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麦胶性肠病(gluten-induced enteropathy),又称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1],是一种在遗传易感人群中因摄入含麦麸食物而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肠道炎症疾病,多表现为小肠绒毛大面积萎缩以及小肠黏膜营养吸收不良[1-3]。国内相对少见,临床易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CD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CD的诊断方法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道重复畸形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经超声诊断为小儿肠重复畸形患儿,分别评估各例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超声明确诊断25例,1例误诊,2例诊断不明确需鉴别诊断。病变部位位于小肠19例、结肠5例、空肠1例;病变形态:囊肿型18例、管状型4例、腔内型3例;继发改变:肠套叠8例、肠梗阻5例、感染4例、肠扭转及肠坏死2例、肠穿孔1例。结论超声诊断儿童肠道重复畸形可操作性强、诊断符合率高,不易误诊和漏诊,可作为小儿肠道重复畸形的术前确诊、鉴别诊断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以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28例儿童IBD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IBD以腹痛、腹泻、便血、贫血、低蛋白血症、ESR与CRP升高为主要表现;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变以广泛或全结肠型和内镜下表现为Ⅲ和Ⅳ级者明显多于成人IBD;克罗恩病(CD)内镜表现为全结肠型并有"铺路石"样改变,而典型的裂隙状或纵行溃疡少见.结论:儿童IBD的临床与内镜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下表现。结果:21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肠梗阻4例、泌尿系统结石1例;功能性肠道疾病3例、炎症性肠道疾病2例、慢性胃炎4例。结论:缺血性肠病容易误诊,加强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下表现的认识可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镜与超声造影技术检查,记录两种检查中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病变检出情况。结果: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病变检出率比较上,超声造影检查优于内镜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可通过超声声像图反映出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为确诊患者病情与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珊  肖巍  于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820-6821
目的:分析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文献就其误诊原因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肠道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结论:提高对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熟悉其发病原因、机理及临床特点,可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CD)是以慢性肠道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位置常见于回肠,又称为慢性回肠炎、局限性回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常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为药物并联合外科手术进行治疗。C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引起CD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消耗和丢失过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3大类[1]。肠内营养可以治疗诱导活动期CD缓解并维持缓解,能够促进肠黏膜修复,调整肠道菌群[2]。2013年8月本科收治1例长期使用激素伴重度营养不良的重症克罗恩病患者,行部分肠管切除与肠造口术,但由于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激素,术后出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和改良的肠造口护理,2个月后该患者EN使用全量,造口黏膜分离处创面愈合良好,后转至本院分院IBD治疗中心继续行营养支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纤维化是由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进行性瘢痕形成的过程,可导致器官损伤和衰竭.肠道的纤维化与炎性肠病特别是克罗恩病密切相关.30%的克罗恩病(CD)患者会因纤维化而造成肠道狭窄,导致肠管切除.目前,尚无预防或逆转纤维化抑制肠道狭窄的药物,内镜扩张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但复发率很高.只有在纤维化发生的早期确诊并干预才有...  相似文献   

9.
