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建全  何志义  柳广南  钟小宁 《广东医学》2006,27(11):1655-1656
目的 探讨红霉素对香烟烟雾诱导肺部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6只,B组(吸烟组)6只,C组(吸烟+红霉素灌胃组)6只,B及C组大鼠被动吸烟共4周,C组大鼠每天上午吸烟前给予红霉素灌胃共4周。通过肺组织HE观察气道炎症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细胞记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气道炎症浸润较被动吸烟组明显减轻,红霉素治疗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目较吸烟组降低;红霉素治疗组BALF中IL-8浓度较吸烟组明显降低。结论 红霉素可抑制被动吸烟大鼠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接受假手术。术后6周检测股骨骨密度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同时C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15μg/kg,2次/周),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左侧股骨骨密度,取左侧胫骨做硬组织切片,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松质骨骨量、微观结构,提取右侧股骨和胫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Realtime PCR检测第三代细胞RANKL表达。结果①卵巢切除术后8周,大鼠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②A、C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c组显著低于A组(P〈0.05)。③胫骨近端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A组显著高于B、C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A、C组破骨细胞数、骨小粱分离度、骨吸收长度比均显著低于B组(P〈0.05)。④13组RANKL表达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通过抑制骨吸收、改善其微观结构部分阻止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骨分化的骨髓基质千细胞RNAK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预测潜在的机制。方法:实验SD 大鼠分为手术对照组(A组)和假手术对照组(B 组)和抑郁症组(C 组)。建立A 组和C 组大鼠胫骨中上1/3 骨折模型,髓内针固定,B组仅给予相同手术,不建立骨折模型。术后7 d、14 d、21 d 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Ca、P、ALP)检测;术后14 d、28 d、56 d 行胫骨影像(DR)、病理(HE 染色)检测;术后35 d、56 d 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检测;术后28 d、56 d 行显微CT(micro-CT)检测。结果:血清Ca、P、ALP 含量测定显示术后7 d、14 d、21 d C 组较A、B 组ALP、P 浓度明显下降(P<0.05,P<0.01,n=10),Ca 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n=10);DR 显示术后14 d A、C 组骨痂量无明显差异(P>0.05,n=10),术后28 d、56 d C 组较A 组骨痂量少(P<0.05,n=10);HE 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4 d、28 d、56 d C 组较A 组骨折区恢复情况差;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术后35 d、56 d A 组在弯曲刚度、弯曲强度、弯曲挠度、弯曲载荷、弯矩及比挠度均优于C 组(P<0.05,n=10);Micro-CT 成骨指标结果显示术后28 d、56 d C 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低于A 组(P<0.05,n=10),C 组骨小梁间隙和骨小梁面积体积大于A 组(P<0.05,n=10)。结论:抑郁症可改变大鼠血清ALP、P 离子浓度进而延缓大鼠初始骨痂生成,影响大鼠胫骨骨折的愈合,这些结果的发现为抑郁症延迟骨折愈合提供了新的潜在机制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系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时自体髂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分成对照组(A组)、去势组(B组)、系统应用唑来膦酸组(C组),B、C组行去势手术,A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B、C组家兔行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作骨缺损,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种植体植入术.自体髂骨移植及种植体植入术后3d,C组家兔开始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皮下注射,每3周1次.种植体植入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片检查、显微CT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X线片显示所有标本均正常愈合;显微CT检查及定量数据可见A组植骨块内骨小梁粗大、密集、连续,骨皮质较厚,植骨块和原有骨质之间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丰满;B组植骨块及皮质骨较薄,内层骨皮质改建接近消失,骨小梁较稀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较少;C组植骨块也较厚,骨小梁密集,骨小梁直径较A组细,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新生骨小梁,但比A组骨量少.骨组织体积比、骨结合率在A组最高,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骨小梁厚度则是A组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A组和C组旋出力矩明显高于B组.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会使移植骨皮质骨变薄,松质骨量减少,从而降低植骨区种植体的骨性支持,减弱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通过应用唑来膦酸涂层种植体,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对种植体周围自体骨植骨愈合的不良影响,增加植骨区内的种植体周围骨量,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增龄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HQ  Yao R  Han J  Deng L  Li 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244-249,T001,T002
目的 对比研究3、6、9、12个月龄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方法 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3和12个月龄两组大鼠MSCs的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3、6、9、12个月龄大鼠的MSCs的I型胶原mRNA和脂蛋白脂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成骨诱导1周后,12个月龄大鼠的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个月龄大鼠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d后,3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12个月龄大鼠组形成钙化。成脂肪诱导第2天,12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3个月龄大鼠组MSCs生成脂滴。RT-PCR检测显示I型胶原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降低,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变大;脂蛋白脂酶的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增加,随诱导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大。结论 大鼠的MSCs随月龄增长成骨能力降低,成脂肪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 3月龄与 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r MSCs)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方法 体外培养 3月龄、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用血球计数板描绘生长曲线比较增殖能力 ;培养液中分别加成骨、成脂肪诱导剂 ,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 ,观察两组细胞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结果  12月龄r MSCs第 4代 (P4)及第 9代 (P9)较 3月龄 r MSCs同代细胞生长数量均下降。 12月龄 r MSCs P9较 P4生长数量下降。 3月龄 r MSCs P4、P9之间生长数量无显著差异。成骨诱导 1周后 ,12月龄 r 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 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 3月龄 r MSCs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 12天后 ,3月龄 r MSCs先于 12月龄 r MSCs组有钙化形成。