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降压药使用缬沙坦,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利尿剂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80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40例和Ⅱ组(非洛地平+胺碘酮)40例,治疗随访时间1年,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6、12个月内窦律维持率,同时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后6个月窦律维持观察,Ⅰ组高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12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胺碘酮合用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非洛地平与胺碘酮合用,其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RB在特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特发性心房颤动转律患者46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用药加缬沙坦片80mg/d,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安慰剂,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共有3例心房颤动复发,对照组11例复发,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特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维持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a。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复律及复律后窦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78例住院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缬沙坦+胺碘酮)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3,6,12个月内的窦律维持率。结果复律后3,6,12个月内的窦律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脏电生理参数、复律占比、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复律后心率、QT间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缬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仅服胺碘酮,分别观察12个月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左房内经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内经显著小于对照组、血清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房颤复发,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士梅 《安徽医药》2010,14(7):832-83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AF)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该科2005年2月~2008年2月的70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在AF转复后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组35例给予包括坎地沙坦的降压药物,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AF,可在降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应用缬沙坦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80例高血压伴有阵发性AF患者,AF转复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组40例给予缬沙坦降压,1个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0.
郭森 《医药论坛杂志》2011,(15):141-142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4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30例除了给予上述用法相同的胺碘酮外,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共12个月。结果两组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对于预防房颤的复发有一定的作用,在常规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提高疗效,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联用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口服阿司匹林(一日1次0.1 g)+胺碘酮(一日1次0.2 g)]和治疗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一日1次80 mg)],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在房颤复律后次日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 与复律后次日相比,治疗组在复律后6个月,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最大运动幅度之比(DED/DAD)、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之比(E/A)、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运动峰速之比(Em/Am)、左心房收缩同步性指标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复律后6月,以上指标也均显著减小(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左房收缩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995-996
目的 评价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31例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16例应用胺碘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66.7与37.5%,x2=1.98,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1.75±7.39) min与(51.87±9.26) min,t =3.67,P<0.05],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胺碘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测量复律成功即刻、复律后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结果治疗组复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vs 82%)(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直径(Cm)显著小于对照组(3.53±0.17)vs(3.72±0.25)(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改善胺碘酮对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3例持续时间<90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23例应用普罗帕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0%vs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6.9%vs50%,57.1%vs27.3%,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4.62±4.47)minvs(62.74±12.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可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增高。目前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复律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但临床上所用的复律并维持窦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成功后,能长期维持窦律者不到一半,且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房颤临床危害认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机制理解的逐渐深入,针对房颤治疗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治疗手段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其中,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和持续的核心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口服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观察,进一步探讨心房重构干预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在治疗11个月的过程中,观察两组转化为永久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及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结果比较两组永久性房颤率及总转复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临床上较为常见,而房颤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较困难。4年来,我们应用小剂量乙胺碘呋酮对其进行复律与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治疗,获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一) 病例选择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除外SSS)伴阵发性房颤者63例,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