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兔肝转移瘤模型血供来源及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于脾脏种植VX2肿瘤细胞悬液1ml,浓度1×107/ml.瘤株接种后第14天作CT灌注扫描,第15天作DSA造影,分别观察肝转移瘤数目及大小,测定CT灌注成像转移瘤中心区域、转移瘤边缘及瘤周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和门静脉灌注量(PVP);镜下观察转移瘤病理切片.结果 38只兔完成CT灌注扫描、DSA.CT发现6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2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1.2~2.1 cm,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显示1只兔有1个肝转移瘤,37只兔有多发肝转移瘤,大小为0.9~2.3 cm,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18只兔(47.37%)经DSA发现的肝转移瘤数明显多于CT,DSA发现而CT未发现的肝转移瘤大小为0.9~1.3 cm.DSA和CT分别显示37只兔(97.37%)和32只兔(84.21%)有多发肝转移瘤(P<0.01).CT灌注扫描显示肝转移瘤边缘及中心区域BV值及BF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转移瘤边缘高于中心区域(P<0.01);转移瘤边缘HAP值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VP值低于瘤周正常肝组织(P<0.01).低倍镜下病理观察显示转移瘤中心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坏死细胞排列松散,呈嗜碱性红染;外周为浓染的肿瘤细胞、结缔组织及炎性细胞,与正常组织边界欠清,可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10×40倍镜下观察转移瘤中心坏死区为大量无核的坏死细胞,少量瘤细胞无胞质,仅可见浓染细胞核;外周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核大而深染,胞质量少,可见丰富血窦.结论 DSA检出较小肝转移瘤优于CT,肝转移瘤主要供血来源于肝动脉,肝转移瘤中心区域主要为坏死组织和少量瘤细胞,外周主要为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和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如此病理结构决定了肝转移瘤CT增强扫描以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DSA以环形染色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肝转移瘤患者51例,共213个病灶。根据患者所使用栓塞材料分为碘化油组(29例)和微球组(22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碘化油配伍+盐酸吡柔比星、CalliSpheres微球负载盐酸吡柔比星行TACE治疗,所有患者在栓塞之前均使用奥沙利铂及雷替曲塞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行TACE术后,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mRECIST)标准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微球组的总缓解率(CR+PR)及获益率(CR+PR+SD)分别为59.1%、90.9%,高于碘化油组的31.0%、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栓塞后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微球组行TACE次数少于碘化油组(P<0.05)。结论 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优于碘化油,安全性与碘化油栓塞TACE相仿,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介入导入三氧化二砷(As2O3)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3~2.8 kg,制作VX2兔肝肿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动脉灌注组:As2O3 3 mg/kg 生理盐水10 ml;b组As2O3微球栓塞组:注入As2O3 PLGA微球3 mg/kg;c组空白微球栓塞组:注入PLGA微球3 mg/kg;d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兔肝肿瘤模型制作后14 d行肝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根据螺旋CT扫描获得肝内肿瘤影像,测量肿瘤大小,次日行介入治疗,术后第21天处死实验兔后,取出肝脏,测量瘤体大小;肿瘤组织4%甲醛固定,多点取材,HE染色,显微镜检.结果 实验兔介入操作均获成功,且均存活.肿瘤平扫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强化明显,坏死组织无强化,呈不均匀高密度,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而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术后CT随访d组和a组肿瘤明显增大,中央呈低密度;c组肿瘤有轻度强化,b组肿瘤体积小,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各组肿瘤体积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标本体积测量显示As2O3微球栓塞组瘤体最小,a、b、c组与d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a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和d组肿瘤体积大,呈鱼肉样,质地脆,坏死区位于肿瘤中心区域,白色豆渣样,肿瘤血管丰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巢团状排列,纤维样组织少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b组肿瘤体积小,坏死明显,坏死区边缘纤维组织丰富,在纤维组织内可见残存瘤巢.在纤维组织外围见到肝细胞空泡变性,呈片状分布.结论 As2O3 PLGA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化疗栓塞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介入导入三氧化二砷(As_2O_3)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3~2.8 kg,制作VX2兔肝肿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动脉灌注组:As_2O_3 3 mg/kg+生理盐水10 ml;b组As_2O_3微球栓塞组:注入As_2O_3 PLGA微球3 mg/kg;c组空白微球栓塞组:注入PLGA微球3 mg/kg;d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0 ml。兔肝肿瘤模型制作后14 d行肝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根据螺旋CT扫描获得肝内肿瘤影像,测量肿瘤大小,次日行介入治疗,术后第21天处死实验兔后,取出肝脏,测量瘤体大小;肿瘤组织4%甲醛固定,多点取材,HE染色,显微镜检。