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皮肤远期回缩的规律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扩张皮肤移植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远期回缩的机制。方法 选8只狗,在每只狗背部置入4个扩张器(其中两个作为对照,不予扩张),分别在皮瓣移植后0d,3周、3个月,6个月测量皮瓣面积变化并取材行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及凋亡情况。结果 1.两组皮瓣都于移植后有不同程度的面积减少,但扩张组程度更大对照组于3个月已恢复移植时大小,而扩张组6个月仍有约10%的回缩;2.两组皮瓣包膜  相似文献   

2.
犬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3.
兔眼角膜移植术后基质层愈合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7只家兔建立自体与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术后24h到6个月透射电镜观察伤口部位基质层,结果显示:1-7d,伤口两侧角膜细胞逐渐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胞体增大,富含粗面内质网、微管、微丝、高尔基体发达,术后2-6周,伤口部位大量胶原纤维合成,交叉排列呈网状,以后排列趋规则;6个月时在某些局部已呈平等排列,此时仍有成纤维细胞存在。在超微结构和愈合进程方面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杆基本一致。对角膜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4.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5.
医用胶原注射剂矫形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观察医用胶原注射剂注入大鼠皮下后的转归。医用胶原是高度纯化的注射性人胶原,在大鼠皮下可存留1年以上;可诱导大鼠忧纤维细胞长入并合成自身胶原,毛细血管长入保障了注射物的血液供应。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方法表明,新注射的胶原以的绿色Ⅲ型胶原纤维为主,随着迁入注射物大鼠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增加,注射物以粗大的红色I型胶原纤维为主,更接近大鼠皮肤正常胶原类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1997年6月,我们使用硅胶膜及扩张气囊制做阻隔扩张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3岁。臀骶部褥疮6例,Ⅲ度烧伤创面5例,外伤皮肤坏死创面1例。创面清创后皮肤缺损15c...  相似文献   

7.
瘢痕成纤细胞整合素表达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的瘢痛及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表达情况。方法:应用β1及α1 ̄α4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对成纤维细胞进行整合素原侠ELISA检测,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瘢痛成纤维细胞的β1及α1 ̄α4整合素表达水平,辅以正常皮肤成纤维对细胞做对照。结果:培养的瘢痛成纤维细胞整合素各亚型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P〈0.01);细胞经较长时间培养后,整合素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皮肤持续扩张后软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持续醒压扩张术对皮肤软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白色小家猪12只,分成持续压扩张组和常规同断扩张组,每组6只,各动物于完成扩张后第3日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两实验组扩张后表皮变厚,颗粒细胞了却 增厚明显。真皮层变薄程度相同,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特殊染色发现真皮层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大量增生,皮肤附件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增多,持续扩张组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胞管密度均高于常规组(P〈0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扩张皮肤回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皮肤肌成纤维细胞(MFB)特征性α平滑肌肌动(αSMA)的检测,研究扩张皮肤回缩的机理。方法 通过犬皮肤扩张实验,采用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扩张后皮肤真皮组织内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仅个别散在,但超微结构显示成纤维细胞内微丝粗大明显,出现密纤、密斑。结论扩张刺激未使纤维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但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具备了收缩功能的细胞结构,在细胞水平产生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烧伤瘢痕的超微病理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子显微镜对4例正常皮肤,20例增生性烧伤瘢痕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增生性烧伤瘢痕与正常皮肤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瘢痕上皮细胞间水肿;皮肤附件缺如;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功能活跃;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致密分布,其胶原纤维表面有粘多糖沉积,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或半闭塞。研究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结构对于阐明其瘢痕增生的机理及探索其防治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瘢痕增生并继发挛缩畸形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无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利用胶原胶结缔组织收缩模型,观察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促胶原胶收缩情况,了解瘢痕成纤维细胞收缩能力,探讨瘢痕挛缩的发生、发展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胶原制备[1] 用0.1%醋酸溶液提取鼠尾胶原粗制液,加氯化钠至5%终质量浓度,胶原絮状沉淀,离心收集,透析去除盐成分后,4℃储存。1.2 成纤维细胞培养 将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8例)及正常皮肤组织(6例)剪成细小碎块后进行组织块培养,培养液为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实验兔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 电镜观察凝胶及周围组织在不同的时间变化。结果 凝胶注射1周后在其周围产生包膜,1月后周围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织网扩张明显,吞噬达高峰,凝胶渗出物可溶解和被吞噬,后期(4月)凝胶内将有疑难及成纤维细胞长入。结论 注射凝胶短期内对抗体无明显影响,但须关注长期在体内可能会导致经。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在骨折愈合中对胶原纤维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乳酸及金属内固定物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原纤维的产生、发展及钲 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骨折愈合的早期,聚乳酸组成纤维细胞增金属内固定组丰富,胶原纤维较细排列乱;中期仍在见纤维细胞,部分胶原纤维短,排列乱;晚期半数胶原纤维钙化,半数为成骨区。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病理改变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方法 对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TNF-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TNF-α后,显示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结论 细胞因子TNF-α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但本实验中高浓度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衰老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应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衰老皮肤与小儿皮脸表皮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生长周期各期细胞比例等特点,动态观察衰老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衰老皮肤的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G0-G1其细胞比例较低,合成期细胞仅占5-6%,而小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占6%,合成期细胞占13~14%,这说明  相似文献   

