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随机将住院病历完整的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0d内是否再出血分为非出血组和出血组,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术后再出血与高血压病程、首次出血量、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方式和术后血压控制有直接关系。结论临床医生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效采集病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规范手术的各项操作规程,将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几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的71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9/71),再次血肿清除7例,再出血患者死亡4例,昏迷3例,神志转清醒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导致再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临床上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止血、尽可能选择首发症状7~24h内进行手术、手术后保持麻醉平稳及有效控制血压进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3.
于晓忠 《河北医药》2014,(19):2953-295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诱发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32例和对照组268例,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再出血组血肿量>60 ml、血肿形态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急升>50 mm Hg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出血至手术时间<6 h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提示再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较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与血肿量、血肿形态、凝血功能、血压、手术时机等均有相关,临床应综合各类原因实施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出现再出血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的1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对策。结果两组患者之间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PT-INR、APTT)、发病后第1次手术时间不同、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压不同(均趋势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后,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再出血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再次出血的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再次手术清理血肿,观察疗效分析原因。结果 48例再出血患者经过治疗,37例止血效果良好,7例效果一般,4例效果较差。术后随访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评估:1级5例,2级14例,3级11例,4级10例,5级3例。2例3月后死于MODS。结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治疗,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是减少和治疗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后6h或24h复查头颅CT有无再出血及出血量,随访3个月,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显示超早期血压控制后观察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肿体积为(17.90±5.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组患者ESS评分为75.24±9.21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展开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发生术后再出血症状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展开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得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出血位置、手术时机、术中止血是否彻底以及术后血压波动等因素有关(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手术时机、术中止血是否彻底以及术后血压波动等(P<0.05)。结论为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就应选择最佳手术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彻底止血工作,并在术后对患者血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连续记录76例HCH手术患者的病史、体征、诊断、临床分级、治疗方法及病理改变。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再出血8例,其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脑出血后早期即行手术,术中未能发现主要的出血灶或止血不可靠,以及术后未能控制高血压等。结论 术中对主要的出血动脉作可靠电凝止血、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病死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直视下小骨窗开颅与锥孔引流治疗HICH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和对照组(锥孔引流清除血肿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视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好的特点,也避免了锥孔引流术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肿、残留血块或止血不彻底再次出血等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次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22例,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认识,积极有效预防,减少术后再出血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ymorrhage, HICH)术后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从手术操作、术后血压状态、患者术前的机体功能等多方面入手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8~2012年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后再出血患者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42例再出血患者中有21例6 h以内复查头颅CT显示原出血部位再次出现较大血肿,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5例凝血功能异常,27例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结论术中止血操作不规范、术后早期血压控制不稳及患者术前即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规范术中止血技术、控制术后血压平稳并对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籍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经小骨窗手术患者56例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并与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术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术前GCS评分越低,术后预后良好率越低;超旱期、早期手术治疗病人预后良好率高于24h后手术病人;近期预后指标GOS显示,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后存活患者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其生存质量微创组优于骨窗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为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清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者的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1.2%,死亡20例,死亡率47.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病率高、患者多预后不佳.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但术后再出血病死率极高.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超早期止血治疗、术中妥善止血、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1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再次血肿清除15例,再出血患者死亡5例,昏迷4例,神志转清醒6例。结论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冰  田昵军 《贵州医药》2022,46(1):71-7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前血肿形态对微创置管引流术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于术前观察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形态,将血肿形态规则者设为A组(n=68),血肿形态不规则设为B组(n=47),分别在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d时测定两组残余血肿量,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3d的血肿清除率,手术前、手术后3d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在术式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技巧、术后血压控制等方面,回顾性分析61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率7.82%(48/614)。再出血时间为术后12~72h,平均(18.5±6.5)h,95%可信区间13.8~23.2h。早期手术组比晚期手术组再出血率高,8.24%(35/425)>6.88%(13/189),小骨窗开颅组比骨瓣开颅再出血率高,8.24%(34/352)>5.34%(14/26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再出血与术式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技巧、术后血压控制正相关。小骨窗开颅术不能充分减压,并且手术止血困难,术后再出血率比骨瓣开颅术高;如病情允许,手术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发病后6~24h;手术时少用电凝,清除血肿时应避免损伤血肿壁;术后血压平稳控制在21.3/14kPa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以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以27例单纯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观察组术后存活率为80.65%,死亡率为19.35%。对照组术后存活率为66.67%,死亡率为33.33%。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采用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相对于单纯的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了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观察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有效率为92).11%,优良率为82.89%,CT复查显示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3~6 d,血肿清除率为88%~95%,并发症发生率为6.58%.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有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术后再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等6个方面.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神经刺激和颅内高压,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上述6个相关预后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