结果实验兔介入操作均获成功,且均存活。肿瘤平扫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强化明显,坏死组织无强化,呈不均匀高密度,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而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术后CT随访d组和a组肿瘤明显增大,中央呈低密度;c组肿瘤有轻度强化,b组肿瘤体积小,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各组肿瘤体积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标本体积测量显示As_2O_3微球栓塞组瘤体最小,a、b、c组与d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a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和d组肿瘤体积大,呈鱼肉样,质地脆,坏死区位于肿瘤中心区域,白色豆渣样,肿瘤血管丰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巢团状排列,纤维样组织少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b组肿瘤体积小,坏死明显,坏死区边缘纤维组织丰富,在纤维组织内可见残存瘤巢。在纤维组织外围见到肝细胞空泡变性,呈片状分布。结论As_2O_3 PLGA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化疗栓塞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海藻酸钠微球与传统的碘化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减轻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不良反应,寻找效果更好的栓塞剂。方法将60例CHL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20例。(1)SAM+PLE组:海藻酸钠微球(sodium alginate microsphere,SAM)+碘化油平阳霉素乳剂(ping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2)PLE组;(3)SAM组。分别行血管栓塞术,术后常规对症处理,包括止痛、保肝治疗、抗炎处理。分别对3组患者术前、术后7d肝功能,术中术后不适反应,术后3个月CT复查肿瘤的改变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栓塞剂对肝功能的影响以PLE组最大;在术中、术后出现不适反应以SAM组最多;3组栓塞剂对于CHL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SAM+PLE乳剂为安全有效的栓塞剂,使用方便,对肝功能影响少,术中术后反应轻,建议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栓塞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20例,先行灌注艾恒和吡柔比星,然后推注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直至血流中断且肿瘤染色消失;Embosphere微球组21例,灌注同样化疗药并注入少量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后,注入Embosphere微球至靶血管闭塞,肿瘤染色消失。分别对2组患者的栓塞次数,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微球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微球组总有效率为38.1%,获益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获益率为80.0%。2组患者治疗后AF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微球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微球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要高于单纯碘油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mbosphere栓塞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比单纯碘化油化疗栓塞更加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近期生存率,尤其对巨块型肝癌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海藻酸钠微囊/微球的缓释及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主要材料制备紫杉醇的缓释微囊/微球,对其形态、粒径、体外释放以及抑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大小。HPLC法测定紫杉醇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MTT法测定体外抑瘤活性。结果:制备的紫杉醇/海藻酸钠微囊/微球的形态呈规则圆形,粒径相近,平均粒径256μm。冷冻干燥后呈不规则球形。颗粒长径约100μm,表面形成皱襞。微囊载药量为25%左右,而微球不足10%。微囊与微球均具有缓释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保持了抑瘤活性。结论:海藻酸钠-紫杉醇微囊/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带药微球并联合应用碘化油和/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探讨多种栓塞剂联合应用治疗肝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独应用微球栓塞,血管再通率较高,而将微球同碘油联合应用,可发挥碘油携带微球,微球携带药物的“双重携带”作用,得到最佳栓塞效果。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5%葡萄糖100ml+5-Fu(20mg/kg),B组给于60℃5%葡萄糖100ml+5-Fu(20mg/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A组肿瘤体积由(1627±473)mm3缩小为(1334±641)mm3,B组肿瘤体积由(1682±397)mm3缩小为(1130±559)mm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1±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方法 建立18只兔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组8只(A组),单纯长春瑞滨溶液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2只(C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药后的第4天行肿瘤超声造影,计算超声造影及大体标本的肿瘤坏死率,并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A、B、C3组的超声造影肿瘤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4.7%、29.8%、1.7%,大体肿瘤坏死率分别为57.6%、28.2%、1.6%.A组超声造影见肿瘤大部分无增强,病理检查见肿瘤广泛坏死.