成脂肪诱导第二天 12月龄 r MSCs先于 3月龄 r MSCs有脂滴生成。结论  12月龄 r MSCs生长能力和成骨能力较 3月龄 r MSCs降低 ,成脂肪能力较 3月龄 r MSCs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气肿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健康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B、C、D组均利用烟熏的方法诱导其肺气肿的形成,之后D组采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结果:4周后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肺泡变化,进行肺泡计数,并计算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Na)和平均肺泡面积(MAA)。D组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明显高于B组(P〈0.05)和C组(P〈0.05),但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B组和D组平均肺泡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平均肺泡面积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5)。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DAPI标记的细胞,并且观察到MSCs在受体肺组织内分化为上皮细胞。结论: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肺气肿模型大鼠的肺泡数较B组和C组明显增加,平均肺泡面积明显减小,且MSCs在肺气肿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大鼠实验性肺气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及Caspase-3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将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60只平均分为A(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鼠尾静脉注射含MSCs细胞悬液)、C(鼠尾静脉注射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 d后的MSCs细胞悬液)组.鼠尾静脉输注2×105MSCs细胞悬液,于第1、2、3、4周末取肝组织,经HE、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用TUNEL法检测各组HSCs凋亡,免疫组化检测Desmin,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因子Caspase-3.结果 B、C两组肝组织学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减轻,HSCs数量明显减少,Desmin、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均增多,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且呈时间依赖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较B组明显(P<0.01,P<0.05).结论 MSCs可在体内诱导HSCs凋亡并上调Caspase-3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MSCs抗肝纤维化较单纯MSCs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联合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兔MSCs,纯化并鉴定兔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e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备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3)实验动物连续三天大剂量(40mg/kg)臀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建立动物模型。4)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经皮穿刺于右侧股骨头,(1)生理盐水组,(2)单纯MSCs组,(3)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4)诱导分化后的hGVEF165基因转染MSCs组。8周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成骨和细胞成活情况。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MSCs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3)成功建立ANFH模型。4)组织学评分:生理盐水组1.8±0.72;单纯MSCs组8.54±0.37;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11.96±0.26;诱导分化后的hGVEF165基因转染MSCs组13.7±0.4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导分化转基因干细胞组与单纯干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诱导分化后的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成骨能力更好,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能力也是最强。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培养及体内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BM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方法参考Urist操作方法大量制备兔同种异体DBM。骨穿取兔骨髓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BMSC与同种异体DBM体外复合培养3~7d,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将DBM和BMSC复合培养3d的复合物植入家兔一侧骶棘肌肌袋内,分别在1、2、4周活体取材,扫描电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对侧单纯植入DBM作为对照。结果体外培养发现BMSC在DBM中贴壁生长、增殖并有分泌活动。体内实验发现BMSC在DBM孔隙内均匀成骨,对照组则从DBM骨块的边缘到中心逐步成骨,成骨所需的时间长,而且成骨量要小于前者。结论DBM作为组织工程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2.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activity of allogenic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 used as a carrier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were studied. Follow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Urist, allogenic DBM was made. In vitro, DBM an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 from rab-bits were co-cultured for 3-7 days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a series of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vivo the mixture of DBM/BMSC co-cultured for 3 days was planted into one side of muscules sacrospinalis of rabbits, and the DBM without BMSC was planted into other side as con-tr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postoperative week 1, 2 and 4,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observed under SEM. The results showed during culture in vitro, the BMSCs adherent to the wall of DBM grew, proliferated and had secretive activity. The in vivo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BMSCs and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in the perivascular region invaded gradually and proliferated together in DBM/BMSC group, and colony-forming units of chondrocytes were found. Osteoblasts,trabecular bone and medullary cavity appeared.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ound muscles almost disappeared at the second weeks. In pure DBM group, the similar changes appear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DBM to center, and the volume of total regenerate bones was less than the DBM/BMSC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 of DBM and BMSC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ectopic induced osteogentic activty.