孙弋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169-5169
目的探讨小儿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误漏诊原因。方法分析误漏诊PNDS 28例临床资料。结果误漏诊为呼吸道感染10例、慢性鼻炎3例、鼻窦炎1例、腺样体炎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例、变应性鼻炎2例、慢性咽炎5例,确诊为PNDS后,经抗炎、抗变态反应和必要手术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PNDS在临床中易被误漏诊,采取分步诊断程序,可明确PNDS病因诊断,对症治疗,能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对2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中曾漏误诊的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7.86%。5例分别因喘息加重伴无尿、气喘伴呼吸困难、间断喘息及反复咳嗽伴气喘就诊,初期诊断为肾小球肾炎1例,支气管肿瘤伴穿孔2例,误诊为小儿肺炎2例;误漏诊时间1周~2个月。5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等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其中诊断为肾小球肾炎1例、支气管肿瘤伴穿孔2例为漏诊儿童支气管哮喘。5例确诊后予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5例均预后较好。结论不典型儿童支气管哮喘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的警惕性以及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漏诊。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00~2007年两家医院外科手术治疗1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腹膜炎、胃肠穿孔或肠瘘。术前诊断仅3例,误诊率极高。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肠切除术、肠造瘘术、腹腔引流术。术后复发2例,再手术1例。结论克罗恩病为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术后预防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发病、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0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克罗恩病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术后患者病情演变及预后。结果25例患者中术前确诊8例,误诊率68%,该组患者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84%、32%、16%。2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以肠梗阻最多,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最多,术后并发症5例,复发7例。结论克罗恩确诊率低,术前误诊率高.可根据术中所见准确判断;其l艋床表现多种多样,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系统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肠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5年l2月外伤性肠穿孔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进行剖腹探查,进行一期肠修补50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6例,肠吻合外置4例。术后一期愈合64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未发生腹腔脓肿、肠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的手术方式、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药物,是影响肠穿孔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结果:穿孔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穿孔17例,空、回肠穿孔7例,结肠穿孔3例。穿孔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16例,肿瘤2例,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4例,肠伤寒1例,肠系膜扭转2例,外伤2例。手术前CT正确定位24例,正确率为88.9%。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及穿孔局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CT对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CD)与小肠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小肠CD与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腹痛是这两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40%)小肠CD出现肠腔狭窄,2例(10%)伴肠瘘形成;3例小肠MALT淋巴瘤为肿块型(50%);11例(55%)CD出现透壁性炎症,10例(50%)出现镜下溃疡,3例(15%)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B细胞性淋巴瘤5例(83.3%).结论:小肠CD以纵行溃疡为主,伴肠腔狭窄、肠瘘形成,小肠MALT淋巴瘤以肿块型为主,以B细胞性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儿便血的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间196例便血患儿的内镜检查结果及镜下治疗效果。结果 196例便血患儿中,结、直肠息肉118例;慢性结肠炎33例;克隆氏病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肛周疾病16例;正常25例。98例结肠息肉患儿进行高频电凝电切,20例行息肉活检钳钳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便血是患儿内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对结、直肠息肉可行内镜下治疗,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的20例患者,观察其腹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测量病变段肠壁全层、内侧及外侧肠壁厚度、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对肠壁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测量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2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均大于4mm,为5.5~12.0mm,平均(8.8±0.4)mm;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均大于1。20例克罗恩病患者LimbergII型2例、III型8例、Ⅳ型10例。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2种增强模式:13例(13/20,65.0%)表现为内外侧肠壁同时开始的全肠壁增强;7例(7/20,35.0%)表现为从内侧肠壁开始的以内侧肠壁为主的增强。LimbergII型、III型、Ⅳ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分别为(6.6±0.1)、(7.5±0.4)、(10.2±0.4)m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3.6±0.6)、(5.0±0.2)、(7.3±0.3)mm,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分别为(30.5±2.1)、(26.9±2.4)、(21,0±1.6)S,流入时间分别为(18.0±5.7)、(10.6±1.0)、(8.7±1.2)S。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内侧肠壁厚度均增加,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及流入时间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内外侧肠壁厚度比也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外侧肠壁厚度、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活动期患者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能量多普勒Limberg分型增加: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均匀增强或以内侧肠壁增强为主:各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儿童C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收治5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CD患儿中,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至11年,4例反复误诊。起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生长发育迟缓、发热、口腔溃疡、肛周病变等。临床分型不一。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理改变,破坏和慢性增殖改变并存,未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随访9~1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儿童CD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起病急缓不一,误诊率高,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东新 《临床医学》2009,29(8):17-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对56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胃溃疡穿孔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8例;5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34例,毕I式3例,单纯修补16例,胃癌根治术(D2式)3例。56例中治愈或好转54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溃疡病史长与穿孔较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外科治疗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宜的术式,重视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人乙状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中,肿瘤性穿孔9例,非肿瘤性穿孔26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例(37.1%),存活22例(62.9%),术后再发穿孔行二次手术5例,伤口感染8例,伤口裂开行二期缝合2例。结论:老年人群乙状结肠穿孔有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准确判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