结论 经皮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及建模后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只.A组在360°全开放式0.4T MR扫描成像系统光学导航仪导引下,采用剑突左侧肋弓下进针,经皮经肝穿刺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内;B组通过开腹法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内.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成瘤率、感染率及肿瘤生长特点.结果 A组模型成瘤率为93.7%,手术时间为(18.24±3.24) min,无术后感染发生;B组模型成瘤率为87.5%,手术时间为(25.23±2.16) min,1例发生术后感染.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2周见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癌细胞核大;3周见明显核分裂像,异型显著;4周可见凝固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具有导引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特点,可作为兔VX2肝癌模型构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热碘油对兔VX2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只载瘤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为常温30℃碘油灌注,B组为60℃热碘油灌注。经导管由肝动脉分别灌注常温碘油和热碘油,10 d后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载瘤兔的存活期。结果 B组肿瘤生长率(0.90±0.18)与A组(1.28±0.2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存活期(42.0±2.0)d与B组(32.5±3.0)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0℃热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m1,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7d处死: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结果:肿瘤坏死率:碘油组(2.22±0.56)%;化疗药组(7.25±0.82)%;CALE组(27.02±3.46)%,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CALE组最高。病理:CAL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呈大片凝固坏死,瘤细胞碎裂;电镜见均质化无结构。结论:经皮瘤内注射CALE可引起肿瘤明显坏死,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应用VX2细胞株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并对其进行血管造影及化疗栓塞治疗,探讨兔VX3肝癌在肝癌介入治疗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VX2细胞株接种子日本大白兔的肝脏内,植入2周后将30只携有肿瘤的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TACE治疗组,植入肿瘤后5周,所有动物均处死取肝脏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VX2细胞株接种于兔肝成功率高,血管造影显示该肿瘤血供丰富,5周末对照组在未经任何治疗下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rcutaneous alcohol injection therapy,PEIT)联合榄香烯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兔移植性VX2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2组: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联合榄香烯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15只);单纯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15只)。实验动物在接种15天后每隔3天治疗一次,5次后处死。手术前、后抽兔耳缘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MSCT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同时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增长率与坏死率与单纯PEIT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法检测显示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PEIT治疗组(P〈0.05);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PEIT治疗组(P〈0.05);前者2例出现肝内转移灶,而后者5例出现转移灶,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治疗组血生化及肝肾功检查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EIT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可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以及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模拟原位膀胱癌发生机制构建兔VX2膀胱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采用同轴法穿刺接种VX2细胞株于25只新西兰大白兔膀胱,接种术后14、21、28 d分别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估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取兔膀胱组织标本作大体解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腹腔淋巴结及肝肺转移情况.结果 22只实验兔建模成功,植瘤成瘤率为88.0%(22/25).植瘤后14、21、28 d瘤体平均长径分别为(1.38±0.20) mm、(2.30±0.08) mm、(3.22±0.24) mm,且瘤体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X2移植瘤CT表现为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突起,呈均匀强化(14 d)或环型强化(21、28 d),肿瘤腔内呈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种植瘤大体形态及其影像学特征基本相符,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21 d后瘤体中心出现坏死,21、28 d出现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兔VX2膀胱移植瘤模型,基本反映了膀胱癌发生与发展过程,适合CT动态观察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