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孙正义  王栓科  刘文忠  张钦 《医学争鸣》2004,25(15):1375-137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eminerized bone matrix, DBM)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MSCs取自4~6 mo龄2.5~3.5 kg的青紫兰兔,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于DBM支架上体外培养,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处.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青紫兰兔36只,随机分成A, B, C 3个处理组各12只,A处理组(MSCs/DBM)双侧股骨髁间窝软骨缺损处植入DBM吸附体外分离培养的自体MSCs复合物;B处理组(DBM)单纯植入DBM;C处理组(对照)不作任何植入. 分别于术后4, 8和12 wk各处死4只兔子,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计分标准进行评分,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SCs复合DBM所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而单纯DBM移植组和对照组为纤维性修复. 对术后12 wk大体及组织学形态进行评分. 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显示,SMCs/DBM组明显优于DBM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DBM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软骨组织工程的原理,以DBM为支架材料的自体MSCs移植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DBM)和脱蛋白骨(DPB)的体外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人股骨头制作成的DBM和DPB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复合培养,并以单层细胞为对照组。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钙离子(Ca2+)的浓度。结果两种材料均表现出成骨诱导活性,DBM材料组的ALP、OC和Ca2+浓度均明显高于DP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BM和DPB均具有成骨诱导活性,且DBM的成骨诱导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特点。方法 选用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大鼠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s controlgroup )、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s ovx group)、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组(OSI controlgroup)、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组(OSI ovx group)。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正常大鼠和骨质疏松大鼠MSCs,体外培养传至3、4代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s control group和MSCs ovx group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PI) ;加入含有地塞米松(10 - 8m ol/L) ,β-甘油磷酸钠(10 - 2 mol/L) ,抗坏血酸(5 0 μg/m l)的成骨诱导液进行成骨诱导,采用磷酸对硝基苯测定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 P)表达量,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骨钙素(BGP)分泌量。结果 1PI:MSCs control group高于MSCs ovx group(P<0 .0 5 )。2 AL P的表达量:成骨诱导第7d和14 d时,OSI各组均明显高于相应的MSCs组(P<0 .0 5 ) ;OSI control组明显高于OSI ovx组(P<0 .0 5 )。随着时间延长,OSI各组AL P表达量呈升高趋势。3BGP的分泌量:成骨诱导14 d、2 1d、2 8d时,OSI各组均明显高于相应的MSCs组(P<0 .0 5 ) ;OSI control组明显高于OSI ovx组(P<0  相似文献   

1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MSCs,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为成骨诱导剂.结果:形态学表明,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外观.地塞米松低剂量组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alkalian phosphatase,ALP)表达明显升高,阳性细胞数为(15.1±2.6)个,而对照组ALP表达较弱,阳性细胞数为(12.0±3.5)个,两组比较P 《0.01.地塞米松成骨诱导剂低剂量组促进MSC成骨,在诱导7d时即出现钙化结节,而对照组未出现;地塞米松低剂量组诱导21 d钙化结节为(9.0±1.7)个,而对照组为(2.0±1.8)个,两组比较P《0.01.结论:低剂量地塞米松成骨诱导剂能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以为体内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抑制酒精导致细胞成脂分化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酒精诱导人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MSCs。取传代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酒精组)和实验组(酒精+葛根素)。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IP)活性;油红“0”染色,脂肪细胞计数。结果分组干预10d,模型组细胞内ALP活性[(27±10)U/100mg蛋白]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实验组[(40±10)U/100mg蛋白]和对照组[(39±9)U/100mg蛋白],P〈0.05。实验组细胞内AIJ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1d,模型组脂肪细胞最多,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几乎无脂肪细胞出现。结论葛根素能抑制酒精诱导成人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保持其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hBMP2/TGF-β对β-磷酸三钙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矿化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成年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细胞并以5×106,·mL-1浓度分成4组,A组加入rhBMP2(15 μg)/TGF-β(30 ng) ,B组加入rhBMP2(15 μg),C组不加因子作为对照,然后将细胞接种在β-磷酸三钙上,体外培养3 d,D组细胞不接种材料上,继续体外培养。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将复合物埋植于新西兰兔自体皮下。5周后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合成情况。结果:A、B组的碱性磷酸酶平均A值显著高于C、D组(P<0.01);复合物植入皮下5周时HE染色见各组均有条索状骨基质形成, A、B组Ⅰ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P<0.01),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图像分析显示骨形成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磷酸三钙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能够形成骨组织,rhBMP2/TGF -β较rhBMP2有更强的促进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雪晖  许建中  王序全  罗飞  曾玲  谭洪波 《重庆医学》2006,35(22):2058-206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时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顿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获得EPCs厦经成骨诱导的MSCs,与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影像学及骨密度改变。结果术后2周,EPCs组与对照组的X线观察厦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EPCs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示EPCs组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8周可见EPCs组髓腔部分再通,对照组髓腔尚封闭。12周EPCs组新生骨密度均匀,髓腔已完全再通,对照组新生骨仍可见部分低密度区,髓腔大部分再通。术后16周,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示EPCs组新生骨已基本完成塑形,对照组髓腔完全再通,新生骨处于重建塑形期。结论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时的成骨能力,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