窒息儿之间差异不大。因此Apgar评分仅代表出生时瞬间窒息状态,不能反映实际严重程度,也不能评估预后。窒息后SOD与LPO的变化证实自由基在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救治时应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