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查均顺利,无明显不适反应,对出血诊断阳性结果率为67.7%,其中血管畸形21例,小肠隆起型病变7例,新生物4例,寄生虫2例,溃疡4例,活动性出血1例,克罗恩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完成的86例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老年受检者耐受良好,胶囊均顺利排出,胃内平均停留时间50.64min,小肠平均运转时间315.86min。86例中共有38例获得阳性诊断(44.19%,38/86),其中45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者28例获得阳性诊断(62.22%,28,45);28例因腹痛、腹泻检查者5例获得阳性诊断(17.86%,5,28);9例因贫血检查者5例获得阳性诊断;4例因其他原因检查者均未获得阳性诊断。结论OMOM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老年人的耐受性佳,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检查原因,且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发现病灶51例(91.1%),小肠病变44例(78.6%),食管、胃及结肠病变7例。51例病灶中,31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胶囊的胃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2(9~126)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82(55~43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0213张。所有受检患者顺应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发现病灶51例(91.1%),小肠病变44例(78.6%),食管、胃及结肠病变7倒。51例病灶中,31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胶囊的胃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2(9~126)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82(55~43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0213张。所有受检患者顺应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367例小肠类疾病患者采用胶囊内镜诊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367例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手术结果分析胶囊内镜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胶囊内镜检查显示,367例小肠疾病患者中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检出率比较高,对炎性改变、疑似恶性肿瘤方面检出率较低,且与手术结果相比较,胶囊内镜符合率分别为血管病变71.4%、隆起性病变55.6%、高度疑似良性肿瘤70%、高度疑似恶性肿瘤71.4%、高度疑似克罗恩氏病100%。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的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中,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分析该院91例患者胶囊内镜临床检查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率为98.91%,小肠疾病检出率60.4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检出率70.00%。患者顺应性良好,1例出现胶囊滞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均成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病变检出率为73.02%(92/126),病因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9例(85.87%),小肠溃疡7例(7.61%),小肠蛔虫症3例(3.26%),小肠肿瘤2例(2.17%),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例(1.09%)。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对病变检出率较高,主要病因为血管发育不良,可见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及其对食管、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体检者,39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44例患者进行了45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胃内而进行第二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辩41例,2例胶囊行至回肠末端,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出了15种病变:食道静脉曲张、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黄色瘤、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单发及多发息肉、非特异性小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憩室、结肠黑病变、结肠癌。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小肠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30例接受0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并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胃部时间12~130 min,小肠时间192~345 min.胶囊排出体外需18~170 h,平均所需27.2 h,且没有破损.胶囊内镜拍摄图像大部分清晰,少部分受小肠气泡和粪渣感染影响图像质量.消化道阳性检测率76.67%,小肠病变60%.出血组小肠病变77.8%;腹痛组小肠病变66.67%,健康组人员小肠病变33.3%.小肠病变总检出率50%.胶囊嵌顿是胶囊内镜所引发的主要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自行排出胶囊,本文有1例没有及时排除.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痛苦,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江丽桃  李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306-1307
目的探讨和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间10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0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发现小肠黏膜血管渗血20例,小肠多发溃疡15例,小肠肿物13例,糜烂性胃炎10例,慢性胃炎23例,回肠多发息肉2例,贲门失驰缓2例,贲门占位、胃底占位2例,回肠末段及盲肠段淋巴滤泡增生3例,无异常10例。检查过程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能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尤其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筛查更具优势,适当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胶囊内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消化科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本64例受检查者中,46例有消化道症状,其中反复不明原因腹痛15例,慢性腹泻3例,不明原因消瘦2例,黑便2例,鲜血便1例,腹部不适20例,不明原因贫血3例,18例为健康查体者。结果 64例受检者中检查病变包括食道贲门病变2例(3.12%),胃部病变43例(67.2%)。小肠病变26例(40.6%),结肠病变5例(7.81%),食道贲门胃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例),糜烂性胃炎(44例),胃溃疡(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胃息肉(1例)。小肠病变包括:十二指肠溃疡(1例),小肠间质瘤(1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血管瘤(1例),非特异小肠炎(充血,糜烂,散在浅小溃疡)(21例),小肠淋巴瘤(1例)。结肠病变包括:息肉,结肠炎。健康体检18例中,检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小肠息肉,小肠血管畸形共13例,占72.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llcam SB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5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胶囊内镜组)。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排出体外后,有32例受检者愿意再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传统检查组)。疑诊小肠疾病者46例(疑诊小肠疾病组),无症状人群8例(无症状人群组)。