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校4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性别、专业的被试在移凇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硕士新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硕士新生进行调查,用SPSS的层次回归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对抑郁具有显著地预测效果(P0.001);自我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抑郁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硕士新生的抑郁可能与其应对方式有关,而自我效能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聋哑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订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实施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两所特殊学校聋哑生共105名,根据经济和地域因素抽取两所普通学校学生104名作为对照组,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进行调查.结果:聋哑生RESE的3个维度得分及CSSMSS的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因子得分均低于普通生[如,问题解决(3.5±0.9)vs.(3.9±0.9),均P<0.05],而CSSMSS的幻想/否认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生[(2.4±0.5)vs.(2.3±0.6),p<0.05].聋哑生RESE的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忍耐正相关(β=0.24、0.37、0.22;均P<0.05),调节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合理解释和幻想/否认正相关(β=0.28、0.21,均P<0.05),调节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忍耐和发泄情绪正相关(β=0.29、0.23、0.34、0.30,P<0.05).结论: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低于普通初中生,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的使用少于普通初中生,但幻想/否认的使用多于普通初中生;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应对效果越积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残疾人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深圳市宝安区两家福利性企业的残疾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与残疾人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45、-0.412、-0.246、0.364。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对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消极应对方式则对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5.58,P<0.001)。结论不断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着重于提高残疾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将有效改善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的神经质人格、应对方式和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7名男性强制戒毒人员施测。结果:(1)神经质人格、消极应对和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神经质人格、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相关;(2)神经质人格可以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对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结论:消极应对在神经质人格与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1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女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显著高于男医学生(t=2.83,P0.01);而男医学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t=4.78,2.19;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医学生对情绪的调节效能感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变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军校大学生焦虑之间的关系,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整群抽取的某军校450名军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焦虑高分组在儿童期创伤、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均高于低分组(t=-8.584,-7.331,-6.323,-5.721,-7.397,-8.102,-4.407;P0.01),而在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则低于低分组(t=7.444,9.904;P0.01)。焦虑得分与儿童期创伤总分、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r=0.266~0.54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负相关(r=-0.320,-0.413;P0.01)。儿童期创伤总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可有效预测焦虑情况(β=0.416,-0.305,0.16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不仅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改善消极应对方式对军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 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质应对方式在医学院校硕士新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某医科大学884名新入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抑郁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41~-0.3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积极和消极应对能显著预测抑郁,可解释其34%的变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并且是完全中介作用(95%CI=-0.19~-0.08/-0.30~-0.20);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比积极应对更强(95%CI=0.05~0.22)。结论: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质应对方式在医学院校硕士新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某医科大学884名新入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抑郁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41~-0.3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积极和消极应对能显著预测抑郁,可解释其34%的变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并且是完全中介作用(95%CI=-0.19~-0.08/-0.30~-0.20);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更比积极应对更强(95%CI=0.05~0.22)。结论: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应激反应的状况及特点,并考察了应对方式对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642名青少年进行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青少年应激反应以疑病和焦虑为主,高中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初中生(t=-3.259,P0.05),女生的疑病、焦虑和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t=-3.585,-2.651,-2.266;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591,P0.05);应对方式以处理问题和期望为主,高中生的处理问题、期望、逃避、控制情绪、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女生寻求支持、控制情绪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339,-2.121;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期望的得分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055,P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372;P0.001),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有显著预测效应(β=0.373,P0.001)。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侧重女性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低年龄青少年的不良应对方式,心理干预应将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4480名中学生,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测评。结果:根据MSQA的症状检出率,将样本分为健康组(n=2241)、亚健康症状组(n=1762)和亚健康状态组(n=477)。亚健康状态组学生M LER各维度评分以及TCSQ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组和亚健康症状组(均P0.05)。M LER各维度评分和TCSQ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与MSQA阳性症状数之间呈正相关(r=0.35~0.37,均P0.01),TCSQ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与M SQA阳性症状数呈负相关(r=-0.15,P0.01)。回归分析显示M LER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伴关系和健康成长4个维度以及T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因子与MSQA阳性症状数之间回归关系成立,存在一定关联(β=0.07~0.21,P0.01);且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亚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应激量越大,亚健康状况可能越严重,且应对方式可能起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对51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生活事件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和个性内外向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因素;消极应对方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生活事件、个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间环节。结论:改变认知和纠正学生不良的应付方式与防御方式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忍耐、退避、发泄、幻想、求助。根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中间型应对方式(求助、退避);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发泄、忍耐、幻想)。结论中学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提高上仍需要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人格特质在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A型人格量表对3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的A型人格特质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7,P0.01);(2)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3)A型人格对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A型人格均有显著相关,并且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个人素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从健康变为不健康呢 ?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去寻求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某些个人的素质会使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1] ;自我效能低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困扰 ,而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2 ] 。对应对方式的研究也发现 ,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3] 。另一种解释认为压力事件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 ,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  相似文献   

17.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2%;(2)农村留守中学生MHT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如,MHT总分(42.7±1.1)vs.(33.6±1.6),P=0.004];(3)留守组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8.8±0.4)vs.(7.6±0.5)、(7.9±0.4)vs.(6.3±0.6)、(4.4±0.2)vs.(3.0±0.3),P=0.031、0.027、0.000]及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因子分[(6.2±0.6)vs.(3.9±0.2);(7.3±0.2)vs.(4.8±0.2),P=0.008、0.006、0.000]均高于非留守组;(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MHT总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量表中除丧失因子外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26~0.48),生活事件量表中丧失因子与MHT各因子相关性最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与MHT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呈负相关(r=-0.21~0.33);(5)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因子中36%~53%的变异.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消极应付方式中幻想因子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61%.而学习压力因子对学习焦虑最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为38%.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付方式都与心理健康相关,但消极应付方式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家庭支持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等均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将这些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整合 ,并参考有关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理论[1,2 ] ,尝试性地提出家庭支持(familysupport)这一概念 ,并把它界定为父母 (或抚养者 )为了一定教养目的 ,在某种家庭教养氛围下 ,对子女 (或被监护人 )成长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情感和信息方面的帮助、指导。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经济未独立 ,因此家庭是他们重要的支持源。家庭支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支持 ,在初中生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232名初中学生施测普通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2)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事件需要透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透过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是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量表法对312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大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除了中等自尊组和高等自尊组之间在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每两种自尊水平之间的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方式。结论: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与具体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