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患儿1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统计哮喘发生率,观察其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患病情况、父母吸烟情况、家族病史、生活环境等),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例转为哮喘47例(29.01%),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转为哮喘18例(40.91%),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转为哮喘29例(24.58%),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毛细支气管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患儿、家族病史等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发展为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接收并获得随访的12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反复喘息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89例),仔细阅览患者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γ-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及T细胞淋巴亚群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3.75%,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回升,CD8+明显回落(P〈0.05)。结论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能显著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缩短危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程,提高危重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筛选出危重患儿采用综合性治疗。结果 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45例,属于危重患儿178例,男98例,女80例。临床痊愈出院163例,占91.6%;好转自动出院的9例,占5%;死亡6例,占3.4%。结论 积极进行对症处理,重视局部物理治疗,合理使用雾化吸入、抗生药物可缩短危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评估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住院期间感染患儿132例,分析感染病毒、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因素,评价治疗后的疗效,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108例患儿属于病毒感染,占81.82%,共检测出病毒116株,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占46.55%,其次为柯萨奇病毒(CBV)占9.48%;24例患儿属于病原菌感染,占18.18%,共检测出病原菌3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41.18%,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2.35%、17.65%;男性、年龄≤6个月、早产儿、父母有呼吸道疾病等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高于女性、年龄≤6个月、非早产儿和父母无呼吸道疾病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7d后,治愈94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48%。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患儿感染的感染源不同,需要不同的针对性治疗,同时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较快治愈康复。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17-1518
目的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中应用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路径可提高家长的配合程度,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患儿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娟  夏琼  李彩霞  莫洲欢  徐丽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749-1750
目的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疗法以及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除或改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消除或改善患儿症状,减少治疗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花费,提倡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儿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由不同的病毒所致,临床以喘憋为主。由于机体缺氧,酸中毒,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受损。为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肾脏功能受损情况,该文对4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丽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46-1947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7%、94.59%,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仁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51-1052
目的 对某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其中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随访5年.对性别、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35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结论 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临床上给予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Irania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Participants were 274 (male?=?62%; female?=?38%) children with CP, 6- to 12-years old (mean?=?1.64) and their parents. Several standardized measures were used to assess social participation, ga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 of CP, Manual ability level and cognitive level (IQ) appear to be strong predictor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between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儿童巴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家长、教育系统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3~16岁儿童1867名,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采用国内推荐的BMI≥28.0kg/m^2标准,将儿童分为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12.59%(男13.83%,女9.74%)。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有肥胖家族史、每日肉食摄入量、营养食品的添加、母乳喂养时间短、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看电视为主要危险因素,维生素C(VC)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区儿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历年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此阶段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青春期及成年期肥胖和其他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1629名8~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及相关的环境影响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杏。【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总的检出率为26.33%,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别为20.14%和6.02%。轻度前庭失衡与重度学习能力不足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亲文化程度高、担任学生干部、同伴关系良好、无违纪反社会行为对感觉统合失调柯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到来自行为、家庭及环境多种肉素的影响,有必要提高家长老师的认识。早期开展筛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上虞市农村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虞市现阶段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预防接种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1000名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98份,88.8%的人知道预防接种,90.8%的人表示愿意了解预防接种知识,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宣传和老乡介绍以及村干部通知等方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年龄、当地居住时间、户籍类型、家庭孩子总数、靠收入生活人口、知道接种时间地点、接到预防接种通知、接种服务周期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证建证率;儿童年龄、母亲日平均工作时间、年人均家庭收入、知道预防接种、接到预防接种通知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率。结论: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特点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策略和管理对策,提高建证率和预防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父母对孤独症患儿不同症状特点的认识及影响孤独症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经主治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诊断的孤独症患儿进行一般情况信息采集,对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导孤独症父母填写DSM-IV诊断标准、ABC量表、CARS量表。 结果 在对孤独症症状的认识上,父母和专业人员存在差异。典型的语言、交流缺陷是最被父母关注的。具有女性、父母文化程度低、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易怒敏感古怪的性格特征、淡漠型混乱型的依恋类型、发现症状到就诊的间隔时间长等特征的孤独症患儿更有严重程度较重的倾向(P<0.05)。 结论 积极加强父母(养育者)对孤独症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增加孤独症患儿融入社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影响因素,为ADH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ADHD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DHD儿童就诊平均年龄为(8.23±2.15)岁,男女比例为3.3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儿童ADHD与性别、出生时窒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教育方法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6月内喂养方式与儿童ADHD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出生窒息、6月内非母乳喂养及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低、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CD163)水平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MGB1、sCD163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院住院治疗的76例首次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2例,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幼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CD163水平,采用离线潮气呼气检测FeNO浓度,Pearson法分析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MGB1、sCD163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927、8.442,P<0.001);随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MGB1、sCD163水平及FeNO浓度均呈上升趋势(F=67.908、96.412、23.390,P<0.001);Pearson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均呈正相关(r=0.674、0.680,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HMGB1、sCD163水平诊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75~0.897)、0.863(95%CI:0.802~0.90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5(95%CI:0.870~0.968);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随访中患儿喘息次数均呈正相关(r=0.614、0.672,P<0.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患儿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作为指示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伤害程度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首次住长治某医院的意外伤害儿童共7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0,P=0.040),其中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最高(43.7%);母亲不同年龄组之间,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P=0.015);其中母亲年龄为40岁以上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最高(60.0%);非独生子女中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46.3%)高于独生子女(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8,P=0.027)。儿童意外伤害程度与伤害转归、医疗费用、患儿年龄、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亲年龄段高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程度重的危险性是母亲年龄段低的1.872倍。结论父亲文化程度低、母亲年龄高、非独生子女家庭使重度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增加。伤害程度越重转归越差,医疗费用越高;患儿年龄段越大、父母亲年龄越大,伤害程度越重。母亲年龄段高是意外伤害程度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