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应用网状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mesh (Marlex) ,pp〕修补腹壁切口疝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5 6~ 67岁。 2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复发疝 ,均肥胖 ,原切口瘢痕下腹壁缺损约 5cm× 4cm大。另 1例于 13年前行直肠癌前切除术 ,9个月前因直肠癌局部复发行Miles手术 ,术后 1个月发现外置口内侧有可复性包块疝出 ,疝环直径约7cm。前 2例梭形切除切口疤痕 ,切开皮下组织 ,找到疝囊并切开入腹腔 ,分离疝囊与肠管的粘连 ,切除多余疝囊 ,在腹膜外用电刀游离出疝环 ,并紧贴腹直…  相似文献   

2.
涤纶布修补巨大切口疝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耀凯 《临床外科杂志》2002,10(Z1):131-132
自 1994~ 2 0 0 0年 ,我们应用某厂生产的心血管修补用涤纶布 ,对 6例巨大切口疝行替代修补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8~ 6 8岁。其中上腹部切口 4例 ,下腹部 2例 ,均为纵行切口。二、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分离和切除腹壁切口瘢痕组织 ,包括疝环、腹直肌前后鞘和腹膜边缘部分的瘢痕和脂肪结缔组织等。切开疝囊颈部 ,还纳其内容物至腹腔 ,疝环处的瘢痕组织要全周切除 ,露出正常外观的腹壁各层组织。根据腹壁缺损大小 ,裁取已消毒好的涤纶布 ,用 4号丝线将其边缘与两侧腹直肌后鞘与腹膜…  相似文献   

3.
补片修补及皮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尤其是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较棘手。我们采用补片修补皮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采用皮下负压引流补片修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 12例。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3 5~ 81岁 ,平均年龄 68岁。疝囊最小直径为 5cm ,最大直径达 2 2cm。12例病人均有手术史 ,手术类型见表 1,12例病人均有合并症 ,见表 2。麻醉后 ,将原手术瘢痕切除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向四周游离皮下组织至肌鞘 ,距肌鞘边缘 4cm。切开疝囊 ,游离疝囊与腹腔内…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腹腔内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常用的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有:(1)肌鞘前修补方法,即用单纯聚丙烯材料在腹壁脂肪与肌鞘(如腹直肌鞘)之间进行修补;(2)肌肉与肌肉(如中线切口裂开)之间的修补方法,通常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直接与腹壁缺损的边缘进行缝合修补;(3)肌后和腹膜外修补方法,一般采用聚丙烯材料或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腹直肌肌肉与后鞘之间或腹直肌与腹膜之间对缺损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5.
腹壁正中线疝是常见病,尚无满意的术式,以往多用腹白质或腹直肌鞘来修补,实际上许多自发性腹白线疝其白质层本身极薄弱,术后容易复发。采用腹直肌修补是符合逻辑的,作者1978~1989年对85例腹壁正中线疝采用该术式:脐周疝44例、切口疝23例、脐疝11例、7例上腹部疝,年龄25~72岁。根据疝的形状作切口,剥离疝囊超过疝颈,在腹膜外分离腹白质层、皮下脂肪,和至少3.0cm的腹直肌两侧缘。将疝囊和白质层内翻,用0号尼龙线连续内翻缝合两侧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 2 0 0 1年 6月手术治疗巨大绞窄性腹壁切口疝 1例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性 ,82岁 ,因脐右侧不规则疼痛伴恶心呕吐 4d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2d收住院。既往有“阑尾切除术”及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手术史。拟诊为“嵌顿性腹壁切口疝、机械性肠梗阻” ,经手法复位未成功而行“切口疝嵌顿松解术”。全麻 ,取原右中下腹直肌切口 ,疤痕下端稍加延长 ,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达腹膜。切开后探查发现 ,原切口腹直肌前、后鞘及腹直肌全程裂开 ,形成疝环 ,长径约 12cm。切口右侧上方有一肠襻 ,外覆腹膜 ,伸达右侧深筋膜浅层。扩张疝颈…  相似文献   

