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凝固法测定了33例急性白血病初治病例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5例增高(包括3例DIC),6例正常,2例降低。AL组的平均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LL与ANLL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无肝大组明显高于肝大组。还发现AL组的ATⅢ活性与其周围血原幼细胞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但与其凝血、纤溶参数均不相关。以上发现提示AL的ATⅢ活性增高可能是周围血原幼细胞刺激了未受明显损害的肝脏,使其合成ATⅢ功能亢进所致。结果还表明ATⅢ活性增高可能也是AL出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研究设计检测22例AL患者和60例正常人AT-Ⅲ活性,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一附院血液病研究室患者及主要参与者 AL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9~5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86年天津会议诊断分型标准。对照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均为我院输血队员,年龄19~45岁。处理方法对22例AL患者和60例正常人抽静脉血,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法测定血清AT—Ⅲ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测定结果 22例AL患者和60例正常人AT-Ⅲ活性分别是114.58±81.28%和94.58±28.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55,P<0.01)。结论 AT—Ⅲ活性增高是AL患者出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妊高征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与AT-Ⅲ抗原相关性的研究王秀霞,曲陆荣,陈世洁(沈阳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蛋白C,抗凝血酶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妊高征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ProteinC,PC)抗凝系统在妊高征中的变化,引究...  相似文献   

6.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存活率ArchDisChild1994,70:216~223Stiller和Eatock对1971年至1988年英国诊断为急性作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儿1258例进行了分析,发现:①达到初次缓解的时间是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2004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放散性,伴有恶心,无呕吐,反酸、嗳气,自服胃药治疗无好转,且上腹痛加重,呈持续性锐痛,体重减轻约10 kg,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和取胃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多发性胃溃疡并不典型增生",患者要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抗凝血酶-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 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出血倾向通常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的促凝活性物质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对20例肝硬化和2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PC:Aq、ATⅢAq和ATⅢ:C皆呈平行性降低,ATⅢ:C/ATⅢ:Ag比值正常。22例糖尿病患者的PC:Ag增高,8例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有(或无)血管病变者的ATⅢ均正常,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ATⅢ水平低下,ATⅢ:C/ATⅢ:Ag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11.
王毅力  邓秀芝  高健  张静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3):55-57,F003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头昏乏力1个月余于2002年2月2日第一次住院。查体:体温36.6℃,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9.2×109/L,红细胞1.23×1012/L,血红蛋白44g/L,血小板120×109/L,原早粒细胞0.56,中幼粒细胞0.22,淋巴细胞0.21,单核细胞0.01。骨髓象(图1)示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异常增生,原粒细胞0.68,早幼粒细胞0.10,中幼粒细胞0.04,晚幼粒细胞0.01,杆状核0.06,过氧化酶染色(++),可见阿氏小体,红系严重受抑,仅见晚幼红细胞0.01,全片见巨核细胞20个。心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137例HBO治疗组患者、9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C、PS和AT-Ⅲ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PC、PS和AT-Ⅲ水平开始时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1;第10天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20天恢复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氧治疗组PC、PS和AT-Ⅲ水平开始时比正常对照组也低,P<0.01;第10天、第20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O能调节PC、PS和AT-Ⅲ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减轻脑损伤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3)、蛋白C(PC)、蛋白S(PS)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浆AT3、PC、PS水平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抗凝蛋白缺乏情况,研究组PS缺乏情况最多(20.00%),除AT3、PS同时缺乏项外,其余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AT3、PC、P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血浆AT3、PS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血浆PC变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无较大影响(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与血浆AT3、PC、PS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血浆AT3、PS下降其发生率会上升,因此临床积极监测血浆水平变化对预防、诊断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单抗酶联免疫法和乳胶凝集法分别测定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障碍过程中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_Ⅲ(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水平,并将32份测试标本分为DIC、无DIC和肝损害组做比较。TAT复合物总的和在3个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DIC与无DI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二聚体总的和在DIC和无DIC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3组间差异显著(P分别<0.01)。在一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相关不明显(γ=-0.15,P>0.05),TAT复合物和AT_Ⅲ呈明显正相关(γ=0.52,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亦呈明显正相关(γ=0.60,P<0.01)。这一初步结果提示:在AL凝血障碍中,TAT复合物是凝血系统激活的敏感指标,但可能易受外源或内源AT_Ⅲ的影响;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其明显增加意味着DIC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陈寿权 《浙江医学》1998,20(9):519-520,523
为探讨血清Ⅱ型前胶原(PCⅡ)、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变化与白血病病情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1例白血病患者血清3项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治疗前3项指标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0.05),CML慢性期治疗前血清PCⅡ和H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AL完全缓解(CR)期血清3项指标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或0.01)。伴或不伴肝大者3项指标血清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伴或不伴感染者血清HA含量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3项指标血清水平增高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提示动态检测血清PCⅡ、HA和LN可以作为考察白血病病情变化状态的一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C系统及抗凝血酶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蛋白C系统和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以及活化蛋白C抵抗 (APCR)的发生率 ,探讨SLE患者发生血栓的机制。方法 凝固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3 0例SLE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的血浆PC、PS活性 ,发色底物法测定活化蛋白C(APC)和抗凝血酶Ⅲ (ATⅢ )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SLE患者的PC、PS下降 ,分别为( 4 7.0± 2 4.0 ) % ,( 3 6.0± 15 .5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SLE组APCR阳性率为 3 6.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7% (P<0 .0 1)。抗凝血酶Ⅲ (ATⅢ )活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存在凝血的激活和抗凝系统的异常 ,蛋白C系统在SLE患者的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含米托蒽醌的MEA方案(米托蒽醌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对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疗效,观察其用药副作用。方法 MEA方案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ANLL15例,观察其疗效、用药副作用。结果 15例中完全缓解(CR)8例(53.3%),部分缓解(PR)3和(20%)。总有效率73.3%,未缓解(NR)4例(26.7%)。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MEA方案对难治和复发性ANLL疗效明显,但骨髓抑制严重,尽早地给予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有助于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在无菌室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地防止骨髓抑制期间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6~ 5 9岁 ,平均 2 9.8岁 ;M13例 ,M2a7例 ,M3b2例 ,M5b2例 ,M4 EO1例 ;入院时中度以上发热 9例 ;有出血现象的 7例 ;周周血平均血红蛋白 6 4 .5 g/L ,平均白细胞数为 5 8.1× 10 9/L ,平均血小板数为 94× 10 9/L。对照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12~ 4 6岁 ,平均年龄 2 7.8岁 ;M11例 ,M2a5例 ,M2b2例 ,M3a1例 ,M4a1例 ,M4 EO1例 ,M5b2例 ;入院时中度以上发热 6例 ,有出血现象的 6例 ;周围血平均血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3 /13 ( 10 0 %阳性 ) ,完全缓解时为 1/4,复发患者为 3 /4,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而来为 1/3。结论 :JWA可能参与原发 ANL L 的某个发病过程 ,其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