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形臂CT在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术中同步动脉造影Xper CT识别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实施精准PAE术。结果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腹主动脉瘤而放弃手术,2例因一侧髂内动脉闭塞作单侧PAE术,13例成功实施双侧PAE术。所有实施栓塞血管均成功进行Xper CT检查,通过前列腺腺体对比剂染色及腺体周围动脉三维重建确认了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进行精准PAE术。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结论 PAE术中C形臂CT可为精确识别前列腺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更确切的影像学图像,是实施精准介入手术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致死致残率。脑组织缺血时间越长临床预后越差,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一直是AIS诊治重点,而启动再灌注治疗前快速识别半定量缺血半暗带是影像学筛查核心内容。基于DSA设备的新兴断层成像C臂锥形束CT(CBCT)与传统CT相比更有利于实现AIS一站式诊治,明显缩短缺血组织再灌注时间,获得良好临床预后。然而由于现有设备硬件和算法限制,该技术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BCT灌注技术在AIS相关成像方法、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治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DSA设备使用情况,总结合理利用DSA设备的经验。结果DSA的应用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快速诊断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DSA实用投照角度的应用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旋转DSA图像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成功地开展介入治疗手术;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能够为操作医师选择介入材料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结论合理利用DSA设备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术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SA设备为介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DSA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5.
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价C臂CT在肝癌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43例,转移性肝癌17例)行23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行C臂CT扫描91例次,记录所有手术时间.依据与常规DSA造影比较,能否提供额外信息,将C臂CT对于介入手术的帮助程度分为3级∶1级,未能提供额外信息;2级,提供额外信息,但对介入治疗过程无影响;3级:提供有助于治疗的信息.使用t检验检测使用和不使用C臂CT功能的介人手术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行C臂CT扫描91例次(40%),其中40(40/91,43.9%)例次达到2级、23(25.3%)例次达到3级.使用C臂CT扫描后平均手术时间增加了18.5min(P<0.05).结论 C臂CT优化了肝癌介入治疗工作流程,获得了清晰的软组织(CT样)断层图像,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显示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肝癌的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化疗栓塞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该法增加了部分手术时间,但完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臂CT技术的临床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用于神经系统介入治疗、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非血管介入治疗等。它的应用大大优化了介入治疗工作流程,缩短了介入手术时间,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就C臂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行腹部介入诊疗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行C臂CT检查,评价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25例与近期多层螺旋CT(MSCT)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在35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8.6%(24/35)C臂CT在常规DSA基础上能提供...  相似文献   

8.
9.
C臂CT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臂CT是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一种新技术,在介入室同一工作床上能提供透视、摄影、DSA及容积CT成像,已在血管性及非血管介入诊疗中开始发挥其独特作用,本文介绍C臂CT在介入诊疗应用中的潜力、限度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在颅内动脉瘤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ipeline Flex植入术治疗的12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维DSA造影、常规颅脑XperCT及颅内支架专用XperCT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臂CT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应用C臂CT导向下穿刺,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上尿路结石,其中多发结石36例,单发结石16例.铸型结石6例.结石最大径6~ 55 mm,平均19 mm.不同程度肾盂积水43例.应用三维重建确定穿刺点、目标肾盏及穿刺路径与结石的空间关系,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穿刺扩张通道.结果 52例共行58例次PCNL术,均单通道碎石,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并置安全导丝时间5~10 min,平均8 min.碎石手术时间20 ~ 120 min,平均45 min.术后残石8例,占13.8% (8/52).术中出血量50 ~ 400 ml,平均80 ml.术后不同程度发热42例次,占72.4%(42/58).未发现与穿刺有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C臂CT导向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上尿路结石PCNL中是一种可以选择使用的影像学穿刺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MS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与介入科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并发症及活检阳性率.结果 13例患者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射频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臂类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1月32例患者(前列腺增生23例,前列腺癌9例)在本院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在术中行髂内动脉DSA检查,31例行双侧、1例行单侧前列腺动脉超选择性DSA及C臂类CT血管成像检查.由一位影像诊断医师及一位介入手术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 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患者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8μg· kg-1·min-1,B组(n=50)患者同一时刻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成功时停止泵注多巴胺或生理盐水,控制血压于基础水平低值,以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接受相同补液速度,尽量减少引起围术期循环波动的混杂因素.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过程及苏醒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血压较B组平稳,额外使用多巴胺次数较少;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较B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植入前接受多巴胺输注,可更好地维持循环指标于目标水平,保证良好脑灌注,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