7.
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腹壁巨大切口疝26例,腹壁缺损平均直径14.5cm,均行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将聚丙烯补片置于腹直肌后筋膜前间隙,补片超过缺损至少5cm,固定补片缝线均在腹直肌前鞘前结扎。结果术后4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愈。26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和补片感染;随访随访3月~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5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69(56~79)岁。上腹正中切口疝3例,下腹正中切口疝11例,经腹直肌切口疝6例,麦氏切口疝5例。腹直肌鞘前和腱膜前网片修补术16例,腹膜前肌鞘后网片修补术7例,腹腔内网片修补术2例。结果:4例皮下积液经及时穿刺抽液后治愈,本研究25例均一期愈合。经1~3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对腹壁切口疝采用网片修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用Braun平片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按传统方法将侧腹壁切口疝修补后,将平片平铺在修补处之前方,四周缝合固定在腹外斜肌腱膜或腹直肌前鞘上。结果18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切口感染、积血积液、排异等并发症。对16例随访0.5~5年无复发。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效果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侧腹壁切口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农民。9月前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形成切口疝。查体:一般情况好,肥胖。右侧中上腹壁可见一长约20cm的纵行瘢痕,巨型包块膨出,约20cm×20cm×15cm,平卧后不能完全还纳,触诊疝环长20cm,宽18cm。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梭形切除切口瘢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疝囊入腹。保留全部疝囊,疝囊壁肥厚,约0.4cm,质韧,与大网膜粘连。分离粘连后见大网膜肥厚、臃肿,大部分不能还纳入腹腔,切除部分大网膜(约15cm×15cm×8cm),还纳内脏。见腹直肌向两侧分离,缺损直径达18cm×20cm。在距腹直肌外侧缘4cm处纵行切开…  相似文献   

11.
涤纶布修补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应用涤纶布修补腹部切口疝6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5岁。上腹正中切口24例,右侧腹直肌切口20例,右下腹旁正中切口10例,麦氏切口5例,左侧腹直肌切口2例。既往手术史:胃大部切除术后24例,胆囊切除术后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3例,脾切除术后4例,阑尾切除术后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6例,结肠修补术后3例,复发性切口疝7例。疝囊口面积7cm×5cm至18cm×15cm,平均12cm×10cm,病史最长5年。本组患者治愈出院后均随访1~5年,平均35年,…  相似文献   

12.
手术方法1.经腹直肌分离切口:缝合腹膜后用10号丝线于腹膜外将同侧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缝合,每针间距3~4cm,一般切口3~4针即可,暂不打结。然后常规缝合腹直肌前鞘,再将减张线打结。松紧度要适当,最后缝合皮肤。2.旁正中切口:同法将切口侧整个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与腹白线缝合。3.正中切口:同法于腹膜外距切缘1~1.5cm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院对5例老年巨大复发腹股沟疝采用阔筋膜移植修补疝后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男性,年龄63~78岁.本组病例距首次手术半年至5年,一例已行过2次疝修补术.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疝无复发.手术方法:切除原手术瘢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cm(即内环部位)外侧1~2cm处分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见腹膜前脂肪后在该平面向内侧游离.过内环后即将疝囊及精索一并游离.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以蚊式钳提起内环后唇上下缘腹膜作重迭U形缝合.于其浅面再作一内荷包缝合,切会多余疝囊壁.根据腹壁缺损面积于同侧大腿外侧中下段取相应大小的阔筋膜一块,置于精索后.先将筋膜片内侧缝合固定于耻骨结节.在筋膜片外上方剪一缺日容精索通过,缺口处互相交叉并结节缝合数针.筋膜片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及上缘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深面作U形缝合固定,再将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在筋膜片前面与腹股沟韧带缝合,最后逐层  相似文献   

