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的肾素水平及其临床诊断,结果为:正常肾素型占57.3%,低肾素型占27.2%,高肾素型占15.5%。在正常肾素型中95%以上属原发性高血压,低肾素型中约有16%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高肾素型中50%以上为非原醛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故作者认为高血压病人的肾素测定对病因探讨仍有实际意义。此外,本文还对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卢永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0,(1)
患者,男,16岁,于1988年2月23日以头痛、呕吐1个月,右眼视力模糊1O天为主诉入本院神经科诊治。做过脑血管造影和颅脑CT等没有明确诊断。按“脑蛛网膜炎治疗”病情有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三组不同年龄大鼠肾内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新生组明显高于另两组;(2)青年组和成年组之间无明显变化,说明大鼠肾内微量元素的浓度,出生后随增龄而降低,但到6月~12月间的维持恒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三组不同年龄大鼠肾内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新生组明显高于另两组;(2)青年组和成年组之间无明显变化。说明大鼠肾内微量元素的浓度,出生后随增龄而降低,但到6月~12月间维持恒定。 相似文献
5.
6.
7.
8.
自1986年以来,我们曾对10例非高血压病人和5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的周围循环血浆肾素活性及分肾静脉不同时间的血浆肾素活性进行了测定。周围血浆肾素活性及分肾静脉肾素活性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以及肾素分泌的时间差别对临床诊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可乐定和普萘洛尔治疗肾性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的心肌组织学改变,表明可乐定和普萘洛尔均使大鼠血压下降,体重恢复,心肌灶性坏死和纤维化减少。普萘洛尔组血管周围纤维化好转比可乐定组明显,可乐定组心肌纤维化改善较普萘洛尔组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抗交感紧张和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经介入或手术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 2年的随访 ,探讨分侧肾静脉肾素测定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 4 2例 ,分别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放术或血管重建术。术前检测血肌酐和肾血流 ,术中测定分侧肾静脉肾素水平。记录患者术前、术后 1周内、6个月、2 4个月的血压。血压明显改善的标准 :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下降≥ 2 0mmHg(1mmHg =0 .133kpa) ;或DBP下降≥ 10mmHg ,且血压 <14 0 / 90mmHg。 结果 4 2例患者中 ,术后双侧肾静脉肾素测定比值≥ 2 .0有 19例 ,1.5~ 1.9有 11例 ,<1.5有 12例。术后 1周内血压明显改善者中 ,肾素比值≥ 2 .0有 19例 ,1.5~ 1.9有 8例 ,<1.5有 6例 ;术后 6个月血压明显改善者中 ,肾素比值≥ 2 .0有 17例 ,1.5~ 1.9有 6例 ,<1.5有 4例 ;术后 2 4个月血压明显改善者中 ,肾素比值≥ 2 .0有 15例 ,1.5~ 1.9有 5例 ,<1.5有 2例。结论 测定肾素比值对单侧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近期 (术后至 2年 )血压的改善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性高血压早在黄帝内经太素的玉藏诊脉篇已有类似的记载,故Winier及Warkerlin认为中国医生是最早认识肾性高血压的。1827年Bright氏推测高血压与肾脏疾患有关。1898年Tigerstedt与Bermen用兔肾的盐水浸出液注入动物体内引起高血压,并将此种物质命名为肾素(Re-nin)。1934年Goldblatt作了阻断肾动脉血流诱发肾性高血压的动物实验,且可将肾素定量(1Goldblatt单位=0.42微克)。近年来,Ruyter及Oberling等用电子显微镜发现在肾小球的入球动脉邻近球囊30~50微米处的血管壁有一种上皮样细胞,称为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粉防己碱(Tet)对两肾一夹型肾性高血压大鼠(2K1C RHR)收缩压和红细胞内总钙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影响,并与尼群地平(NT)和巯甲丙脯酸(Ca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K1CRHR 红细胞内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分别为222±38和96±20μmol/L cells);Tet、NT 和 Cap 均能显著降低2K1C RHR 收缩压和红细胞内总钙含量。提示这些药物的降压作用均与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缬沙坦在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9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缬沙坦;对照组32例,应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情况,应用)(2检验比较上述各因素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应用缬沙坦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中对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影响,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邓旭康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6):368-369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活性(PRA)及醛固酮(ALD)水平在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8例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人19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员PRA及ALD水平。结果观察组PRA及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A及ALD水平在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诊断中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