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光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47-4247
目的 观察巨针通督补肾针刺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4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或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用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照组50例,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结果 腰骶、髋、膝关节部位及压痛指数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416~5.2998,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m步行时间、整体功能、体温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74—17.8717,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诸项指标及血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049~5.7595,P<0.05或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9%,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013,P<0.05)。结论 巨针通督补肾针刺法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体征积分、疼痛积分、运动能力及体液免疫指标及血沉有确切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西药治疗以非甾和慢作用药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应用玄七通痹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和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情况.方法应用简化McGill疼痛调查量表对9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测试后重复测试的重测信度检验、疼痛情况分析和疼痛程度与骶髂关节X线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简化McGill疼痛调查量表在评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85-0.95,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胀痛、触痛和刺痛等慢性疼痛症状,疼痛强度为轻、中度;相当部分患者(男性35.48%,女性54.84%)有软弱无力的症状,这可能属于心因性疼痛,也可能是对疲劳症状的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与骶髂关节X线改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简化McGill疼痛调查量表评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信度较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轻中度疼痛,且与影像学改变无显著关系.上述结果对其临床康复评定和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明方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480-3481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低,病程缠绵迁延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等特征,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经实践体会,早期体育疗法和病后康复运动干预对该疾病均有理想疗效,不失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低,病程缠绵迁延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等特征,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经实践体会,早期体育疗法和病后康复运动干预对该疾病均有理想疗效,不失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三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及塞来昔布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活动期AS患者,服药时间从活动期开始到非活动期停用,随机分为三组,A组(尼美舒利)23例、B组(美洛昔康)21例及C组(塞来昔布)16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疼痛评分VAS、夜间痛、脊柱痛分级变化,并评价三种NSAIDS的总体止痛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疼痛评分VAS、夜间痛、脊柱痛分级变化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缓解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76.2%及87.5%,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23.8%及6.3%,C组低于A及B组,但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无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及塞来昔布对活动期AS患者止痛疗效及安全性相似,均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康复现状、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频率及康 复运动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制订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康复指导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它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起时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根治手段。发作时住院治疗可以控制炎症的发展,但要改善预后,降低致残,还需患者积极配合进行大量的康复治疗。因此,正确的健康指导对患者十分有益,它可以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对自身疾病的监测能力,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身体各关节功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6—08/2007—08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50例,经治疗护理后效果满意,均健康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7例,女3例,平均年龄18~49岁。39例臀部、腰骶部疼痛;24例出现多关节肿痛;23例出现驼背、颈项强直;16例累及髋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抗风湿药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运动干预、中药腰骶部熏蒸治疗及护理。结果两组治疗护理后疼痛感觉、腰骶部压痛、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AS患者康复,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西药治疗以非甾和慢作用药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应用玄七通痹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疼痛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方法 连续收集近期住院的AS患者3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疼痛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认知干预护理、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和相关基础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结果 疼痛护理干预后,39例AS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等各成分评分以及PSQI总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均<0.01~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AS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指标评分.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S)为主要侵犯骶髂、脊柱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表现。伴随活动受限的腰背部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以国际通用的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表对两组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患者功能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应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的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16.
<正>强直性脊柱炎(AS)为主要侵犯骶髂、脊柱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表现。伴随活动受限的腰背部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1],也是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的重点内容之一[2]。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情况的分析汪玉平报告应用简化McGill疼痛调查量表分别于确诊后当日及次日对93例首次根据纽约  相似文献   

17.
温肾通督法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温肾通督法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温肾通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医疗体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由护士指导下进行的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增加由护士一对一的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一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在BASFI、夜间脊柱疼痛程度改善较多,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指导性功能锻炼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