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择期行PCI术的高龄冠心病患者298例,根据术中应用抗凝药情况分为肝素组和比伐卢定组,每组各14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1年内净不良事件(N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肝素组比较,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6.7%比2.0%)及术后1年内NACE事件发生率(16.8%比6.7%)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NACE事件发生率(9.4%比4.0%)及术后1年内出血事件发生率(8.1%比3.4%)均低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非急诊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降低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在猕猴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为后续的临床实验提供参考。方法猕猴肌肉注射3个剂量组(0.5、1.5、4.5 mg·kg-1),中剂量组同时连续给药,高剂量组交叉静脉注射给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用ELISA法测定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3个剂量组(0.5、1.5、4.5 mg·kg-1)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主要药代参数如下所示:平均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37±0.11)、(1.62±0.33)和(1.78±0.12)h,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依次为(2468±397)、(6446±2578)和(17 733±3702)ng·h·ml-1,清除率(CL/F)按剂量顺序依次为(0.21±0.03)、(0.28±0.16)和(0.26±0.06)L·kg-1·h-1。rhIL-1ra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6.9±21.9)%。结论本实验报道了猕猴单次肌肉注射rhIL-1ra后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消除,连续给药7 d在猕猴体内基本无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YL-0919在比格犬体内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比格犬按1.5 mg.kg-1剂量灌胃给药,第1天和第5天各给药1次,第2~4天每天给药2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YL-0919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次和末次口服YL-0919(1.5 mg·kg-1)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287.73±106.50)和(220.07±58.90)ng·ml-1;tmax分别为(1.10±0.55)和(0.95±0.67)h;t1/2z分别为(3.28±0.85)和(3.02±1.20)h;MRT(0~24)分别为(4.16±0.59)和(3.81±1.22)h;AUC(0~24)分别为(1242.10±462.27)和(922.29±345.29)ng·h·ml-1;AUC(0~∞)分别为(1251.23±464.03)和(938.57±350.30)ng·h·ml-1;CLz/F分别为(1.41±0.74)和(1.95±1.23)L·h-1·kg-1;Vz/F分别为(6.43±2.79)和(7.11±1.90)L·kg-1。经配对t检验,多次给药达稳态后除AUC(0~24)和AUC(0~∞)降低外,其余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L-0919在比格犬体内多次给药后无明显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人群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延时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煤炭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符合PCI条件者105例,分为普通肝素组44例(A组),比伐芦定常规组33例(B组)和比伐芦定延时组28例(C组)。出院后进行1次随访(PCI术后30 d),记录出血事件、急性支架内血栓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3组患者年龄、GRACE评分高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冠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冠脉造影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3组间术后总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间术后2~5型出血事件及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随访,A组有2例MACE事件,包括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和1例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B组有1例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抢救成功存活;C组无MACE事件。A组发生1例PCI术后血小板减少。3组间MACE事件、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多点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术后即刻、停药后30 min及2 h的ACT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ACS人群中,PCI术后延时应用比伐芦定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接受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n=40,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n=43),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序贯治疗组术前80 mg/d,术后40 mg/d,3个月后20 mg/d.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10、12、14 h IMA,术中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序贯治疗组PCI术后血清IM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急症PCI患者心肌缺血,对心肌起主要保护作用,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蒙古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蒙古族10名,汉族10名,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替硝唑片剂1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的含量;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蒙古族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g替硝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19.22±4.93)mg·L-1,Tmax(2.20±0.59)h,t1/2(16.39±1.79)h,AUC0-72h(444.93±82.19)mg·h·L-1,Ke(0.043±0.0052)h-1。汉族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19.04±2.42)mg·L-1,Tmax(2.15±0.47)h,t1/2(16.94±2.40)h,AUC0-72h(454.37±59.74)mg·h·L-1,Ke(0.042±0.0060)h-1。结论经统计学分析,替硝唑在蒙古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存在显著种族差异,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阿德福韦酯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计算其参数,为临床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自身对照,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采用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其活性代谢产物阿德福韦的血药浓度.结果 单次及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其活性代谢产物阿德福韦的Cmax分别为(27.560±10.836)、(27.271±6.695)μg · L-1;Tmax分别为(1.75±0.267)、(1.688±0.259)h;AUC(0-24)分别为(161.798±51.324)、(173.486±38.359)μg · h · L-1;AUC0-∞分别为(170.582±57.067)、(185.713±45.058)μg · h · L-1;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1.019±0.252)、(1.081±0.377)h-1;消除速率常数K10分别为(0.324±0.105)、(0.307±0.127)h-1;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117±1.345)、(8.044±2.489)h;清除率CL/F分别为(61.994±18.628)、(55.854±11.794)L · h-1;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18.998±122.07)、(203.457±76.736)L.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单次和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给药方式连续多次给药时未出现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健康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以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影响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探讨阿托伐他汀作为血管病预防用药在非病理情况下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分别连续灌胃生理盐水、低剂量和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8 d。