14.
腹壁切口疝常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后,是切口除皮肤以外的腹壁全层裂开所致。我科采用未经特殊处理的新鲜小牛心包作材料,修补1例巨大腹壁疝,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1988年11月因胆囊切除术后1月井发腹壁巨大切口疝入院。查体:右中上腹部立位或鼓腹时见22cm×20cm椭圆半球状包块,自原切口疤痕处突出。在全麻下行切口疝修补术,术中见皮下筋膜与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两侧腹壁各层融合成一瘢痕环,腹直肌极薄弱,行疝环分离,先腹壁全层减张缝合不打结,用已备好的16cm×12  相似文献   

15.
腹部巨大切口疝伴腹壁大缺损并不少见,处理比较困难。我院于1981~1983年采用大块带血供的阔筋膜张肌,修补切口疝伴腹壁大块缺损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麻醉满意后,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处理修补腹壁疝,一组取阔筋膜张肌。腹部组。先切除原切口之疤痕组织,分离皮下组织,此时常可遇到巨大的疝囊,用锐器仔细的将疝囊与周围组织分开,并将疝口四周分出4~5cm,以备修补之用。切开疝囊,分离和还纳疝囊内之内容物,将疝囊重迭缝合,尽可能缝合腹壁肌肉及腱膜,缺损  相似文献   

16.
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膜上补片置人手术(premuscular positioning of prosthesis Onlay,ONLAY)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应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26例。其中男性60例,占47.5%,女性66例,占52.5%,年龄28—89岁,平均58.5岁。上腹部切口疝占36%,下腹部切口疝占64%。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类,大切口疝(疝环缺损5—10cm)67例,巨大切口疝(疝环缺损≥10cm)59例。均采用肌腱膜上补片置人手术(ONLAY)修补法。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95min(7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80na(60—250m1),术后住院14.5d(10—28d)。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2.38%。结论ONLAY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修补方法复发率高达30%~50%。尤其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痛苦大,治疗棘手。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无张力人工材料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61岁。疝环直径10~16.5cm,平均13.2cm。初次切口疝15例,复发疝4例。2.材料: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网片规格15cm×15cm,30cm×30cm等。3.手术方法: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原手术切口入路,切除切口瘢痕。充分游离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18.
1临床病例 病例一:男性,55岁,以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腹壁切口疝收住医院普通外科.询问病史:患者于1年前在当地医院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术后伤口裂开,两次行减张缝合术,出院后2个月,发现原伤口出现膨隆性包块,且包块逐渐增大,伴有间断性消化道不全梗阻症状,在其基层医院就诊考虑切口疝,因存在中等量腹水而未手术,遂来医院就诊并住院.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左上腹部切口疝、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脾切除术后.CT检查提示切口疝体积与腹腔容积比例约为10%.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经过保肝、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腹水消失,各项术前准备与检查就绪,在全麻下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游离出疝环,证实疝环口大小约为7 cm×5 cm,缝闭疝环,于缝合区腹直肌鞘浅层植入补片(Marlex网,聚丙烯类,Bard公司产品),补片边缘用1-0 Prolene线间断缝合固定(Onlay法).术后伤口未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并开始流质饮食.术后第8天出院.随访1年未见疝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手术(ONLAY)126例;(2)筋膜前(腹膜前)、肌下补片置入手术(SUBLAY)4例;(3)缺损处直接补片置入途径(INLAY)13例;(4)腹膜腔内补片置入术(Introperitonealsite)7例。结果平均年龄58.5岁,女性占52.5%。上腹部切口36%,下腹部切口占64%。全部采用合成材料修补。聚丙烯材料130例,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双面材料16例,强生Proceed补片4例,开腹手术143例,腹腔镜手术7例。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2%。结论ONLAY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避免伤口感染,防治腹内压升高,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缝合质量是预防切口疝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9日-2000年10月22日对2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以及切口疝发生的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腹部创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腹部创口出现局部积液,经保守治疗好转,未出现排异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者聚丙烯补片愈合良好,无排出或取出,腹部不适,切口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聚丙烯补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植入体内后不会发生排异和增加创口感染的机会,用于腹直肌前鞘的修补安全可靠,能有效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