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激素及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双侧"肾俞"、双侧"三阴交",西药组使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8d。观察大鼠阴道涂片、糖水偏嗜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β-E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糖水偏嗜率明显减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西药组糖水偏嗜率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E2、β-EP含量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LH、GnRH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西药组血清E2、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LH、GnRH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能够良性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金颖  闫宇辉  张世超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846-849,后插6
目的:探讨电针法对围绝经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双侧卵巢切除(OVX)的方法制备围绝经期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电针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区NF-M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神经元排列疏松散乱(P 0. 01),NF-M荧光强度减弱(P 0. 01),BNDF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P 0. 01)。经电针和雌激素治疗后,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排列整齐数量增加,NF-M荧光强度增加,BNDF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加(P 0. 01)。结论:电针对围绝经期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脑组织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关元、三阴交)、内关组(内关、足三里),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MI),分析电针效应及其对各项症状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1星期后两组MI即较初始下降,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周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能显著降低Kupperman指数(P〈0.01),4星期后关元组评分下降52.6%,内关组下降47.4%,有效率分别为93.6%、85.7%;电针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症状(P〈0.05),各项症状的起效时间从治疗后1星期至4星期不等。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两组精简穴位均能明显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自2000年以来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方法分别论述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研究及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综合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结论中医针刺治疗因方法灵活、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围绝经期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3疗程,检测大鼠血清中E2、IGF-1、IGF-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E2和IGF-1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分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及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雌激素组、电针组E2、IGF-1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P〈0.01)及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雌激素组两组间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IGF-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2和IGF-1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作用与雌激素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合理时机。方法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分为5个不同干预时期,观察不同时期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耐热能力、体力、睡眠功能的影响。结果电针能增强各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耐热能力、体力,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在时期对比上,电针效果以造模前7d组、模后1d组和模后8d组为佳,而模后15d组和模后22d组次之。结论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预防和前期干预效果为佳,随电针介入时间的推迟,疗效呈下降趋势,提示电针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以预防和早期治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改良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及β-内啡肽的影响,探究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双侧"肾俞"、双侧"三阴交"。连续治疗28 d,观察大鼠动情周期、糖水偏嗜实验结果,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CRH、ACTH、CORT、β-EP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西药组糖水消耗率升高(P0.05),电针组、西药组及假手术组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西药组及假手术组β-E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以通过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以及β-EP含量,缓解围绝经期抑郁症症状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a内的期间,即从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a。约1/3妇女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稳而无围绝经期综合征,2/3的妇女则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有阵发性发热、颜面潮红、头晕眼花、多梦、关节疼痛、情绪不稳、多疑、抑郁、焦虑等诸多不适: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罪、嫉妒、妄想等,但无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逐年攀升。对于这种典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的疾病,目前除了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调护之外,中医综合调治也逐渐显露其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收集研阅近年来中医综合调治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作一综合性介绍,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围绝经期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电针治疗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M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MT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MT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使大鼠血清MT的分泌水平降低,电针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其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3 mg·kg-1),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观察小鼠一般体征,行阴道上皮角化实验检测动情周期变化,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及体重测试(BWM)观察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海马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免疫反应阳性区域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阴道上皮角化实验显示,各OVX组小鼠连续7 d内检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行为学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有抑郁样行为,表现为体重增加缓慢,OFT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FST行为绝望时间增加(P0.01);尼氏染色显示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萎缩及丢失,尼氏小体数量减少;ELISA法显示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HT,NE及DA含量减少(P0.01);IHC法显示海马组织CA3区ERα及ERβ,DG区ERβ免疫蛋白反应阳性区域积分吸光度IA值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治疗后,均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迅速,OFT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增加,FST行为绝望时间减少(P0.01);脑组织5-HT,NE,DA含量增加(P0.01);海马组织CA3区ERα及ERβ,DG区ERβ免疫反应蛋白阳性区域IA值(P0.01)增加;各剂量组间比较,以中剂量较为明显(P0.05)。结论:补充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抑制海马神经元损伤、上调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HT,NE,DA含量及增加海马组织CA3区ERα,CA3及DG区ER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百会穴电针、埋线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CORT和ACTH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糖水消耗量、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行为学评分显著提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埋线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垂直运动得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与埋线干预均可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电针能下调血清CORT和ACTH含量,埋线能下调血清ACTH含量,该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后 2 4hr大鼠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导水管周围灰质P物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针组较对照组上述部位P物质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电针可引起脑内上述部位P物质表达增高 ,而P物质表达的增高可能在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针组,每组8只。Wistar雄性大鼠8只设为对照组。电针组于“百会”“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1周5次,连续治疗3周。假针组取穴同电针组,毫针不刺破皮肤,毫针与电针仪导线相连,但无电流通过。最后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价行为学改变;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代谢物及组成的变化,探究抑郁症核心生物标记物的代谢途径差异,以评价电针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减少(P<0.001),中央运动距离减少(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延长(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摄食时间增加(P<0.001)。与假针组相比,电针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增加(P<0.001),中央运动距离增加(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减少(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在摄食时间减少(P<0.001)。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发现,WKY大鼠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差异,电针后的代谢产物也出现明显差异。对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分析发现,甜菜苷在模型组中升高,在电针组中降低;环己基氨基磺酸酯、10-氢过氧-H4-神经前列腺素、15(S)-羟基二十碳三烯酸、地奥司明在模型组中降低,在电针组中升高。KEGG通路结果发现显著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 电针能改变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越鞠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予以越鞠丸口服和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百忧解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肯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越鞠丸结合电针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施行3w慢性多种应激程序建立抑郁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质、下丘脑、海马p-CREB表达。结果:在上述相应脑区,抑郁症模型大鼠p-CREB表达降低,电针能缓解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大鼠皮质和海马p-CREB表达水平。结论:电针能够对抗抑郁症引起的p-CREB表达降低,这可能与其改善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利红  姚华强  董辉 《河南中医》2016,(8):1443-1445
目的:观察清心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心解郁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积分、KMI评分及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积分、KM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5-HT)水平低于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心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邱连利  蒋花 《西部中医药》2014,(11):131-13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心理健康辅导,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辅导。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Gr、HAMD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能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较单纯心理健康辅导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心包经和胃经不同穴位及相应的非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同经穴间、经穴与非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制作心动过缓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心包经不同经穴(大陵、郄门、曲泽)、胃经不同经穴(解溪、足三里、犊鼻)的效应差异,及与各经穴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动过缓大鼠心率(HR)、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的调节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心包经的大陵、郄门、曲泽均有改善心动过缓大鼠心率与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作用(P〈0.05),提高大鼠心率的效应大小趋势是大陵穴〈郄门穴〈曲泽穴,统计分析表明,曲泽组与郄门组均优于大陵组(P〈0.05);胃经的解溪、足三里、犊鼻中除解溪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呈现显著提高大鼠心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5);电针心包经经穴与胃经经穴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率、心功能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经脉不同经穴、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效应特异性,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经穴的效应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以小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电针效应研究中,非经穴选择在经穴附近可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