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2年我国首次将棉酚作为男性避孕药试用以来,已取得明显效果,国内外学者对抗生育机理、药物毒性毒理和遗传效应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报道已有服用棉酚后,大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微核出现率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均是在服药者本身或动物身上进行,对育龄男性停药后所生子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尚未见到报道。我省某大队在服用醋酸棉酚(开封制药厂生产)人员中,有12名育龄男性在服药总量达到1200~1500毫克,精子降至零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先后停药,并逐渐恢复生育能力,分别在停药9个月~2年零6个月期间女方相继怀孕,共生出子代13名,这为我们直接探讨棉酚对后代有无潜在性遗传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试图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对13名子一代儿童的染色体畸变率和SCE频率进行研究,以阐明醋酸棉酚遗传学方面的安全性,为该药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男用节育药醋酸棉酚的远期安全性,对48名服药者及49名健康对照者做了染色体畸变的分析及服药与对照各14例SCE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棉酚作为一种男用节育药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作用原理、药物毒性、药物动力学及其遗传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抗生育剂量的棉酚或在较小量棉酚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都没有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为了弄清长期服用抗生育剂量棉酚个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有无变化,我们对14名服药30个月以上的个体(平均服药时间为38.4月)和11名同年龄组对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取服用醋酸棉酚个体和对照个体的静  相似文献   

4.
男用节育药棉酚为我国首先发现。对服药者本人的染色体畸变及SCE频率国内已有研究报告,但棉酚对子代的遗传效应,国内外尚无报道。目前公认SCE频率是检测药物活力的比较敏感的指标。为此,我们对15例服用棉酚者复育后所生子女15人(男9人,女6人),年龄3—7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遗传学效应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姊妹单体互换(SCE)和微核率三指标对苯作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苯作业者在苯浓度超标的状态下工作,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率、SCE和微核率增高。且在白细胞下降前即可出现。尤其以SCE最为敏感并且与白细胞的损伤相关。建议苯的慢性毒效应检测应加入遗传学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内对Norplant(D-甲炔诺酮埋植剂)皮下埋植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对免疫影响研究,但运用姊妹染色单体互(SCE)和染色体畸变指标对受试者的细胞染色体是否致畸变作用迄今报道甚少.本文分析了20例Norplant皮下埋植妇女埋植前、埋植后6个月及12个月SCE值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动态观察,分别与20例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Norplant埋植剂可能无明显增高SEC和染色体畸变的作用,埋植后妇女换SCE不随着用药年限延长而增加.未见有可察觉的致突变、致癌等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染色体不稳定性。方法取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常规培养、制片、GTG显带分析染色体畸变(CAR),Brdu法分化染色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核仁组织形成区(NOR)。结果内膜癌组(21例)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列为:1、3、2、5、7、8号,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率分别为12.86%6、.1%,SCE频率、MN率、Ag-NOR分别为7.4±1.5次/细胞(、6.6±1.9)‰、7.1±1.6个/细胞,对照组(10例)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率分别为3.4%、0.4%,SCE频率、MN率、Ag-NOR分别为4.8±0.6次/细胞(、2.0±0.9)‰、4.9±1.1个/细胞,内膜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高温和辐射两种诱变因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单纯照射和单纯增温组染色体畸变率和SCE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温后照射组染色体畸变和SCE高于单纯照射组;而照射后再增温组的SCE反高于单纯照射组,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增加。说明增温后辐射可以加重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急性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婴幼儿的染色体畸变率与SCE频率。初步探讨了病毒感染与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明显增加,与正常婴幼儿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染色体畸变率与SCE频率之间不相关,r=-0.222。不同病毒感染不同个体所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SCE频率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代替胸腺嘧啶核苷的体内实验方法检验棉酚对小鼠精原细胞SCE频率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连续口服棉酚二周,随之一次腹腔注射吸附于活性炭上的BUdR。54小时后。取精原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结果表明,服药组小鼠精原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膀胱癌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中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率及总畸变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范围扩大,多倍体的出现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性倾向和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连续20 d对雄性小鼠灌胃染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后,探究MDMA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DMA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3个染毒剂量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阴性对照,每日染毒1次。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取小鼠睾丸组织细胞,采用常规微核(MN)试验,检测小鼠睾丸细胞微核率的改变;同时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探究MDMA对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微核试验结果表明MDMA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小鼠睾丸细胞微核率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中,MDM高、中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组MDMA能诱导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微核率增加,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以使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说明其对雄性小鼠睾丸遗传物质有一定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查了接触氯苯工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频度。结果表明,接触氯苯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细胞畸变率为24.27%SCE/细胞为6.23±0.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可以说,氯苯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而且对氯苯来说,染色体畸变率是比SCE交换率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rRNA-gene)活性及淋巴细胞分裂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乙型肝炎(包括无症状HBsAg镌带者、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的染色体畸变率及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鉴于染色体畸变和SCE率的增加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和淋巴细胞内DNA的受损情况,故可考虑作为了解乙肝患者病情和预后,用于筛选治疗乙肝药物的检测手段。(2)乙型肝炎患者rRNA基因数目减少和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3)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经72小时培养进入M_3期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细胞分裂周期并未延长。  相似文献   

15.
对橡胶厂制鞋工人作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的分析,两项结果在厂内的两组间差异都不明显。但染色体畸变与长春地区正常人比较,厂内两组明显增高,SCE频率也偏高。关于橡胶厂制鞋工人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和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不同,为提高生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自发性流产的女性20人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微核检测方法及染色体断裂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SCE发生率、微核出现率及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可以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对近期未接触有害物质,无病毒感染史,居住同一地区的健康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SCE与染色体畸变频率进行了观察。发现二者的SCE频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而染色体畸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5)。并分析了吸烟时间的长短与SCE和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对吸烟的致癌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硫芥诱导小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硫芥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inesehamsterfibroblastcellline ,CHL)染色体的诱变作用及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培养CHL细胞 (±S9) ,以不同浓度硫芥处理 2 4h后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 ,观察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KM小白鼠皮下注射硫芥染毒 ,2 4h后处死动物 ,取双侧股骨 ,行骨髓涂片和姬姆萨染色 ,计数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erythrocyte ,PCE)数。结果 硫芥处理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 ,出现裂隙、断裂、缺失、多倍体等多种类型畸变 ,并呈量效依赖趋势。S9不影响硫芥诱导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式和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 ,注射硫芥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显著增加 (P <0 .0 1) ,硫芥剂量越大 ,微核形成率越高。结论 硫芥能直接诱发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对10例白血病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实验组中观察910个中期分裂相有118个畸变位点(畸变率为12.9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实验组脆性部位的表达率为8.3%,而对照组为4.88%,二者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意义(x~2=8.34,P<0.01)。提示白血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染色体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胃癌患者22例,胃癌患者的一级健康亲属8例,健康正常对照25例的SCE值、发生一次、两次及两次以上交换的染色体数。胃癌患者组中期相计数563个,5478条染色体受累,SCE/中期相(X±S,下同)为11.5177±3.129。一级亲属组中期相计数200个,1452条染色体受累,SCE/中期相为8.0900±1.1804。正常对照组共计中期相607个,2613条染色体受累,SCE/中期相为4.6124±0.9880。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比较t=10.1600,P<0.001;与一级亲属组比较t=8.2073,P<0.001。一级亲属组与患者组相比t=2.9130,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