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气囊漂浮起搏方法(使用Swan-Ganz双极起搏导管)床旁紧急插管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6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45~62岁(平均51岁);4例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6例均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为Ⅲ度,2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并发症为合并低血压1例,泵衰竭(KillipⅢ级)1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2例;出现短暂阿斯综合征发作2例;2例心电图QRS增宽,其间期大于0.14s;6例心室率在20~38/min(平均33.5/min)。6例病人均用过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静点,因效果不佳而行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病因、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64例心脏术后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6例(同时合并冠心病1例),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2例、法洛四联症1例、Ebstein畸形1例),冠心病2例,二尖瓣脱垂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各1例.行双瓣置换(DVR+TVP)2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例,二尖瓣置换(MVR)25例(其中同期行CABG术1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术2例,单纯行CABG术2例,Bentall术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及二尖瓣置换1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1例.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房颧伴心室长间歇者3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9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双结病变1例.出现心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后采用VVI起搏器者41例,DDD起搏器者23例.无晚期死亡.结论 心脏术后出现传导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房颤伴心室长间歇、病窦综合征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两者主要发生于术后远期,一旦出现且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均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者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与手术部位有一定关系,术中注重心脏瓣膜结构与房室结及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是预防的关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超过2~3周者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9例2岁以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并处理合并畸形。重点分析其诊治情况、手术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2例患者复跳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再次阻断主动脉,重新缝合,未见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其余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和二尖瓣成形。  相似文献   

4.
邬丽红  杜英  杨建红 《武警医学》2001,12(3):168-169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年龄 3 7岁。主因双侧髋部疼痛 ,运动功能受限 5a加重 2周 ,于 1 995年 1 1月 2日入院。 5a前 ,因患心肌炎在外院住院治疗 ,坚持口服强的松类药物 3个月后逐渐停药。出院后遗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不适感。近期自觉双侧髋部疼痛 ,活动受限。病情逐渐加重 ,行走困难 ,中医外敷药物治疗无效 ,要求手术治疗而住院。术后诊断为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髋关节功能障碍 ,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电图报告 :心房率 75次 /min,心室率 4 8次 /min。因患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手术前安装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5.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可及时有效地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本组共安装11例均获起搏成功。10倒病人治俞出院,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心动过缓的类型和病因,为小儿心动过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心动过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新生儿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10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30例儿童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室内传导阻滞4例,游走心律1例;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者35例,心脏本身疾病所致者9例。结论小儿心动过缓中窦性心动过缓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小儿心动过缓大多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其次为心脏本身的疾病所致;小儿心动过缓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DSA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31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 2 4 2例 ,房颤 2 1例 ,室性心动过速 14例 ,心房扑动 35例。结果 所有病例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总成功率为 91.8% ,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总发生率为 0 .6 3%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发生率 0 .6 3% ,气胸 4例 ,发生率 1.2 4 % ,下肢动脉栓塞1例 ,发生率 0 .32 % ,术中或术后发生迷走亢进 (表现心率减慢、出汗、血压下降、恶心、呕吐 ) 6例 ,发生率为 1.9%。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前 10 0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明显高于 10 0例后的病例 (11/ 4 )。手术者丰富的心脏电生理和心脏影像学结构知识 ,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 2岁 ,因冠心病就诊。多次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本次检查发现每个T波上均有未下传心室的P波 ,表现为 2∶1房室传导阻滞 ,间隔半月检查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 2∶1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 1)。讨论 患者多次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本次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 2∶1房室传导阻滞。 2∶1房室传导阻滞实质上是 2∶1右束支传导阻滞 ,后来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故应属于双束支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往往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图形 ,因此心电图检查如发…  相似文献   

9.
由于病人患有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极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危及生命。我们采取术中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使病人安全渡过手术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7岁 ,主因双侧髋部疼痛运动功能受限 5a加重 2周于 1996年 11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5a前因患心肌炎 ,应用激素类药物造成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入院诊断 (1)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入院前两周病情继续加重 ,左髋关节被动屈曲位畸形 ,不能自主活动 ,要求手术治疗而住院。2 治疗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手术中易发生心…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与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以下简称HIE)是新生儿死亡和以后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 ,为进一步提高对早产儿和足月儿HIE的CT表现和预后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4- 0 8~ 1999- 0 6收治的 2 1例早产儿和 47例足月儿HIE的对照分析资料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搜集有围产期窒息史 ,CT诊断为不同程度HIE患儿 6 8例。 47例为足月儿 ,胎龄 2 5 9~ 30 1d ,平均为 2 89d;2 1例为早产儿 ,胎龄 193~ 2 5 3d ,平均为 2 31d。临床表现主要有过度兴…  相似文献   

