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生素用于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患者术前2h、术后12h给药,术后共用药48h;对照组44例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3~5d。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体温以及病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应用抗生素时间较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生素选择性地应用与剖宫产围术期中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岳金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84-85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12h用药,用药1d,而对照组则在术后用药,用药3d,比较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结果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用药剂量,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成本、伤口感染率、术后退热时间、术后血象变化、术后最高体温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成本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50~200元;两组术后退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3,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25,0.951,均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76,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用药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加术后口服抗生素,术后序贯应用抗生素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在术后体温,产褥病率,腹壁感染等方面均无差异,而术后退热时间,减少乳胀,促进母乳喂养,加速产妇体力恢复,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结论:术前预防性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序贯用药。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生素在预防手术后感染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常常存在一些使用不合理以及滥用现象,如无指征联合用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等,因此,如何在围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在剖宫产术前及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两种方法比较,以探讨围术期合理直用抗生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剖宫产者的480例产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手术前30min麻醉诱导期用头孢哌酮静脉滴注,若手术难度大,超过2h,或有产科高危因素存在(如胎膜早破),术后6h内加强1次;对照组在术后回病房用头孢哌酮静脉滴注,连续3~5d。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平均体温、体温正常时间、产褥感染、伤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等差别无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32±2.32)d、术后住院时间(5.54±1.98)d低于对照组的(9.14±1.92)d、(6.59±1.11)d(t=2.38、2.45P<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短程应用头孢哌酮预防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性,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应用抗生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抗生素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退热时间、术后病率方面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抗生素应用总量是对照组的50%~60%。结论在选择性剖宫产中使用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出现较短疗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性,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应用抗生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抗生素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退热时间、术后病率方面差异均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应用总量是对照组的50%~60%。结论在选择性剖宫产中使用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出现较短疗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唐大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24-25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异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o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Ⅵ感染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积极使用抗生素能否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中断脐后立即开始静滴头孢噻肟4.0g,术后6h再追加一次头孢噻肟4.0g。对照组仅术后使用头孢噻肟4.0g及0.5%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共5d。结果:两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92,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5,P〉0.05)。两组术后感染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5,P〉0.05)。结论:围术期抗生素规范化预防使用安全有效,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6,(9)
目的分析本院破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用药情况,了解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12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均进行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常规用药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采用手术过程中在产妇断脐后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和术后用药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及切口感染率情况。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明显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产妇断脐后对剖宫产产妇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可为今后临床医学中预防性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26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130例和对照组(普通护理组)130例,后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及产妇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中8~10分的患儿比例及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高于普通护理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陆志城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1,11(5):31-33
目的了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推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调查我院1998~2000年住院手术病人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包括抗生素使用频次、种类、联合用药、药敏试验等.结果围术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7.0%,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占78.0%,治疗过程中使用了3种以上抗生素的有17.0%,使用抗生素在4d以上的达72.4%.结论必须重视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经济及理想时间的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对18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1组63例术中断脐后及术后第1天给药;实验2组58例术前30min及术后第1天给药;对照组59例术后至术后第4天给药。观察术后的体温、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褥病率、子宫复旧、经济学指标等标准。结果术后的体温、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褥病率、子宫复旧,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济学指标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或术中给药及术后第1天给药方便经济及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给予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各疗效。结果 3组剖宫产产妇基本情况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发热和血象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方面氨苄西林组分别与头孢唑林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如应用抗生素合理,其预后一般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推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调查我院1998~2000年住院手术病人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包括抗生素使用频次、种类、联合用药、药敏试验等.结果:围术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7.0%,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占78.0%,治疗过程中使用了3种以上抗生素的有17.0%,使用抗生素在4d以上的达72.4%.结论:必须重视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罗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72-7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剖宫产产妇10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选用头孢唑啉钠1g,于手术前30min内单次静脉给药,术中甲哨唑200ml冲洗宫腔、子宫切口;B组术后常规头孢唑啉钠+甲硝唑用药3d。比较2组术后病率、术后体温变化、腹部切口感染率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2组术后最高体温、抗生素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合理、低成本的良好方法。术中甲硝唑冲洗对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与术后静脉使用甲硝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杨新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4):115-115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剖宫产产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于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对照组术后回病房使用头孢曲松,连用3~5d。观察2组术后切口、体温、子宫复旧情况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腹部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及术后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且用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