16.
高血脂家兔术后11天伤口中肉芽组织的电镜下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发现脂质小泡,内质网数目较对照组减少并伴囊管状扩张;巨噬细胞数量增多,有些已转变为泡沫细胞;胶原微纤维较对照组细。光镜下表现为:胶原纤维的染色较对照组淡,纤维束较细。这些现象提示:高脂血症时伤口中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有所降低,将影响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兔皮肤扩张后皮肤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周、12周、24周皮肤中actin、myosin、α-SMA的变化。结果:扩张后兔皮肤中的actin、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快速扩张组与常规扩张组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yosin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结果相同。结论:扩张刺激可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快速扩张组α-SMA阳性细胞高于常规扩张组可能是扩张越快挛缩越严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长因子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豚鼠牙周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 将18只实验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动物1┿1牙周制备高3~5mm,宽2mm的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TGF-β1的明胶海绵块。对照组只填入明胶海绵块,术后1周、2周、3周、1月、3月、6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实验组:术后1周,骨缺损区生长活跃,可见骨样及少量骨组织;术后1月见新生骨组织范围扩大,钙化程度加强;术后3~6月,缺损区完全由新骨充填,并逐渐改建成骨小梁不断增多的正常骨组织。(2)对照组:术后1周骨缺损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周见炎性渗出吸收,成纤维细胞、毛细胞血管生长活跃;术后1~6月见骨缺损区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周见炎性渗出吸收,成纤维细胞、毛细胞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诊断较困难,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术后易复发。本文报告手术治疗18例复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就其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复发后处理有进一步认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年龄:26岁~54岁,平均37.4岁;病人来源:我院术后复发4例,外院术后复发8例,门诊手术后复发6例,全为女性。术后复发时间:2个月~18个月,平均9.2个月。首次手术方式:门诊肿块局部切除6例,乳晕下肿块切除7例,乳腺部分切除术5例。复发后表现:原切口周围肿块8例,切口区皮肤红肿、破溃,形成窦道7例,另3例表现为乳腺中央…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6~64岁;误诊时间:6个月内9例,6~12个月4例,12个月以上3例;误诊为冠心病6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4例,风心病1例,高心病2例,心包积液1例,脑血管意外1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起病隐匿,并无特殊表现,其中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13例次,6例次有反复咳嗽、喘憋,5例次有双下肢浮肿,8例次心界扩大,5例次有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中1例夜间呼吸困难伴意识丧失及右侧肢体抽搐。心电图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