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鼻旁左侧反复肿痛、流脓、结痂,门诊以“鼻旁瘘管“收入科.患者5年前出现左侧面颊部鼻翼旁皮肤红肿、疼痛,继而溃烂、流脓,症状时好时坏.2003年9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先后分别行“鼻旁瘘管切除术和冷冻“治疗,每次术后10余天瘘口再次出现,并有血性分泌物流出,口服抗生素(药名不详)及局部换药治疗无效,遂来我科就诊.专科检查:沿左侧鼻唇沟走行可见一长约4 cm术后疤痕,疤痕中央部有一直径约0.8 cm皮肤外瘘口,由痂皮覆盖,瘘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局部触压痛明显;鼻腔检查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口义齿,左上尖牙残根有叩击痛存在.副鼻窦冠状位CT片示:左上颌窦炎.摄口腔咬颌片示:左尖牙残根,根尖骨质部分吸收.   ……  相似文献   

2.
慢性根尖周炎或智齿冠周炎并发皮肤瘘管并不少见,临床上易忽视对病原牙的处理,或治疗不当,致使瘘管长期不愈.本文结合25例牙源性皮肤瘘管,讨论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慢性根尖周炎或智齿冠周炎并发皮肤瘘管并不少见。临床上易忽视对病原牙的处理,或者治疗不当,致使瘘管长期不愈。本文结合30例牙源性皮肤瘘管,讨论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防。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8~58岁,以10~28岁占多数。病...  相似文献   

4.
金建水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64-1065
目的总结牙源性鼻旁皮瘘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面部切口全部I期愈合,经过1~3年追踪观察,瘘管未复发。结论牙源性鼻旁瘘管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有效的处理措施是早期诊断,早处理,早治疗患牙。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是因牙源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炎症穿破皮肤形成瘘道.临床上常因误诊误治或患者不重视等原因导致瘘管长期不愈.我科近2年来收治3例因牙源性感染在鼻翼旁形成皮漏而造成误诊误治.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上颌尖牙根尖炎并发鼻旁瘘管进行回顾分析。6例患者行鼻部CT或X线拍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例误诊为上颌骨骨髓炎、皮脂腺囊肿感染和基底细胞癌等;2例行牙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牙源性鼻旁瘘管;手术治疗采用局部切除缝合、拔除病源牙、搔刮根尖创面,清除病灶。结果6例患者面部切口全部I期愈合,经过2~10年追踪观察,瘘管未再复发。结论鼻旁瘘管应首先考虑牙源性疾病所致,进行口腔科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牙源性鼻旁皮瘘是上颌前牙根尖周围组织慢性化脓性感染从鼻旁皮肤排脓的通道。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牙病及有过牙痛史多被忽视,故常先到外科、皮肤科、理疗科就诊,易被误诊误治,致瘘管长期不愈。1978年1月至1998年3月我们诊治牙源性鼻旁皮瘘2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36~71岁,平均61岁。皮瘘位于右侧鼻旁12例,左侧9例。病程3个月至3年6个月。1.2 临床表现 鼻唇沟上方反复红肿疼痛,瘘口溢脓18例,偶然发现鼻旁硬结样肿块,瘘管口呈假性愈合状…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的皮肤瘘原因很多,如甲状舌管瘘、先天性耳前瘘、腮裂瘘、慢性发脓性骨髓炎均可引起。慢性尖周炎导致病灶牙根尖部黏膜瘘管为口腔门诊常见病,而导致颜面部皮肤瘘不多见。本例牙源性皮肤瘘曾多次就诊于外科,并且治疗无效才来我科诊治。有关资料报道下颌病源牙造成皮肤瘘的机率明显高于上颌,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下颌面部的解剖特点、机体抵抗力及年龄有关。本报道意在提示,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诊治能力,做到客观、全面、细心、周全的诊断是避免误诊误治的重要环节,只有我们自己的知识全面扎实,才能真正为患者减少痛苦与经济负担。医生除了详尽询问病史,并要结合X线片检查,循瘘寻源是治疗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例 1 女 ,36岁。因左鼻旁反复红肿 2年余 ,近期皮肤溃破流脓 1个月 ,于 1996年 5月 12日入院。 2年多来 ,左鼻旁反复红肿疼痛 ,经用多种抗生素无明显效果。近 1个月来 ,左鼻旁皮肤破溃 ,流出淡黄色稀薄脓液 ,无臭味。无牙痛史。体查 :心、肺、腹部无异常 ,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正常 ,OT(- ) ,双鼻腔 (- ) ,无缺齿 ,口腔粘膜无破溃 ,齿龈沟无红肿及压痛 ,3叩痛轻微。鼻窦 X线检查无异常。左鼻唇沟上方肿胀 ,可见一直径约 2 m m瘘孔 ,内有少许肉芽组织 ,探针可探入约 2 .5 cm,探针远端触及骨质时患者自述左上列牙有酸麻感。摄 2…  相似文献   

