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CT引导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在微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接受微波治疗的临床或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1个月行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共消融56枚病灶,最大径<3 cm 43枚,3~5 cm 8枚,>5 cm 5枚.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在传统穿刺基础上,先引入导管鞘,再经鞘管同轴送入微波针进行消融.采用传统微波针直接穿刺16例20枚病灶;导管鞘辅助穿刺25例36枚病灶.MWA治疗后1个月查增强MR评估疗效.结果 41例患者成功完成TACE联合经皮MWA治疗.两种穿刺术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病灶最大径<3 cm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病灶最大径3~5 cm及>5 cm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种穿刺方法不同大小病灶1次穿刺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穿刺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其中出血、血管瘘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1),而针道转移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微波治疗中的穿刺次数,从而降低了出血、血管瘘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在特殊部位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经皮射频治疗45例(75个病灶)特殊部位肝癌患者.统计消融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1个月后复查CT、MRI资料,观察病灶的消融情况.结果 消融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5例(33.3%)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16例(35.6%)出现腹痛;3例顽固性咯呃逆;6例(13.3%)出现恶心.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邻近膈肌13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2个(92.31%);邻近胆囊8个病灶,完全消融6个(75%);邻近肠管5个病灶,完全消融5个(100%);邻近大血管9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8个(88.89%),邻近胆管14个,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3个(92.86%).45例患者仅1例靠近胆囊患者出现肝内肿瘤新生,无一例出现肝外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射频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内一些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枚肿瘤,分别位于膈下、肝门部、肝包膜下、下腔静脉旁、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全麻和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RFA治疗,观察穿刺、布针所费的时间.随访1 ~ 15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费时为1 ~ 3 min完成穿刺、布针.26枚肿瘤共进行了35次RFA治疗,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20枚肿瘤完全坏死;6枚部分坏死.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全麻和CT引导下对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进行经皮穿刺RFA治疗是可行的,在降低RFA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 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癌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 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 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癌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 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 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 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3.24, P=0.001)。1例患...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呼吸针控”消除呼吸运动对穿刺的影响,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准确规划进针路径、预测消融范围;24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并发症及消融病灶的近期疗效。 结果 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1±0.3)次 vs(3.1±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术中和/或术后肩背部疼痛);研究组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9%(2/29)、10.3%(3/29)、0%(0/29))比54.2%(13/24)、37.5%(9/24)、33.3%(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27/29)比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可提高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的完全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消融治疗以其微创、疗效确切及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包括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在内的各类型肝癌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3 cm的病灶,消融治疗的疗效已可媲美手术切除。但当病灶位于肝门部、膈顶部、大血管旁及毗邻胃肠道等高危部位时,肝癌的消融疗效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各种导航技术及消融辅助手段的出现帮助操作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周围脏器损伤,从而使肝癌消融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该文对导航技术及消融术中各种辅助手段的相关原理、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33例隔顶部肝癌患者(A组)及同期接受治疗的136例肝癌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WA治疗后,A、B组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7%和95.6%,A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明显低于B组(P=0.036)。两组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5%和39.0%,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8%、57.7%和50.3%。B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0%和57.8%,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1%、77.8%和71.9%。