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大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87例肝外胆管结石直径≥1.0 cm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奇数组43例接受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取石治疗,偶数组44例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取石次数、机械碎石率、结石嵌顿率、操作时间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4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7/43);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8.2%(8/44),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结石嵌顿率、机械碎石率、二次取石率、操作时间分别为97.7%(42/43)、0%(0/43)、4.6%(2/43)、0%(0/43)及(35.2±5.2)min;对照组对应为97.7%(43/44)、6.8%(3/44)、18.1%(8/44)、13.6%(6/44)及(45.1±4.0)min,除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其他4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大结石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患者康复快、疼痛轻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取石手术与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我院2004年3月~2008年5月,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5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治疗开放手术后肾、输尿管上段残余或复发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开放手术后肾、输尿管上段残余或复发结石,先经尿道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导管,术中造成人为肾积水,选肾中、上盏穿刺,输尿管镜找到结石,用气压道弹碎石机碎石,夹出结石,置肾造瘘管。【结果】1次取净结石26例(48.1%),2次取净17例(31.5%),3次取净6例(11.1%),残余结石5例(9.3%),单通道取出35例(64.8%),双通道取出17例(31.5%),三通道取出2例(3.7%)。【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开放手术后残余或复发结石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胰胆管疾病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先行ERCP,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各种治疗。结果:在214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中,99例行EST,其中96例成功取石、取虫或放置胆液引流管,成功率97.0%。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胰胆管疾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可代替部分常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大气囊扩张术(EPLBD)在减少胆总管大结石(1.0~2.0cm)患者行ERCP取石治疗近期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胆总管结石直径在1.0~2.0cm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EST)组及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LBD取石( EPLBD)组,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尽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同样有效,且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结石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排石、溶石、腔内取石术(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腹腔镜取石术以及开放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供临床选择使用,但对于具体的患者来说,应该根据结石的具体位置,选择损伤相对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动脉切开取栓术早在1911年已由Lahey首次成功完成,该方法系直接暴露栓塞段动脉,用器械取出栓子或用吸管抽吸栓子,手术创伤大且效果不佳。自1963年Fogarty成功运用气囊导管(Fogarty导管)取栓后,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改善了患者预后。目前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及双腔Fogarty导管的应用,使得动脉取栓术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小活络丸的免疫抑制、抗氧化及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活络丸具有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等症。目的:观察小活络丸对小鼠再次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补体C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红细胞黏附功能)和自由基损伤,以及对疼痛及多种炎症模型的药理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分层实验。单位: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和广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材料:选用NIH小鼠和ICR小鼠共628只,鼠龄6~8周。小活络丸(成分: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等;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生产批号:19980612)。兔抗小鼠IgG和补体C,抗血清试剂盒,由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药物室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12在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和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动物室完成。①观察小活络丸抑制鸡红细胞诱导小鼠再次免疫应答作用:取ICR小鼠84只,雌雄各半,取出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g/k,1次/d,1d。第4和12天,共2次腹膜内注射鸡红细胞诱导免疫增强病理模型探讨再次免疫应答。空白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于加强免疫后.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环磷酰胺组20只(灌胃环磷酰胺40mg/kg),小活络丸组21只(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20只(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19d后分别按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补体C3含量,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变化:②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作用:取ICR小鼠54只,雌雄各半。第1天皮下注射10g/L2,4-二硝基氟苯50μL/只致敏,第4天,将处理后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泼尼松组(灌胃泼尼松0.01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组18只。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11d后各组小鼠均涂10异/L2,4-二硝基氟苯25μL/右耳,24h后计算肿胀度(右、左耳质量差值)。③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取NIH小鼠36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环磷酰胺组(灌胃环磷酰胺2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5.54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组12只。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7d后取小鼠眼眶血,计算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④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碳粒廓清作用:取ICR小鼠33只,雌雄不拘,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泼尼松组(灌胃泼尼松2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异/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7d。于给药第7天末次给药后2h,进行碳粒廓清试验,计算廓清指数K(K值=(LogA1-LogA2)/(T2-T1),式中A1和A2分别表示2和10min所取血样的吸光度,正和疋表示给碳粒后5和10min取血时间;以K值高低,评价碳粒廓清作用。⑤观察小活络丸对鸡红细胞免疫小鼠溶血素.C3和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取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取2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腹腔注射2&;#215;10^8-鸡红细胞15mL/kg作免疫诱导,空白对照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鸡红细胞,灌胃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7d。按随机抽签法将免疫处理的动物分为3组:免疫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环磷酰胺组(灌胃环磷酰胺2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均1次/d.连续灌胃7d;于第7天末次给药后2h,计算IgM型溶血素半数溶血值[(样品吸收度/鸡红细胞半数溶血时的吸收度)&;#215;稀释倍数1。按相应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方法测定血清C3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⑥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作用:取NIH小鼠59只,皮下注射20g/L琼脂0.5mL/只,24h后,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1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给予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第8天处死小鼠,以每千克体质量琼脂肉芽克数表示抑制增生作用。⑦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醋酸性扭体反应作用:取NIH小鼠63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5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2d。末次给药后2h,腹腔注射0.1mol/L醋酸0.2mL/只,计数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⑧观察小活络丸对二甲苯、巴豆油和角叉菜胶诱发急性渗出性炎症及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的影响:取NIH小鼠219只,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5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共2d。