10.
牙源性面部瘘管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瘘管和拔除患牙,但因失牙而影响咀嚼功能。其保守治疗是根管治疗加瘘管切除,然而复发率很高。本研究对34例非智齿性牙源性面部瘘管进行改进保守治疗,其中25例采用瘘管和根端切除或瘘管和患牙髓底及牙槽纵隔切除,并植入羟基磷灰石颗粒。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皮肤管的形成,可以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以牙齿疾病而引起的最为多见。近三年来,在临床上曾搜集到这一类病例凡26例,他们都曾经其他医疗机构非口腔科医生的诊治,未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甚至有误诊为领骨结核瘘孔、泪囊瘘、颌骨体骨髓炎等情况。因此,个人认为有关牙源性颌面皮肤瘘管的一些问题,向各科医生加以简要的介绍、殊属必要。病理机转牙源性颌画皮肤瘘管多是牙槽脓肿的后遗症。当口腔内细菌通过牙髓感染或牙周感染途径进入  相似文献   

12.
牙源性面部瘘管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瘘管和拔除患牙,但因失牙而影响咀嚼功能.其保守治疗是根管治疗加瘘管切除,然而复发率很高.本研究对34例非智齿性牙源性面部瘘管进行改进保守治疗,其中25例采用瘘管和根端切除或瘘管和患牙髓底及牙槽纵隔切除,并植入羟基磷灰石颗粒.另9例仅作根管治疗加瘘管切除.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瘘管有无复发和患牙稳固情况,经临床和X线检查,前者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吕国宏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17-117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8例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男15例,女13例;年龄10~60岁;其中青年人占70%,6例为城市居民,22例为乡镇农村患者。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皮瘘主要因智齿冠周炎、慢性根尖周炎引起,临床多见智齿阻生萌出不全,常有触痛龈盲袋,有下颌第1磨牙颊龈瘘或咬肌前的面颊瘘、下颌缘皮瘘,下颌角下方颈上部皮瘘少,可通过皮瘘X线造影检查见造影剂从口内智齿周溢出而鉴诊;慢性根尖周病牙多呈青灰色,多为残冠根、深龋、畸形中央尖,  相似文献   

14.
牙源性面部皮肤瘘管17例治疗观察霍玉梅,王怀亮由牙体、牙周组织的炎症或智齿冠周炎引起的面部皮肤瘘管并不少见。皮瘘造成面部皮肤凹陷畸形影响美观和健康。现将我科近年门诊收治的17例牙源性面部皮瘘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例面部皮瘘中,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面部慢性疼痛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研究100例耳鼻喉科收治的头面部慢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100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67例,有73例病员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临床检查发现84例慢性鼻窦炎,鼻炎,8例鼻中膈偏曲,2例眼球屈光不正,另6例无异常发现。结论 对头面部慢性疼痛病员应作常规鼻腔,鼻窦组织检查,必要时结合鼻内窥镜,CT检查示;疼痛的强度与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改变无明显的联系,研究疼痛部位的鼻-处窦感觉神经分布有助于发现病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鼻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已成为鼻源性头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科应用鼻内窥镜对32例鼻源性头痛进行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源性头痛(rhinogenic headache)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鼻腔、鼻窦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第一和第二支,即眼神经和上领神经,鼻部病变可直接刺激鼻黏膜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头痛,并可沿其分支反射到头部的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牙源性瘘管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2 80例牙源性瘘管病例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经治疗后痊愈 186例 (6 6 4 % ) ,好转 79例 (2 8 2 % ) ,无效 15例 (5 4 % ) .[结论 ]治疗牙源性瘘管时首先应准确地找出病灶牙 ,然后对病灶牙进行积极的治疗 ,以避免瘘管经久不愈或复发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皮肤瘘管多数是由牙源性感染所引起,可因牙槽脓肿、下颌智齿冠周炎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而并发。本病经久不愈,长期排脓的皮肤瘘管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瘘管阻塞时,炎症又会急性发作,增加扩散的危险;而且常常造成颌面部畸形及张口困难。因此,预防牙源性皮肤瘘管的形成和及时治疗,乃是我们口腔科门诊所应注意的。现将有病历记载的11例报告如下,并着重讨论其诊断和治疗。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源性眼球突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例鼻源性眼球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球突出并非眼科所独有,某些鼻部病变也不同程度的引起眼球移位和突出等眼部症状。结论:对外伤、炎症、肿瘤等鼻部病变引起的眼球突出,视病因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