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卒中后抑郁症诊断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对照组48例单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I、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BI评分于治疗3、6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和度洛西汀组38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2种药物的抗抑郁疗效相仿。度洛西汀组治疗后1、2周未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症总体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对患者主观睡眠的改善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和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各50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药物开始起效时间。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QOL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药物开始起效时间(5.41±0.53)d短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7.2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46.00%(23/5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治疗的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问HAMD的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HAMD总分下降显著。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邱峥  何必华 《海峡药学》2016,(4):204-205
目的 探究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臭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8.1±1.5)分,对照组PSQI评分为(13.5±2.0)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2例,帕罗西汀组32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8.1%,帕罗西汀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1周、4周、6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帕罗西汀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同等疗效,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帕罗西汀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11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则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卒中后抑郁治疗疗效;干预前后HAMD评分;药物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结果:帕罗西汀组卒中后抑郁治疗疗效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相似,P>0.05;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相近,P>0.05;治疗8周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8.5±1.1)分低于对照组的(12.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5%,高于对照组的17.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与米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大连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均分成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米氮平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MADRS评分、HAMD-17评分、PSQI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上,未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酞普兰与米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抑郁和失眠症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陈振林  于海鹏 《上海医药》2011,32(10):490-49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1、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各周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D》减分率显著较高(P〈0.05),起效更快,临床有效率和缓解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依从性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首选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叶有清 《药学进展》2014,(6):450-453
目的:考察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则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基础上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分别以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的评分为指标,对比考察2组患者的综合症状、抑郁和焦虑症状、睡眠和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分、运动检查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并发症和日常生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UPDRS总分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2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日常生活和运动检查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且2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和PQ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和PQS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2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的抑郁、焦虑因素和人格倾向,比较帕罗西汀或舍曲林联合曲唑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3月华东医院失眠门诊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白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评定,比较帕罗西汀、舍曲林分别联合曲唑酮治疗12、24周时量表分值下降情况。结果146例失眠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为(49±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为(0.56±0.11)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16.9±2.7)分,焦虑与抑郁合并存在者69.2%。44例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帕罗西汀、舍曲林联合曲唑酮治疗后12、2,4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值下降显著(P〈0.01)。失眠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评定量表分值中疑病症、抑郁症、癔症的T分均值升高,达到偏离常模水平(T分〉60)。结论失眠患者多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味联合帕罗西汀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门诊就诊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帕罗西汀(20 mg/d)+思诺思(10 mg/d);治疗组:帕罗西汀(20 mg/d)+温胆汤加味治疗(1剂/d),两组均给药4周。疗程前后分别采用PSQI量表(睡眠匹茨堡量表)、HAMA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HAMA、HAMD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HAMD、PSQI总评分分别为(5.43±2.34)分、(5.05±3.14)分、(6.22±2.01)分,对照组分别为(6.58±3.12)分、(6.21±3.05)分、(7.45±2.31)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味联合帕罗西汀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空气负离子疗法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将香港玛丽医院同期入院的患者28例和本学会征集的32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使用氧卫士氧魔方负离子臭氧生成器和负离子空气维他命疗养机进行负氧离子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XH-A8型氧卫士氧魔方负离子臭氧生成器产生的空气负离子对失眠疗效更佳(χ2=7.7524,P〈0.05)。结论:人工空气负氧离子疗法能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2012年2~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血,检测两组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前后两次睡眠质量评定。结果:①HD组与HD+HP组患者治疗前血β2-MG、iPTH、各种睡眠质量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HD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β2-MG、iPTH、各种睡眠质量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D+HP组在治疗后血β2-MG、iPTH、各种睡眠质量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不能改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HD+HP可降低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昕  刘锦森 《中国药房》2011,(4):344-34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Athens睡眠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Athens睡眠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李卫公  阳燕  温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90-2592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平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在治疗第四周时PSQI总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ling scale,HAMD)、临床显效率分别为(5.2±1.8)分、(11.5±5.4)分、(5.1±2.3)分、91.7%,明显优于阿普唑仑组(6.8±2.5)分、(17.5±7.8)分、(9.9±5.8)分、68.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奥氮平不仅能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而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日常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米氮平与阿普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琼芝  江金香 《医药导报》2006,25(9):0907-0908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阿普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失眠症患者79例,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睡前30 min口服米氮平10~15 mg;对照组睡前30 min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12周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和12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显效率90.6%,对照组则分别为78.8%和51.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体重增加等。结论米氮平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开始宜小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