11.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指部分来自心房的冲动被阻不能下传至心室,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常常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和心源性死亡,因此,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符合招飞体检录用标准。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相比,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被认为是“良性的”,而现行民航招飞体检标准规定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合格。笔者就民航招飞体检中发现的1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房室传导阻滞是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但部分是属于功能性者,这种房室传导阻滞可因体位改变或静注阿托品而消失,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两者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所遇5例,作如下报道。临床资料见附表: 讨论 房室传导阻滞多由各种心脏病、严重感染、洋地黄、奎尼丁等过量,外伤、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使房室传导的不应期呈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6岁,因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月余于1978年8月23日入院。7月初患水痘,持续高烧(40℃±)3天后渐愈。7月15日又出现发烧38±℃,自诉头晕,发现心率60—78次,心音低沉,心电图检查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天后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0~50次/分,按“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14.
姜毅  贺江南 《人民军医》1995,(12):26-26
1资料及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其中心肌梗死、Ⅲ度房宣传导阻滞12例,Ⅱ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窦性停掉、交界性心律3例,病窦综合征6例,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肥厚性心肌病、Ⅱ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肺心病、高位截瘫并室性逸搏心律各1例。除后2例处于昏迷状态外,余皆有晕厥病史。1.2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点定在锁骨中点下方1.5~2cm处,消毒局麻后,穿刺针与皮肤成30°角,方向对着胸锁关节上缘进针(接注射器),紧贴锁骨后面刺向静脉,进针时保持负压,有落空感时,可见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61例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颅脑MRI资料,根据分娩情况分为早产儿组27例,足月儿组34例,对其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序列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单纯室管膜下出血9例,室管膜下出血伴脑室内出血3例,侧脑室体后部旁多发软化灶11例(其中伴室管膜下出血6例),脑室旁实质静脉性梗死4例。足月儿组:单纯室管膜下出血9例,室管膜下出血伴脑室内出血2例,双侧大脑半球局部皮层及皮层下对称性迂曲线状短T_(1)信号5例,双侧脑室旁脑实质内对称性多发点片状短T_(1)信号5例,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水肿2例,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对称性斑片状短T_(1)信号9例,其中4例伴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2例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多发囊状软化灶。结论早产及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MRI表现复杂多样,其各种MRI表现可相互重叠,根据早产儿及足月儿生理特点、不同胎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基础及临床病史可对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早产儿及足月儿右心室Tei指数的改变,并与传统血流多普勒的测量方法比较,为临床评估右心室功能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0名新生儿中早产儿和足月儿各50名进行两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右心室等容收缩期(ICT)与等容舒张期时间(IRT)之和(ICT+IRT)及射血时间(ET),并计算Tei指数。结果血流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两种方法测得的早产儿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所有受检新生儿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较传统血流多普勒图像清晰易辨认,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右心室功能低于足月儿,组织多普勒可取代传统方法测量Tei指数,是评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右心功能的一种简便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由于围生期缺氧窒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 ,所有引起新儿儿窒息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该病。我院地处2 80 8m的高海拔地区 ,含氧量只占平原地区 60 %~70 % ,该病在临床多见 ,且死亡率较高 ,为提高其临床护理水平 ,总结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 2 0例HIE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2 0例中男 1 3例 ,女 7例 ,早产儿 5例 ,足月儿 1 5例 ,根据HIE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 ,轻度 1 4例 ,重度 6例 ,治愈 1 6例 ,死亡 4例。护  理1  迅速纠正缺氧状态①均…  相似文献   

18.
李龙  盛艳 《武警医学》1999,10(10):576-577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的主要死亡原因。轻者预后尚好,较重者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文通过对5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和CT的分析,以探讨CT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害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符合新生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1]且资料完整的病例56例。男43例,女13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34例,过期产儿6例。出生体重12~46kg。年龄1~7d,平均3d。12 CT扫描 出生后进行首次头颅CT扫描,27例1月后进行CT复查,8例1a后因智力低下进行CT复查。GE8800型CT机,120kV…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出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为60%,早产儿为80%[1]。若达到病理性黄疸,不及时治疗,往往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后果,甚至给患儿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黄疸发病率的关键。我院儿科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80例,应用思连康联合喜炎平治疗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在MRI监测下的影像表现与差异。方法 采用MAGNETOM Avanto 1. 5T磁共振扫描仪,行头颅平扫+DWI功能成像。结果 177例MRI检查中早产儿低血糖脑部异常表现占60. 3%(38/63),足月儿低血糖脑部异常表现占55. 3%(63/114);发生在顶枕叶典型部位弥散受限分别为11例(17. 5%)、25例(21. 9%),伴随白质区T2WIFlair明显低信号分别为5例(7. 9%)、14例(12.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例(34. 9%)、24例(2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随访结果:语言运动发育落后11例,枕叶癫痫16例,视力损害6例,均为顶枕叶脑损伤患儿。结论 严重新生儿低血糖致脑损伤后,将影响患儿神经运动等发育,甚至导致脑瘫、癫痫等严重并发症。MRI是监测低血糖脑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早期发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