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7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比较2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F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A1c检测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的控制状况,其临床应用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人62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01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59例,分别测定FBG和HbA1c。结果糖尿病伴并发症组的FBG及HbA1c的结果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成为糖尿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并发症68例(并发症亚组),未合并并发症52例(无并发症亚组)]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HbA1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糖尿病组HbA1c、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亚组HbA1c、FB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亚组(P〈0.05)。结论 HbA1c测定有助于监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伴并发症组患者60例,糖尿病组患者120例,正常对照组15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含量.比较3组FBG和HbA1C检测结果.结果 FBG和HbA1C含量糖尿病伴并发症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HbA1C检测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借以揭示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408例受检者的体检结果 ,将受检者分成血糖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糖代谢异常组分为A、B、C三组,即HbA1c〈6.5%(A组)、6.5%≤HbA1c〈8.0%(B组)、HbA1c≥8.0%(C组),糖代谢异常组为分析组,血糖正常组为对照组。将各项检测指标分别在组内(分析组的A、B、C)和组间(分析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CHOL)以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各项在A组与B组间、B组与C组间、A组与C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在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A组与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与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和对照组比较,HbA1c、FBG、PBG、HDL-C、CHOL、TG以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可导致血脂异常,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糖升高可产生"代谢记忆效应",应该重视血糖监测以便尽早发现糖代谢异常而进行尽早干预,以减少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28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参考组,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HbA1c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内,微血管病变患者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判定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肝素抗凝,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另取空腹静脉抽血2ml,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空腹血糖水平越高HbA1c含量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监控和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的FBG、FMN、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FBG、FMN、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MN分别与FB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和0.78,P均<0.05)。结论 FBG、FMN、HbA1c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短期和长期的血糖信息,在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各有各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糖尿病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分为低值组(HbA1c〈7.0%)、中值组(HbA1c7.1%-10.0%)、高值组(HbA1c〉10.0%).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FBG、mALB、TG、TC、LDL-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mALB、FBG水平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1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型糖尿病且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FBG、TC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脉搏波速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7例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HbA1C〉6.5%)与对照组(HbA1C≤6.5%),测量患者的脉搏波速度及血压,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脉搏波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脉搏波速度相关因素分析中,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与脉搏波速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脉搏波速度具有相关性,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控制血糖及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晗  欣冰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6):420-42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超高龄老年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46例老年非糖尿病的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的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的平均HbA1c显著高于正常,平均FBG则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对于超高龄老年患者,FBG联合HbA1c的检测对于其糖代谢异常的评估,意义较单测FBG更大。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35例)与非合并糖尿病组(35例),于发病48h之内于清晨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2ml检测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结果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以及冠心病非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HBA1C和FBG水平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显著高于非合并糖尿病组。结论HBA1C是早期糖代谢紊乱的重要监测指标,通过检测HbA1C,可及早发现并处理高血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有效防治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拜唐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新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31例,单一应用瑞格列奈;B组为联合治疗组29例,联合应用拜唐苹及瑞格列奈。均观察12周,主要疗效参数为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BG)水平的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拜唐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使血糖控制获得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达标率更高,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58例糖尿病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FBG、HbA1c水平相较参考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有助于对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更好预防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A组80例,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BG)与口服糖耐量2 h血糖(PBG),及治疗后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BG、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内HbA1c正常者与B组内HbA1c正常者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HbA1c异常者与B组HbA1c异常者治疗后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也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用药方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二甲双胍)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仅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B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45例和健康体检者59例,分别测定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统计学分析FMN与HbA1C、FBG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FMN与HbA1C、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FMN、HbA1C、FPG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近期、长期和即时的血糖监控信息,对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控制HbA1C、FMN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3例患者均采用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服用罗格列酮。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B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试验组FBG、2hPG和HbA1c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睢勇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7-19,2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7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对照1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尿病及心力衰竭患者72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2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bA1C、CRP、血压(SBP、DBP)、左心室功能各指标(ESV、EDV、EF)、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糖(FPG、2hPBG)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1组患者HbA1C、CRP、FPG、2hPBG、SBP、DBP、TC、TG、LDL-C、ESV、ED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2组,而HDL-C、EF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bA1C、CRP、ESV、EDV水平高于对照1组,EF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sitic 回归分析可知, HbA1C、CRP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CRP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通过监测HbA1C、CRP水平可以预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状况,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