54例受检者中20例检查前一周有肉眼可见的血便(急性显性出血组),14例受检者症状主要为黑便或反复大便潜血阳性(慢性隐性出血组)。统计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率、诊断阳性率等指标。结果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行时间为(317.97±18.21)min,工作时间为(494.97±26.19)min。胶囊内镜组检出病变以小肠粘膜多发糜烂、小肠肿瘤、小肠淋巴滤泡增生症为主,两组未见病变分别为14、27例。胶囊内镜组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检查组(p<0.01)。疑诊小肠疾病组和无症状人群组两组检查成功率、回盲部通过率、病变检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显性出血组和慢性隐形出血组两组检查成功率、回盲部通过率、病变检出率、诊断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检者检查中未出现并发症。胶囊滞留率为0%。结论 Pill Cam SB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无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74-275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与CT检查的临床价值,为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消化道穿孔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为术前CT诊断,对照组为术前X线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正确诊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穿孔诊断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穿孔患者而言,CT检查的诊断率比X线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本院经临床检查符合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均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超声内镜的辅助下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比超声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内镜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理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0例、固有肌层28例,符合例数为63例;超声内镜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2例、固有肌层26例,符合例数为61例,超声内镜检查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83%。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对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迎春 《现代保健》2010,(9):133-13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32例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检查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32例患者中,一次顺利完成检查31例,另1例患者行第2次检查成功,病变检出阳性率为75%,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2A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M2A胶囊内镜对37例疑诊小肠疾病和体检者进行检查.结果疑诊小肠疾病组发现小肠病变18处,包括克罗恩病、小肠寄生虫、回肠淋巴瘤、回肠Mechel憩室、小肠海绵状血管瘤、小肠息肉样病变、小肠糜烂、回肠末端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十二指肠囊肿,病变检出率为81.8%,诊断阳性率为68.2%(15/22);高于体检组.两组病例M2A胶囊内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运行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胶囊内镜平均工作时间,获取照片数量无显著差异,胶囊内镜图片质量佳,病人耐受性好.结论胶囊内镜对疑诊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率较高,而且安全无创,可以作为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治疗无效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灶主要集中在小肠(83.3%),主要病变有肠间质瘤(56.7%)、血管畸形(16.7%)、憩室出血(13.3%)等;以35~60岁人群好发(7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1。各种辅助检查在其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定位诊断率达80%,核素扫描及CT增强扫描66.7%,胶囊内镜在急性出血期阳性率可达100%。结论(1)中年人群、男性是内科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小肠间质瘤、血管畸形、憩室出血是其可能主要病因;(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小肠镜是目前辅助诊断中较为有效的手段;(3)外科手术探查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朴美玉  洪洙 《现代保健》2011,(11):109-1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胶囊内镜对采用传统方法 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探讨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对45例可疑患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上述患者均存在腹痛、消瘦、便潜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病程均超过2年.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55.6%)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0例(44.4%)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小肠远侧端,病变表现为黏膜糜烂(6例),溃疡(10例),结节样黏膜增生(6例)和肠腔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对传统的检查方法 均无阳性发现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成为早期发现小肠克罗恩病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健康体检内镜检查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2年08月01~2016年08月01所有在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健康体检内镜检查者的内镜和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主诉、13C呼气试验结果、是否麻醉、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等,评价健康体检内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接受健康体检内镜检查的患者共1 173例,男865例,女308例,平均年龄(52.5±9.9)岁,1 029例(88%)为无症状健康体检者;合计进行胃肠镜共2 275例次,其中麻醉下无痛胃肠镜2 130例次(93.6%);发现癌前病变28例(包括各种程度异型增生),明确消化道癌10例(0.85%),其中胃癌2例,结肠癌8例;10例癌症中早癌4例(40%),均经内镜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经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消化道癌与体检对象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诉等无统计学相关(P0.05)。内镜诊治过程中黏膜出血48例(2.1%),均经内镜治疗成功,无其他严重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健康体检内镜检查可以有效发现消化道恶性病变,尤其是消化道早癌。经内镜确诊的恶性病变与患者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症状等均无相关性。健康体检内镜检查具备较高安全性,术中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均可经内镜处理,严格的麻醉和监护可降低或避免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健康体检人群小肠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胃肠镜中心2019年1至12月期间行磁控胶囊内镜胃和小肠检查的1 23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消化道症状组和无消化道症状组,统计分析体检者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完成情况及对体检者小肠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小肠病变与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