B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MWA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更易复发,但膈顶部肿瘤并非MWA的禁忌证,MWA仍是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导航系统EMT-100辅助经皮精准穿刺活检术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MRI导航系统EMT-100辅助引导对42例胸、腹部病灶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作为有效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观察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总耗时、平均穿刺次数、平均扫描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86% (36/42),2次穿刺成功率14%(6/42),活检成功率100%;穿刺平均定位时间(11.5±5.5) min,平均穿刺次数(1.4±0.5)次,平均扫描次数(4.2±0.8)次,其中32例肺部病灶中2例(6.2%)痰中带血,1例(3.1%)少量气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导航系统辅助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无辐射等优点,为临床准确获取病变组织并获得病理诊断结果提供帮助,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导引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38个病灶CT引导下进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大小2.5~12 cm,其中原发性肝癌26例,转移性肝癌4例.应用美国RIDA 1500型射频消融仪,电极针为15G的9根伞状排列的可伸缩针,电极针打开后最大直径可达5 cm.术前术后均进行增强CT扫描,并定期随访.结果 RFA操作均顺利完成.平均5.5 d后患者康复出院或接受其他方案治疗. 治疗结束后即刻CT平扫,肿瘤内有小点状气体形成者20例,30 d后螺旋CT扫描,增强后38个结节中,直径≤3 cm的4个病灶全部坏死,直径在3~5 cm之间12个病灶,7个全部坏死,5个部分坏死, 直径>5 cm的22个病灶5个全部坏死,均为先行1~2次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病人,17个病灶部分坏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发热、气胸及胸腔积液,无射频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演变时期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不同发病时期肝脓肿的CT平扫及三期强化特点,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对照分析。结果按照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其CT表现可分3种。早期肝脓肿(10例,有2种表现形式:小房腔性和团块状肝脓肿),典型肝脓肿(38例)和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2例)。结论肝脓肿在不同病理演变时期CT平扫表现不同,动态三期强化扫描有助于提高肝脓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癌TACE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原因、临床与DSA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前瞻性研究肝TACE术164例次,观察术中肝动脉痉挛、内膜损伤及动脉穿孔情况,分析其与术中操作、导管类型、位置及注射对比剂速度的关系.结果 164例次中发生动脉性事件57例次(34.8%),其中47例次(28.7%)发生血管痉挛,其中29例次为动脉造影时痉挛,18例次为超选择插管过程中发生;7例次(4.3%)发生血管穿孔,其中6例次为老年患者;2例次为肝外穿孔,5例次为肝内穿孔;3例(1.8%)发生内膜掀起.超选择插管引起的动脉痉挛可有疼痛或药物反流至非靶动脉,经导管注射适量利多卡因有一定作用.动脉内膜掀起(夹层)时患者有疼痛、腹胀,透视下见对比剂滞留,需要退出导管重新仔细超选插管或使用微导管.动脉穿孔时有疼痛、腹胀,透视下见导丝或导管偏离动脉走行,注射对比剂有外溢,退导管至上一级动脉并注射对比剂,若无外溢或外溢对比剂无消散,则无需特别处理,否则需要将动脉栓塞.结论 肝癌TACE血管损伤的发生与术者操作技术、导管类型及导管头位置、患者年龄及血管条件等因素有关,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肿瘤治疗的微创、有效方法,适用于不愿或不宜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近20余年来RFA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主要治疗工具,射频电极针对RFA疗效具有很大影响.该文就目前临床常用或处于研发阶段的射频电极针,如多针尖可扩展电极针、灌注电极针、内冷却电极针及双电极针等的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提高RFA治疗肝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和掌握氩氦刀冷冻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氩氦刀治疗,术后7~15d再行TACE治疗,另选15例患者只行TACE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且氩氦刀治疗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恢复快。结论氩氦刀创伤小、疗效好,为肝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结合TACE更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超液态腆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癌的最常用方法,但其技术细节存在较多争议,难以标准化。通过文献复习,笔者发现:超选择插管是TACE的基本要求;碘油以其可塑的栓塞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栓塞材料;追加固体栓塞材料可延长生存期;化疗药物的作用值得质疑;"按需TACE"与"TACE抵抗"的理念逐渐被接受。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28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5例,存活时间9个月~4年。结论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应持积极态度,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化学消融术在肝周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7例肝周转移瘤施行化学消融治疗,比较肿块灭活程度、体积及消融前后相关癌胚抗原变化.结果 化学消融后1个月行CT复查,38例肝包膜下转移瘤患者,瘤体缩小27例;病灶消失2例,增大9例.肝门区病灶17例,治疗后11例缩小,3例大小无变化,3例进展.胃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瘤22例,其中15例单个病灶缩小,3例无变化,4例进展.总有效率为70%.治疗后30例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0例胆管梗阻患者胆管受压缓解,黄疸指数下降.化学消融术后肿瘤相关指标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化学消融技术在肝周转移瘤的治疗中创伤小、肿瘤毁损彻底、费用低、适用于晚期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体外经热处理后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普通水浴加热方法将小鼠H_(22)肝癌细胞经处理后制成瘤苗,腹腔移植H_(22)细胞,然后用瘤苗免疫LCR小鼠,观察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结果:水浴加热完全杀死H_(22)细胞,制备的瘤苗能显著保护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采用水浴加热方法制备的肿瘤瘤苗能增强机体的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