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最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动脉瘤发病规律,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脑前动脉发育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最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动脉瘤发病规律,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前交通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亮  邹利光  李玉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6):605-608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发病及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例全脑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其中47例ACoA患者为研究组,129例无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ACoA发病、动脉瘤大小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性。结果:47例ACoA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为44.7%,对照组129例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为9.3%,ACoA患者伴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303,P〈0.001)。21例伴A1段缺如的ACoA动脉瘤平均直径(5.8±2.8)mm,26例无A1段缺如的ACoA动脉瘤平均直径(4.2±2.2)mm,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98,P〈0.05)。21例伴A1段缺如的ACoA,其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Z=-2.199,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发病、动脉瘤大小以及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患者的ACoA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v,ACoA)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35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资料,利用3D-CTA测量A1-A2段夹角(外侧夹角);同时探讨其对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可能影响.结果:32例前交通动脉瘤中,有19例大脑前动脉为A1段优势型,13例表现为A1段均衡型.3D-CTA所测得前交通动脉瘤组A1-A2段夹角平均值为99.0°±18.8°,而非前交通动脉瘤组夹角平均值为118.1°±16.4°,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A1段均衡型动脉瘤侧A1-A2段平均夹角为96.3°±18.8°,较非动脉瘤侧平均夹角(115.2°±15.3°)小11.9°±3.3°(P<0.05);结论:较小的A1一A2交界处夹角更容易发生前交通动脉瘤,这可能与该处不恰当成角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前脑动脉A1段先天性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脑血管造影的253例ACo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患者年龄、性别、A1段发育不良和动脉瘤大小等风险因素,预测ACoA动脉瘤破裂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253例患者共确诊253枚ACoA动脉瘤,其中218枚(86.2%)动脉瘤破裂,35枚(13.8%)未破裂。69.6%(176/253)动脉瘤最大径<5 mm,其中146枚(83.0%)破裂。所有患者中141例(55.7%)表现出A1段发育不良,其中右侧106例(41.9%),左侧仅35例(13.8%)。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A1段发育不良患病率比较,A1段发育不良与患者年龄和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大小(OR=3.483,95%CI=1.233~9.837,P=0.018)和患者年龄(<65岁)(OR=0.150,95%CI=0.068~0.330,P<0.001)是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且通常在形态较小(<5 mm)时也易破裂。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可能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它与动脉瘤大小和破裂风险无关。ACoA动脉瘤破裂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和动脉瘤大小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8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164名脑血管正常者CTA图像,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组按破裂与未破裂又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瘤侧A1-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CA)A1段近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ACA A1段近端动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所有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得了成功,6例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1例单纯采用支架植入术,3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见瘤腔内对比剂滞留,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6~ 60个月未发生颅内再出血和缺血并发症.7例术后6~ 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瘤腔完全性阻塞,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闭塞.结论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A1段近端动脉瘤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保证成功栓塞,恰当的微导管塑形是必须的,必要时还需结合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优势血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一个脑血管造影征象,即“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优势血流征”(简称A1优势)。并探讨了该征象的形成,及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统计分析了87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资料。结果:在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18例有A1优势。其中17例前交通动脉瘤发生在A1优势侧,仅1例发生在对侧。结论:本组资料表明前交通动脉瘤多发生在同侧A1优势血流者,因此,这一征象对诊断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纵裂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术中保护胼胝体下动脉(SCA)与术后前交通动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SCA显影与否,分为显影组(n=20)和不显影组(n=18)。统计分析手术前后、随访时短期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测试(SOMC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SOMC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 d、15 d、6个月SOM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术前SCA显影组SOMCT评分均高于术前不显影组(F=9.96,P=0.003)。SCA显影组、不显影组术后发生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分别为18例、8例,18例,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SCA显影与术后SOMCT评分升高密切相关,患者易发生高热、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术中保护SCA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a 56-year-old woman with a ruptured fusiform aneurysm of a fenestrated A1 segment of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Fenestrated A1 segments are rare and only a few case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of a saccular type aneurysm form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re have been no documented cases of fusiform aneurysms in these segments. None of the authors has been sponsored or supported financially by any commer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08例,其中经单纯弹簧圈栓塞64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6例,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于介入栓塞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测试研究对象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P<0.05),且影响更为持久(P<0.05).结论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手术证实的218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22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3D-CTA作为对照。结果: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80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灿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A1优势征;对照组中,210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10例出现“A1优势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出现“A1优势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 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裂可能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ACoAA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31例为ACoAA破裂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1),<60岁患者和伴有高血压患者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大于未破裂组(P<0.01),最大直径≥3mm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对称(缺如、发育不良)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破裂ACoAA是否积极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complication rate,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CoA) aneurysms less than 3 mm in maximum diamet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We evaluated EVT of tiny ruptured ACoA aneurysms with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s). METHODS: We treated 19 ruptured ACoA aneurysms with a maximum diameter o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级、手术时间及疗效等。结果24h内手术12例,24~48h手术30例,48~72h手术6例,术中均成功夹闭动脉瘤颈;术后死亡3例,中等残废3例,1例轻微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11例,完全康复30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术中颅压的控制、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