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云萍 《医药导报》2012,31(8):1037-1039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门诊孕13~16周孕妇,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检测法BV(+)者317例,其中有症状者214例,无症状者103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其中180例阴道内局部给予甲硝唑粉1.0 g,qd,共7 d;另137例未给予治疗。结果有症状孕妇接受治疗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病率发生率较未治疗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症状孕妇孕期接受治疗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病率发生率较未接受治疗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建议接受治疗。阴道局部给予甲硝唑粉,能够有效预防胎膜早破、早产,降低产后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筛查BV的安全性及治疗妊娠期BV对于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无孕前合并症的孕妇共1000例分为筛查组800例及未筛查组200例,比较孕期流产率的差异;分别比较筛查组中BV(-)组678例与BV(+)治疗组62例和BY(+)未治疗组60例的围产结局。结果 ①筛查组与未筛查组孕妇的孕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V(-)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BV(+)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V(-)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BV(+)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孕期BV筛查不会增加流产率;妊娠合并BV会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经过治疗的BV孕妇围产结局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非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检查,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滴虫检测,比较两组各病原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UU、CT、BV检出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念珠菌、滴虫检出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对早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821例为对照组,早产孕妇189例为观察组,对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BV发生率分别为2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为42.9%,与对照组(20.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BV与早产、胎膜早破、宫腔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妊娠妇女进行BV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并观察分析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28~38周孕妇进行BV检测,检出BV阳性62例,将其中40例BV阳性孕妇列为治疗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剩下22例BV阳性孕妇不做干预列为观察组,而BY阴性的298例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为17.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5%,且观察组患者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会提高患者的早产、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几率,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BV阳性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妊娠结局,总结引起胎膜早破的相关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4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44例孕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原因中发生率最高为有流产史、早产史、阴道炎者9例(20.45%);孕周不同的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围产儿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于未足月的胎膜早破产妇,应在严密监控下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处理方式及分娩方式,可降低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围产儿出现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未足月妊娠期胎膜早破与未破孕妇的难产、母婴并发症等的关系,以及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共收治的81例妊娠期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362例胎膜未破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难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室息率,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率、产褥病率均较对照明显升高。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婴并发症等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降低母婴并发症。产前,产妇防止感染减少胎膜早破的威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2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5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下生殖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衣原体(CT)、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应重视生殖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虹  周晓也 《首都医药》2014,(14):44-46
目的:阐述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在我院近4年发生的51例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期提高产前诊断率,改善母婴结局。结果发病诱因以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绕颈、晚期流产或先兆早产保胎史占前4位。无明显诱因18例。Ⅱ、Ⅲ度胎盘早剥组下腹疼痛、子宫压痛伴子宫张力增高、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组(P<0.05),但两组间阴道流血和血性羊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行超声检查15例,提示胎盘早剥8例(53.3%)。结论临床医师需重视胎盘早剥非外伤性的诱因,尤其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引发的胎盘早剥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早或中孕期有阴道出血者在孕晚期小心发生胎盘早剥。从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中,结合B超提示及时诊断胎盘早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泉池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对来我院分娩的382例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的检测诊断BV,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阳性诊断为BV,将111例BV阳性列为研究组,271例BV阴性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382例孕妇中BV检出率为29.06%,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是51.35%、18.02%、11.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孕妇的15.13%、5.9%、2.2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或P<0.01)。结论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检测在BV中的阳性率高,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孕期检查时BV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因CIN住院治疗的患者20例,给予LEEP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我院孕前门诊同期内就诊的无妇科手术史的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祭组患者的妊娠率为85%(17/20),对照组健康孕妇的妊娠率为90%(18/20),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流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以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无新生儿死亡发生。结论LEEP对CIN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产科门诊经妇检及BY检测确诊的妊娠24~28周的9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91.11%。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乳酸菌阴道胶囊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安全有效药物,无副反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未足月胎膜早破临产主要的危害是宫腔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胎肺发育不良等 ,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预防早产及恰当地处理早产及胎膜早破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所在。本文对 83例未足月胎膜孕妇的治疗和母婴预后进行回顾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 83例 ,平均年龄 2 6岁 (2 2~ 4 0岁 ) ;初产妇 6 8例 ,经产妇 15例 ;单胎 76例 ,双胎 7例。1 2 治疗 尽可能卧床 ,以左侧卧位为主 ,清洁外阴 ,置消毒会阴垫。排除早产临产或有阴道流血多等 ,…  相似文献   

14.
田丽 《抗感染药学》2019,16(8):1448-1450
目的:探究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用对妊娠期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用药后对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影响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用治疗妊娠期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有效改善了其妊娠结局,减少了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足月分组。A组为未足月孕妇,行期待疗法。B组为足月孕妇,及时终止妊娠。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孕产妇结局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围产儿结局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孕产妇易发生胎膜早破,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者新生儿结局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妊娠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以及其对妊娠结局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区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探究对象为该区间本院接诊的胎膜早破孕妇,统计70例,同时抽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孕妇(70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将胎膜早破孕妇归为试验组,健康孕妇归为常规组,对两组均辅以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测定,同时进行两组妊娠结局的有效对比。结果 相对于常规组,试验组CT、UU、BV阳性测出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新生儿窒息率7.14%、产褥感染率4.29%及早产率5.71%和新生儿肺炎率5.71%相较于试验组25.71%、14.29%、24.29%、17.14%具明显下降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诱发胎膜早破的关键性因子,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可增加母婴并发症率,危害性极高,临床需进一步强化孕妇生殖道感染测定力度,旨在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又称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感染、臀位、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及多胎占PPROM病因的前5位。不同孕周两组对母亲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围产医学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16-1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共计7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式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疾病的治病原因,以及不同孕周下孕妇妊娠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流产引产术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最主要因素,其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类致病因素;与此同时,不同孕周状态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果比较差异显著,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死率与孕妇孕周呈反比例相关关系,28~34孕周内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方式,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同时34孕周以上患者应采取恰当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对预防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共选择孕2个月以上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63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外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干预。分别观察2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胎膜早破发生率8.33%,对照组胎膜旱破发生率18.46%。结论妊娠期积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有效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后于不同时间段使用头孢呋辛钠针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收治的240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间将在胎膜破裂后12 h内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的120例孕妇纳入早期组,将在胎膜破裂后超过12 h后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的120例孕妇纳入晚期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前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妊娠结局(阴道分娩/剖宫产、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结局(体质量、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孕妇阴道分娩者多于晚期组,总产程、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宫内感染发生率、WBC>15×109/L占比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高于晚期组(P<0.05),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PPROM孕妇于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