末次给药后2h.①涂二甲苯25μL/右耳,20min后;②涂巴豆油25μL/右耳,4h后;计算耳肿胀度(右耳片重-左耳片重)。②用10g/L角叉菜胶20μL/右足皮内注射致炎,3h后,计算肿胀度(右足和左足间重量差值);并测致炎足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方差不齐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小活络丸对小鼠再次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自由基损伤,以及对疼痛及多种炎症模型的药理作用一结果:NIH小鼠和ICR小鼠6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④模型组小鼠IgG.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C3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②泼尼松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③空白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④泼尼松组和小活络丸组吞噬指数(K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⑤环磷酰胺组和小活络丸组IgM型溶血素半数溶血值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免疫对照组(P〈0.01),C3含量明显高于免疫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⑥双氯芬酸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琼脂肉芽组织质量与体质量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⑦双氯芬酸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2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0.05)。⑧双氯芬酸组二甲苯炎症模型和巴豆油炎症模型耳肿胀度、角叉菜胶急性炎症模型足肿胀度、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索E含量明显小于或低于模型组(P〈0.05~0.01),小活络丸组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活络丸既有免疫抑制的药理作用,又有抗增殖性炎症、镇痛、抗氧化药效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ff并膀胱结石同期处理的两种术式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32例)采用经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钬激光碎石组(31例)先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再行TURP。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取石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疗效。结果与钬激光碎石组比较,开放手术组术中取石时间、住院费用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17.87,P均〈0.05);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钬激光碎石组比开放手术组具有优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1、8.04、2.19.P均〈0.05)。两组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术后随访3—35个月,未见结石复发、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联合TURP、钬激光碎石联合TURP均可对BPH合并膀胱结石进行同期处理,是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F)取石的效果。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取石篮及碎石器碎石取石。结果:64例胆总管结石中有15例为多发结石,结石大小为5-25mm。59例患者有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取石成功率为95.3%(61/64)。结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谈小儿股静脉穿刺取血体会解放军309医院(100000)陈淑华股静脉穿刺取血,在儿科静脉穿刺取血中是一种常用方法之一,刚出生婴儿至不同年龄的患儿均可使用。掌握好股静脉的解剖位置,采用正确的取血方法,对患儿痛苦小,取血量多,成功率高。1.股静脉的解剖位...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肾微创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巧萍 《护理与康复》2008,7(11):878-879
经皮肾微创取石术(MPCNL)属于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具有痛苦小、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恢复快等优点。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泌尿系结石微创中心采用MPCNL治疗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235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 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7%),术后胆道镜二次取石后无结石存留9例,因合石小胆管过度弯曲纤胆镜无法进入,术中术后均无法取尽2例。操作经过顺利,术后无胆道感染、出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残石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肝内胆管小结石实用价值较高和较有应用前途的取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32例,其中肾结石2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32例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均为单通道,其中一次取石26例,2次取石3例,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3例,结石清除率81.3%。手术时间平均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EF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小切口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对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手术指征以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之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TEF滤器置入位置适中,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移位、血肿、出血或释放通路血栓形成等,无术后死亡或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时间为1-33个月,随访期间无PE发生或复发,无严重出血疾病发生,无滤器相关死亡。结论TEF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小切口股静脉切开取栓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CHF-20Q型纤维胆道镜于术中在X线透视下对72例肝内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结果:经纤维胆道镜、X线透视胆管内无结石存留61例(占总例数的84.7%),术后胆道镜二次取石后无结石存留9例,困含石小胆管过度弯曲纤胆镜无法进入,术中术后均无法取尽2例。操作经过顺利,术后无胆道感染、出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残石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肝内胆管小结石实用价值较高和较有应用前途的取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在胆道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总结57例胆道良、恶性疾病经EPBD治疗的成功经验。结果:EPBD后取石41例,EPBD联合EST取石6例,EPBD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6例、恶性狭窄4例。结论:EPBD取石可替代部分EST取石,亦可联合EST取石。EPB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肾脏、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多由于遗传,机体代谢,不均衡饮食导致,当发现一侧或双侧腰部酸胀,疼痛时可能由于结石多发或结石体积过大引起肾包膜牵拉疼痛即肾绞痛和肾脏输尿管积水所致。传统上是采用开放性的手术达到去除结石。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Mini—PCNL(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是目前临床上微创处理肾结石的较好的方法之一,是在PNL(经皮肾造瘘术)和PCN(经皮肾取石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微创手术,它取代并改进了肾脏疾病的传统开放性手术。尤其是针对以血尿、疼痛、尿砂为主要症状的肾、输尿管结石在水化疗法,止痛无效,ESWL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仍无效和开放性手术无法进行的情况都可选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PCNL把肾镜经皮肤穿入肾盂、肾盏内进行体内碎石和取石的现代外科技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住院时间短,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现将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7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纳入标准为直径大于1.5 cm嵌顿性中上段结石以及输尿管镜碎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失败患者。其中37例行小切口切开取石,另35例行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比较两组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 )、镇痛剂使用时间、一次性取石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一次性取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P < 0.001);而在术后连续两天 VAS值、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上,后-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 0.01)。结论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的嵌顿性结石及输尿管镜碎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失败者,小切口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均是安全、可靠的方案。但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较小切口取石术有术后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结石直径〈1cm的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本组105例;选择结石直径〉1cm的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本组31例。结果EST组:105例中97例结石取净(92.38%),8例取石失败,21例轻度胰腺炎,8例胆管炎,1例胆道残余结石。LCBDE组:27例取净结石,中转开腹手术2例,2例胆道残余结石,3例穿刺孔感染。两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并可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