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在头颈颌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60例头颈颌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12月就诊的头颈颌面创伤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1—5月就诊的头颈颌面创伤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以头颈颌面创伤急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巩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流程制度培训效果,拓宽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完善了护理延伸服务,规范了头颈颌面创伤患者救治过程,提高了患者救治效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途转诊危重患者的转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长途转诊的顺利开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4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诊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均平安到达接诊医院。危重患者的循环、呼吸会受到转诊的影响。结论长途转诊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急救团队的紧密配合,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集院前急诊-院内急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在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损伤程度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急救组和研究急救组,每组34例。常规急救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研究急救组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急救组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可缩短患者治疗相关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及身体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常规急救护理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行急救护理路径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及并发症和病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抽血及相关检查时间、相关科室人员达到时间、病情不稳定患者会诊及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辅助检查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5.
易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2):120-122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长途转诊已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症长途转诊的意义就在于尽最大力量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降低转运途中的风险。患者需要转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脏器伤的专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科自2005年5月-2007年9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28例,由于规范了抢救护理措施及护理程序。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加强长途转诊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63例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全部由救护车转运,死亡1例,共有162例患者平安转运至目的地。结论:转运前只有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患者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等,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救护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尝试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急诊救护的全过程,在对2005年1~8月间19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几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整体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救护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满意度,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尝试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急诊救护的全过程,在对2005年1~8月间19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 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几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2], 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急性胸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配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急性胸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急性胸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前的急救护理和院内创伤急救链开启,各项急救措施的落实到位,为拯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先机。结论细致观察、急救到位、医护配合、群体通力协作是急性胸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及三级转诊制度的完善,院前长途转诊已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诊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烦躁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安全转诊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超过70%的危重患者存在着焦虑与激惹情绪〔1〕。以往常采用捆绑约束或给予冬眠合剂等镇静处理,但捆绑往往引起患者挣扎,反使躁动加重;冬眠合剂易致心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延迟清醒,影响病情观察。我  相似文献   

12.
重度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更好的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急救部门收治的300例重度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观察其急救措施的效果。结果:300例重度创伤患者抢救成功273例,总有效率为91%,抢救时间(32.56±11.01)min。结论:对重度创伤患者实施有效、全面的急救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96-3598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有救护车出车记录的86例创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2012年6月~2013年5月有救护车出车记录的82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下患者的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经院前急救后72例成功转入院内救治,其中28例收入本院治疗,4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急救成功率为87.80%(72/82);10例死亡。试验组患者经院前急救后84例成功转入院内救治,其中39例收入本院治疗,4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急救成功率为97.67%(84/86);2例死亡。在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应争分夺秒,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止血,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并注意稳定患者情绪。准确、默契的医护配合有利于确保抢救成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7年下半年急诊就诊的全部创伤患者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试用AIS-ISS评分法,经过统计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创伤患者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不仅可以使各类创伤患者情简明化、数字化,而且对于科学地、准确地评价创伤严重程度、判断急救者及相应科室的急救水平,预测创伤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CRAMS记分法在创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妙丹 《上海护理》2007,7(2):33-34
创伤是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而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在现场快速、准确地把伤员分类、抢救、安全转运等,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有效措施。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修正后的CRAMS记分法对我中心接诊的所有创伤急救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并以此为参考指导院前救护,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选择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创伤院前急救患者1 108例,男800例,女308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8岁,平均39.3岁。受伤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善急救管理体系对批量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批量创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采用应急机制、分诊检诊、绿色通道、患者分流、医疗资源调配等急救管理体系进行救治;将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批量创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完善急救管理体系能明显提高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丽 《当代护士》2008,(9):67-69
总结了93例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包括现场处理、急救、伤情判断,在转诊途中保持呼吸道、静脉通路等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工具的有效等。认为对多发伤患者实施科学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6月急诊创伤死亡病例68例,观察并记录创伤患者的性别与死亡年龄分布、创伤原因、受伤部位、直接死因、救治方法、创伤至死亡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患者死亡年龄以青中年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刀伤、其它伤;主要创伤器官排位分别为头部、胸部、腹部;直接死亡原因有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它;救治方法有扩容补液、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支持、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时间多在现场至伤后1h内。急诊创伤死亡患者年龄结构、受伤原因等较前有显著区别,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改变观念;临床急救工作要更偏重于严重创伤患者,综合评估和分析急救工作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有效抢救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抢救质量,降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75-1976
目的评价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损伤控制组和急救组各60例。急救组行传统急救手术;损伤控制组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APACHEII评分、PH、SPO_2、PT水平和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指标。结果损伤控制组抢救成功率为95%,急救组为7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控制组死亡率为5%,急救组为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前APACHEII评分、PH、SPO_2、P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控制组患者复苏后APACHEII评分、PH、SPO_2、PT水平均优于急救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急救,减轻创伤应激,纠正休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完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202医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10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状况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包扎、止血、固定、维持呼吸等院前急救处理,本组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达到98.13%。结论强化的急救护理专业队伍建设、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能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