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以外感病为契机论述疾病辨证论治的医书,并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六经辨证体系的提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伤寒论》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掌握六经辨证纲领及其理法方药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伤寒论》虽文字古朴,但文义深邃,极难理解深透。因此,好的教学及学习方法,对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伤寒论》成书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汤方辨证,于是从方证的角度学习《伤寒论》,实施方证教学,则能化繁为简,有纲举目张之效,便于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与“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个坏病的概念。坏病一般认为是因医生误治而致的变证,实际内涵还应包括各种疑似难辨难治的病证。二是《伤寒论》关于坏病的辨治原则及其具体例证,并通过对这些具有例证的分析探讨,揭示辨证方法。这是《伤寒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伤寒论》理论的精髓所在。三是辨治坏病的方法和规律。因其能有效地指导疑难病的辨治,因而最有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金匮要略》灵活用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匮要略》的部分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出发,探讨了仲景灵活用方之规律,是以《伤寒论》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杂病,以《金匮要略》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不同的病证,从而适应纷敏复杂下的治疗需要;其化裁组成新主的有加减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味及药量、变更剂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太阳蓄水证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变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病性争议颇多,但大多认为是太阳之邪,随经入腑,以致热与水互结于膀胱所致的太阳腑(膀胱)证。太阳之邪如何循经入腑?又如何使热与水互结于膀胱?很难理解,且《伤寒论》中并无“膀胱蓄水”一说。因此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可进一步揭示《伤寒论》太阳蓄水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积极探索适合《伤寒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人才队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建立《伤寒论》学习者问题库、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改革教材等手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伤寒论》课程教学,提高经典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1 本证、兼证、变证之概念。《伤寒论》原著并无本证、兼证、变证之称,而是后世伤寒之家在六经提纲又设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如《伤寒来溯集》日:太阳本病脉浮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诊者……必须理会此等兼证:《伤寒指掌》日:在抵今之伤寒无不兼证而病……其各兼并之证列于六经正病之下……;《伤寒贯珠集》则以三证分治则本证用“正治法”,兼证用权变法,变证用救逆法。近年来,此分类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并对三证之概念作了比较详细论述,如《伤寒论选续》、《中国原著选读》、《伤寒论诠解》等总括其意单纯一经病谓之本证在某经病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本来不是此经病所应有的一般症状称兼证(包括并病合病);由伤寒病失治误治而引起的内科杂病中叫变证。  相似文献   

7.
金保  金伟 《北方药学》2014,(1):37-38
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泻心汤”实言其通 对于痞证的治疗,《伤寒论》用的是泻心汤,共计有五个泻心汤。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这个泻不能理解为补泻,而是言其通。因为这个脘域,脾胃所居,乃为半表半里;痞者塞也,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临床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在《伤寒论》用于治疗蓄水证,其功用通阳化水、健脾利水。临床上很多种疾病有其特殊性,但同时都有水液代谢失常、饮留为患的共性,应用五苓散方强调从其病机入手,不要囿于《伤寒论》蓄水证之说,临床上才能大大拓宽了五苓散之运用,起到药到病除之效,本文从病机出发,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相关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较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10.
初探太阳病     
"太阳病篇"是《伤寒论》六经病篇的首篇,共有178条原文,74首方剂,内容繁多,变证复杂,其教学时数在整个《伤寒学》课程中约占一半。故学好本篇是学习其他各篇的前提和关键。然而,其实质内涵是什么?辨证分型又是怎样?本文将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广泛应用寒、热二字来描述病因、病性、病机,很少用寒、热来描述治法,譬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未见。文中亦少用“邪”字来描述病因。在文中,寒热有时未取其本义,而是代指邪气,代言致病因素,有时热意反为寒,有时寒意反为热,这不能仅用《内经》、《难经》理论去理解,还要结合上下文及方药来推断。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原文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是仲景名方选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目前临床上将本方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加以分析,将失眠与嗜睡按病机分作几个证型,虽然《伤寒论》所涉及的失眠和嗜睡,是外感热病过程中以及误治之后所出现的证候,但它不仅为现代外感热病兼有睡眠障碍的诊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些方药还成为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的失眠的经典方药,因此发掘经方论治睡眠障碍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及有效方药,同时这也是《伤寒论》对祖国睡眠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将复杂的外感热病系统地归纳为以六经为纲,脉证并治的辨证施治方法,既源于《内经》,又发展了《内经》。其中重视问诊,突出以证候归类的鉴别诊断法,为临床医学开辟了广阔的思路和方法。现就《伤寒论》中一些症候鉴别的要点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方面,试作如下探讨。一辨寒热《伤寒论》所讨论对象为外感热病,寒热是六经病证共有的症状。对寒热之有无或相兼  相似文献   

16.
纪立金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643-645
本文从表里同治、表里分治、表里独治、表里和治的不同方面,对《伤寒论》表里辨治法进行了探析,以期提高对表里病的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咳喘等肺系症状的条文163条。《伤寒论》重要集中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金匮要略》包括:咳嗽上气、支饮、肺萎、肺痈、肺胀。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同名方剂义理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同名方剂的对比分析,认为它们的作用、适应证等同中有异,或外感内伤交互立论,或异病同方扩大应用,或民主治互为补充。这些都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并为研究仲景辨证思想方法和经方新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韩旭 《华夏医药》2006,1(3):204-207
《伤寒论》有着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在桂枝汤的证治上就有不少的体现,如在《伤寒论》的397条经文中,述桂枝汤正局主治的有7条、变局的5条、变法的7条、禁忌的3条、化栽选治变证的16条,治合病及太阴、阳明病的7条。以上凡45条,从桂枝汤正治变化的角度充分表达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辨证法思想。本文从”辨桂枝汤证既立足于整体,又着眼于局部”、”把桂枝汤证看成是朕系的疾病运动发展过程”、”桂枝汤症的常治与变治”及”真假桂枝汤证的辨证思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六经辨治的哲学观点。《伤寒论》根据人体正气损益,邪气进退,将桂枝汤的证候、包括病变部位、证候特点、脏腑所损、寒热所趋、邪正消长等,从整体的、运动的、朕系的角度来举网辩证,而不把桂枝汤看成是绝对的、局部的、静止的、孤立不变的过程,较好地避免了诊治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辩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曾遥 《北方药学》2012,9(7):91-91
本文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文入手,分析小柴胡汤治疗两种不同原因便秘的机理,异病同治,为临床更好地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便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