于第1天给药前、第7天给药后24 h、第28天给药后24 h采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Ang-1以及Ang-2。结果第7天,高剂量组血清VEGF、Ang-2的变化明显升高[(347.20±28.00)pg/ml,(1 915.00±543.30)ng/L,P<0.05];低剂量组血清VEGF、Ang-1的变化明显升高[(653.60±57.10)pg/ml,(1 718.00±283.00)pg/ml,P<0.05],Ang-2的变化明显降低[(-3 016.00±483.00)ng/L,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第28天各组血清VEGF、Ang-1、Ang-2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健康大鼠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明显改变血清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且应用剂量不同变化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MACE)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14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7例。术前,A组予以40~80 mg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一次治疗,B组予以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后,两组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炎症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3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与低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不同速度液体复苏对肠系膜淋巴循环的影响,了解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失血+断尾法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0只)、UHS模型组(12只)、快速复苏组(12只)和限制性复苏组(12只).快速复苏组及限制性复苏组分别以5 ml·kg-1·min-1及1 ml·kg-1·min-1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液(LR),肠系膜主淋巴管插管收集淋巴液.记录淋巴液流量,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蛋白浓度、内毒素及TNF-α的含量. 结果 复苏6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流量分别为(4.04±0.33) ml·kg-1·h-1和(1.79±0.18) ml·kg-1·h-1(P<0.01);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蛋白输出量分别为(80.5±10.2) mg·kg-1·h-1和(43.1±9.6) mg·kg-1·h-1(P <0.01).复苏24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内毒素含量分别为(1.36 ±0.41)EU/ml和(0.81±0.26) EU/ml(P<0.01).复苏12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3.86±0.23) ng/ml和(2.63±0.52) ng/ml(P <0.05). 结论 UHS导致肠系膜淋巴循环障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改善肠系膜淋巴循环.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男,64岁。间歇胸闷、憋气1年,加重半个月于2009年5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80/9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入院体检:血压140/70mmHg,脉搏56次/min,呼吸19次/min。  相似文献   

12.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 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 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 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了年轻化趋势,加之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冠心病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选择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依据,开展该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于2002年10月开展了冠造,旨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73例,其中男63例,女1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典型胸痛者7例,心律失常9例,高血压病6例,其他心脏病行介入治疗时行冠状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 47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 5 6只支架 ,其中置入前降支 2 9只 ,右冠状动脉 1 8只 ,左回旋支 9只。结果  40例全部置入成功 ,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即刻效果良好 ,由术前狭窄 ( 88.9± 8.1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 5 .6± 5 .1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 0 0 %。术后低血压反应 2例 ,血肿 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6例住院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0例(44.9%),其中轻度狭窄33例(83.5%);2~3支病变49例(55.1%),共中左主干病变2例;多支病变以前降支和右冠多见,有血管狭窄相对应部位41例(83.7%)。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2~3支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相关;单支病变与血管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8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疗效及治疗经验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1998年10月~2005年4月共完成OPCAB582例,男506例,女76例,年龄35~8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58例,术前合并其他疾病480例。结果搭桥为2·6±1·3支/例,搭桥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2±1·2h,术后住院为7±1·6天,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死亡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其余患者术后无纵隔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近、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论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总结278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后出血并发症情况,其中单纯CAG术174例,急诊PCI术42例,择期PCI术62例。结果出血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6.47%。血管径路出血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4.32%,其中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及血肿9例,8例痊愈,1例死亡;假性动脉瘤3例,均痊愈。血管径路外出血6例,发生率为2.16%,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治术后的出血并发症,处理适当预后良好,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对101例经心电图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方法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全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4例。排除冠心病诊断者67例。结论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假阳性率较高,有必要倡导广大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冠脉造影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结果,研究围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对65岁以上患者行CABG术394例进行总结,其中357例(90·6%)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64例(92·4%)合并其他疾病;246例(62·4%)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OPCAB),148例(37·6%)选择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CCABG)。胸膜外技术游离左乳内动脉(LIMA),保持胸膜腔完整,常规将LIMA与左前降支吻合,其余桥用大隐静脉。术中使用即时超声血流仪测量移植血管血流,保证吻合口通畅。术后加强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严格控制血糖于6~10mmol/L。结果移植血管数行CCABG患者为3·1±0·6支,行OPCAB患者为2·4±0·8支;379例(96·2%)使用LIMA。全组死亡3例(0·76%),发生并发症9例(2·28%)。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患者为9·7±5·4h,CCABG患者为20·3±15·0h。术后住ICU时间2·7±1·0天,住院时间11·8±5·0天。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围术期进行精细处理,老年患者亦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