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嵌顿的Günther Tulip滤器的新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5例经标准方式回收Günther Tulip滤器失败患者,接受Loop技术和改进的回收方式取出滤器。患者滤器留置时间36~377 d,平均157 d,均嵌顿于下腔静脉(IVC)壁。结果?25例患者的滤器经改进方式全部成功回收,平均耗时20 min。其中对17例单纯锚定装置严重嵌顿滤器,采用单纯抓捕法和改良回收方式顺利取出;对8例锚定装置嵌顿伴回收钩贴壁滤器,采用Loop技术和改良回收方式顺利取出。回收过程中患者无明显腹痛症状。滤器取出后形态均完整,复查造影未见IVC壁损伤。结论?改进的回收方式能显著提高嵌顿的Günther Tulip滤器回收成功率,且损伤小,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CookMedical,Bloomington,IN)2例,OptEase(Cordis Corporation,Bridgewater,NJ)4例。Günther Tulip 2例分别植入了120 d和140 d,OptEase 4例平均植入时间为56 d。结果 2例Günther Tulip均顺利回收,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术后造影下腔静脉无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外漏。4例OptEase中3例取出,1例放弃。结论超期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多数仍是可以被顺利回收的,回收的成功率与植入的时间和滤器的结构有关,细致小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多数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回收时间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来说,回收手术仍是值得尝试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回收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选择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4例,发病时间1 ~ 14 d.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31例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u)nther Tulip可同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 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 cm)、疼痛、皮肤晕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 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 共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 min(0.5~5 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 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同收过程耗时4.4 min(2~15 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体外下腔静脉(IVC)模型探讨经股静脉Günther Tulip滤器(GTF)置入发生倾斜的机制.方法 体外IVC模型由悬吊于透明、分叉玻璃管中的1支直径25 mm、长10 cm涤纶人工血管及2支直径10 mm、长10 cm涤纶人工血管构成.经股静脉GTF置入分为两组:右直组GRS)(n = 100)和左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 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 7~693) 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 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 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髂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78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178例布-加氏综合征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三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66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66/66),其中单纯PTA36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30例。112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8.21%(110/112),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10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2例,单纯PTA51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59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cm水柱,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cm水柱。术后随访3年再狭窄率为5%(9/176)。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导管辅助法回收贴壁Tulip下腔静脉滤器的技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肺动脉栓塞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95例,对其中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 ~71岁,平均43.7岁)单纯捕捉器法未能成功捕获滤器的患者,采用导管辅助法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具体是在下腔静脉造影证实滤...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导丝成襻切割技术辅助回收嵌顿的下腔静脉滤器操作技巧与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对接受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术患者,先采用常规标准取出技术,再以目前常用的改良回收技术进行回收,滤器发生嵌顿并与血管壁严重黏连无法取出时,遂辅助以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尝试取出。 结果 168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共有7例患者经常规标准技术和改良技术均失败,辅助以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后均成功取出滤器。结论 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可行有效,有助于提高嵌顿且与严重血管壁严重黏连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ulip可回收滤器在上腔静脉内植入的安全性及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急性或亚急性上肢、头颈部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患者.在上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后,配合上肢、头颈部静脉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术后观察上肢、头颈静脉症状,有无肺动脉栓塞以及滤器形态、位置变化.结果 10例滤器均置入成功.滤器均无移位、...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及实行导管溶栓的方法.方法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右侧股静脉(26例)或右颈静脉(8例)置入波士顿公司的Greenfield滤器或巴德公司Simon's滤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后,将溶栓导管经右股静脉插人到左髂总静脉,经右颈内静脉插入到左髂总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100~150万u.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溶栓经右侧股静脉26例,成功12例,成功率为47%;经颈静脉8例均成功.结论置人下腔静脉滤器防肺栓塞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经颈静脉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静脉入路对12例因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采用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入路,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性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就相关临床资料和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 收集2000年8月-2010年8月DVT患者19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与程度.196例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5例,髂静脉支架21例,采用经导管溶栓、扩张球囊破栓.若球囊对狭窄部扩...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预防肺栓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12例采用永久性Trap Ease Filter(TEF),16例采用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TEF),6例采用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滤器均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34例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16例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中12例2周后经股静脉取出。6例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两周后经右颈内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30例(随访时间:2~28个月),12例永久滤器病人中有1例出现倾斜,但角度小于15℃,1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术中术后未出现滤器移位,穿破管壁和肺栓塞。结论: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失败的病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取出,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 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入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 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 6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低浓度(14%~25%)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DCCFs)的可行性.方法 8例DCCFs患者均经动脉入路,使用微导管嵌顿技术注入低浓度NBCA行栓塞治疗.其中5例为经静脉入路栓塞失败者,3例为不可行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者.结果 5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DCCFs完全消失;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管造影未发现DCCFs复发.3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DCCFs残留,但血液分流量减少;随访3个月,血管造影血液分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2例,血液分流和临床症状均消失1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眼部症状恶化、第Ⅵ脑神经麻痹,经治疗后3 d症状消失.结论 经动脉采用微导管嵌顿技术低浓度NBCA栓塞DC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经静脉入路栓塞失败或不能经静脉入路治疗的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和内支架(stent)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8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200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副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结果介入治疗BCS的成功率为94.4%。术中死亡率0.5%。严重的并发症为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入右心房。结论PTA和stent放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替代外科对BCS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