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路  白春梅 《癌症进展》2009,7(1):23-27
1865年Trousseau首先报道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是血液系统一个继发的特殊改变,表现为自发性血管内凝血,并提出“无论有无炎症,肿瘤患者的血液均易发生凝血的观点”,1878年Biuroth发现在血栓中存在恶性肿瘤细胞,从而认为血栓与恶性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6年80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腋静脉,18例股静脉。结论:术后及下肢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栓。贵要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减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5.
褚彬  白砚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2):1142-1145
肿瘤患者凝血系统常被激活而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静脉血栓事件的防治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本文简要综述有关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卧床时间等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骨转移癌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8%,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有症状11例,无症状19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18例,7例为双下肢;4例为双下肢全深静脉血栓,26例为小腿肌间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形成与患者的血型、卧床时间、病理性骨折、病灶数目、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卧床时间、是否伴有病理性骨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致骨转移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是患者的卧床时间、是否有病理性骨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4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4%;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腹部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恶性肿瘤、血栓前状态、静脉血栓栓塞、诊断、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从2005-2010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发生机制和后果;(2)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程序及指标;(3)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防治策略。根据纳入标准,符合条件的文献八十余篇。结果多数肿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肿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促进肿瘤的转移复发,血栓前状态的有效防治可使患者受益。但目前对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筛查及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结论科学的诊断程序及实验室指标可以帮助筛查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期待针对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以明确诊断思路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癌症患者VTE的年发生率约为0.48%,是普通人群的4倍。这一方面可能与肿瘤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患者接受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于雷 《中国肿瘤》2012,21(12):956-95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7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不伴有血栓性疾病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感染(OR=3.249,P=0.038)、输血(OR=1.460,P=0.041)及远处转移(OR=7.376,P<0.001)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0% vs 52.6%,x2=4.991,P=0.025).[结论]远处转移、并发感染、输血治疗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生深静脉血栓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6年80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腋静脉,18例股静脉.结论:术后及下肢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栓.贵要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减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从而导致血栓发生,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发生血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约为非恶性肿瘤患者的4~7倍。目前有关发生恶性肿瘤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恶性肿瘤及治疗相关因素,可根据恶性肿瘤相关血栓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危险模型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一般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但经肝素抗凝治疗后又常常发生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的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及器官出血。因此,本文就恶性肿瘤相关血栓发生的原因、抗凝治疗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供血液肿瘤科的临床医师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TF、TFPI抑制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二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有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宫颈癌患者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例,卵巢癌患者2例。全部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TF、血浆TFPI-1水平以及TFP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FPI-1水平显著低于有、无深静脉血栓组,而TF水平显著低于有深静脉血栓组(P<0.05);无深静脉血栓组的TF、TFPI-1水平均显著低于有深静脉血栓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TF、TFPI-1水平显著增高,可将TF、TFPI-1作为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1月间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癌症合并血栓形成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癌症患者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近年来,有关癌症并发血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研究有了不少进展。本文就癌症并发血栓形成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旨在总结血栓性疾病在癌症病程中所占地位,抗栓治疗在抗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住院肺癌患者Ⅷ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肺癌病区2007年9月~2008年10月间260例肺癌患者中发生的15例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12例的发生与静脉置管相关。肺栓塞通过增强cT扫描确诊,其余静脉血栓通过超声确诊。经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栓完全消失。结论血栓栓塞症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及时的确诊和包括低分子肝素为主的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栓得到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血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以来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共481例,记录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记录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其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总体血栓发生率为4.8% (23/481),不同部位的肿瘤血栓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肠道肿瘤8.3% (3/36)、胃癌7.7% (9/117)、肺癌4.7% (6/128)、其他肿瘤2.9% (3/104)和妇科肿瘤2.1% (2/96);在23例血栓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确诊前2周发现血栓形成,占血栓发生的4.3%(1/23);有11例患者在确诊时及确诊后的前3个月发现血栓形成,占47.8% (11/23);有5例在确诊后3个月到6个月内发现血栓形成,占21.7% (5/23),其余6例血栓发生在确诊后的6个月到2年内,共占26.1%(6/23).其中有95.7% (22/23)的患者为中晚期,有69.6%(16/23)的血栓患者并无血栓相关症状.根据Khorana风险预测模型,高危患者的血栓发生风险高于低危患者.结论:应对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和预防,降低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Khorana评分评估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比较不同血栓风险患者血栓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Khorana评分和血栓预防资料。结果 1834例患者中,Khorana评分中位数为2(1,2)分,评分为低、中和高危的患者分别占9.0%(165/1834)、70.0%(1284/1834)和21.0%(385/1834)。手术患者中, 低、中和高危患者分别占8.8%(83/941)、71.7%(675/941)和19.4%(183/941)。单纯化疗患者中, 低、中和高危患者分别占6.5%(18/679)、69.2%(193/279)和24.4%(68/279)。所有患者、手术患者和单纯化疗患者中,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分别为61.7%(1131/1834)、83.3%(784/941)和41.9%(117/279)。所有患者和手术患者中,不同风险级别者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存在差异(P=0.002,P=0.016)。化疗患者中,不同风险分级者血栓预防措施总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所有患者和手术患者中,不同风险分级者的单纯药物预防、单纯机械预防和药物联合机械预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P=0.081)。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而血栓预防措施使用率不足。医护人员未完全根据血栓风险调整预防策略。医院人员应在评估血栓风险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预防策略,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癌症合并血栓形成研究概况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癌症患者交发血栓性疾病。近年来,有关癌症并发血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研究了不少进展。本文就癌症并发血栓形成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是一简要综述,旨在总结血栓性疾病在癌症病程中所占地位,抗栓治疗在抗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肿瘤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50例晚期肿瘤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随访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远处转移、中心静脉置管、糖尿病、感染、输血、血小板计数>350×109/L和D二聚体>500μg/d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远处转移(OR=7.382)、输血治疗(OR=1.458)及感染(OR=3.256)为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8±2.4)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6.7±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于3 d内起效,治愈35例,有效6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为82.0%。结论影响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远处转移、输血治疗及感染,深静脉血栓对晚期肿瘤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临床需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