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囊肿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20年收治了经病理证实的该囊肿1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5~57岁,平均35.1岁。囊肿部位;脑室内7例,脑实质内2例,脑和脊髓表面各1例。头痛5例,肢体乏力5例,呕吐2例,走路不稳2例,视乳头水肿2例,癫痫和听力减退各1例。1.2 神经放射学检查 早期病例:脑室碘水造影示2例三脑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34岁。1997—10—02入院,20d前无诱因高热39℃,颈部疼痛,5d后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以“脊髓空洞症”转我科,入院体温36.4℃,神志清楚,构音不良,软腭悬雍垂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双侧耸肩无力,颈部有抵抗感,C_4以下痛温觉消  相似文献   

4.
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来我科收治的21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小儿椎管内肿瘤总数的13.7%,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6:1。囊肿位于颈段者占62%,位于胸段者19%,颈胸交界和腰骶段者各占9.5%;部分患儿合并有其他发育畸形。囊肿全切除率和近全切除率达到80.9%。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显微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罕见部位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病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后正中入路病变切除术,见囊肿有明显边界,内含清亮液体,局部与脊髓及神经根黏连明显。结果术中完整切除囊壁。病理免疫组化:CK及CK7(+),CK20、TTF1和S-100(-),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病人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随访4个月,腰背痛完全缓解:一结论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颈部和上胸段椎管的脊髓腹侧,位于其他部位罕见。囊肿本身位于脊髓外,且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7.
颅内神经上皮性囊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告7例颅内神经上皮性囊肿,表现为头痛、癫痫和偏瘫。病变位于侧脑室三角区、额叶、顶叶、松果体区和后颅窝。磁共振显示囊肿与脑脊液等信号。光镜下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其组织起源仍不明确,可能是原始神经管内层在胚胎发育中内卷或外翻,并与脑室系统隔绝。上皮细胞的分泌作用可使囊肿逐渐增大。本组病例行囊肿摘除、开窗并与脑室造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背部疼痛1周,右下肢麻木2d"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脊柱四肢无畸形。右下肢膝关节以下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  相似文献   

9.
神经上皮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上皮囊肿”一词是Fulton和Bailey在1920年首先提出的,用来描述一组来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囊肿。这些囊肿曾包括:胶样囊肿、脉络丛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上皮囊肿、蛛网膜囊肿。有研究表明,胶样囊肿起源于内胚层而非神经上皮,有其典型的发病部位。脑室内蛛网膜囊肿从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上也不同于神经上皮囊肿,也应去除。因此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主要包括:脉络丛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囊肿较常见,但绝大多数没有症状。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女,53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胸12~腰1水平压痛、叩击痛;双下肢股四头肌肌力左侧Ⅳ级、右侧Ⅲ级,胫前肌肌力左侧Ⅳ级、右侧Ⅳ级;耻骨联合水平以下及双下肢内侧浅感觉障碍,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踝反射亢进。术前胸腰椎增强MRI示胸8水平硬膜下占位病变,局部沿左椎间孔蔓延,脊髓受压;胸12~腰1椎体平面髓内囊性占位(图1)。经科室讨论决定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所改善。手术全切囊肿3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1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肠源性囊肿。5例病人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2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囊肿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全切7例,次全切5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短期内均有改善.随访4个月至6年,除1例单侧下肢肌力Ⅳ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惟一有效方法,全切或次全切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正确的显微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及避免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膜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例椎管内脊膜囊肿(不包含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累及颈段3例,颈胸段1例,胸段11例,胸腰段18例,腰段5例,全椎管1例。本组35例行囊肿切除术,其中31例囊肿全切,4例囊壁大部切除;4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术中22例可见硬膜漏口并对漏口进行结扎或缝合外,或用自体脂肪或生物胶封闭。35例行囊肿切除术患者中,32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4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中,3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影像学复查,囊肿均消失,均未见囊肿复发;39例患者术后Frankel 分级:C级6例,D级22例,E级11例;所有患者切口一期甲级愈合,无脑脊液漏,未有无菌性脑膜炎发生。结论 对于椎管内脊膜囊肿,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手术是其有效方法;对于累及长节段脊髓的患者,开放手术难以全切时,可以考虑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以降低囊肿压力,缓解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4例采用后正中半椎板入路,3例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关节突入路部分切除,7例行经后路全椎板+关节突入路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前外侧经胸+后路椎板入路切除,2例行后外侧经横突+椎板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3例。55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按照Frankle分级评定标准评判效果,改善50例,不变5例;肿瘤全切者无复发,肿瘤次全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对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与脊髓之间的关系及椎管外有无侵润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患者黄绍东,男,21岁,因:“腰骶部、左侧下肢酸痛6^+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剧痛,活动受限1’周”,体格检查:腰5-骶1椎间隙及椎旁明显压痛,腰椎侧弯畸形,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髂腰肌肌力4级,左侧股四头肌肌力5^-级,左侧拇趾背伸肌力4级,右侧髂腰肌肌力5^-级,右侧股四头肌肌力5^-级,右侧拇趾背伸肌力5^级,左侧下肢膝腱级踝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未引出,膑阵挛阴性,踝阵挛阴性。  相似文献   

17.
下胸段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0岁。因右下肢麻木伴走路不稳10年余,腰痛、走路不能2d入院。病程中,时因感冒发烧致症状加重。5岁时患有结核性脑膜炎,遗留有走路不稳。入院时查体:神清语利,一般状态较好;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平脐以下痛温觉减退,以右侧明显,胸椎12压痛。MRI示:胸9~11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较长的结节状T1等信号、T2略高信号影,大小约1.8cm×6.0cm,脊髓受压变细,胸椎右凸。在全麻下行胸椎管9~11探查术,术中见胸椎管内9~11硬膜下右腹侧囊性肿物1.8cm×6.0cm,囊壁半透明,左侧与脊髓粘连增生,囊内液为灰白色炼…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髓内患者 ,行大部分切除。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CT及MR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全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1994年期间治疗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11例,占同期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33例的83%。临床资料  1一资资料:男8例,女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9~51岁,平均39岁。2临床表现:症状以根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1988年以前的以椎管造影确立诊断,1988年以来则以MRI检查确诊。11例中4例合并有躯干和(或)肢体神经纤维瘤,其中1例还合并有右侧听神经瘤和左侧中颅窝脑膜瘤。1例患者之父曾因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多次施行手术。方法与结果  本组11例共施行手术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2年收治的9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例,对其影像特点、病理特征、手术治疗进行总结。结果囊肿全切5例,囊肿次全切除加内引流4例。术后7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11年,1例失访,4例复发。结论 MRI对术前诊断很重要。全椎板切除对囊肿暴露更好,半椎板切除脊柱稳定性更高。对粘连严重的囊肿不要求强行做全切除,次全切除并打通囊肿与脑脊液的交通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