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患者心功能进行MLHFQ评分和NYHA分级,另选取64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各分数段间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以及各NYHA分级间NT-proBNP水平和MLFQ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的上升,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及MLHFQ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LHFQ评分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MLHPQ评分〉75分亚组显著高于〈50分亚组和50~70分亚组(P〈0.05),而后2组分数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HFQ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有关,且以MLHFQ评分75分为界限,血浆NT-proBNP水平有显著差异,基于MLHFQ评分将血浆NT-proBNP水平用于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评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7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非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ysC水平差异.将观察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梗(AMI)三个亚组,比较CysC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高CysC亚组和低CysC亚组两亚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亚组、AMI亚组 CysC 水平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UA亚组;SA亚组与UA亚组Gensini积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AMI亚组;观察组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147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高CysC亚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ysC亚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 水平升高,AMI急性期 Cys C 水平会降低,其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高水平CysC 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俞燕  吴翔 《天津医药》2005,33(12):748-750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6例UA患者和40例对照组,ELSIA法测定其TpP的水平,固相层析免疫法定性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eTnI),随访12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UA组患者TpP值及cTn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获得随访的100例UA患者中19例发生心血管阳性事件,其中TpP阳性组发生13例,cTnI阳性组发生5例,敏感度分别为68.4%、26.3%,特异度为65.4%、96.3%,相对危险度(RR)为3.118(P=0.0069)和4.107(P=0.0011)。随着TpP浓度升高,其RR逐渐增高。结论:UA患者Tp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TpP含量增加,发生相关阳性事件的危险度也增加.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NSTEACS患者12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组55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65例,检测其血浆NT-proBNP.分别对UA和NSTEMI患者进行Braunwald和Killip分级;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价NT-pro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NSTEACS患者NT-proBNP水平随Brauwald和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每两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 NT-proBNP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NSTE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水平变化与影响。方法选取92例CHF患者为心力衰竭组,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Ⅰ级组26例,Ⅱ级组23例,Ⅲ级组22例,Ⅳ级组21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s-cTnT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的hs-cTnT、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hs-cTnT、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hs-cTnT、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之间的LADd、LVE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无论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其血清hs-cTnT水平增高,并与心力衰竭程度及NT-proBNP呈正相关,hs-cTnT能较好地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检测CHF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CHF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7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h内测定血浆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4例(LVEF≥0.50)和心功能不全组36例(LVEF〈0.50);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死亡9例作为死亡组,存活61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患者NT-proBNP水平(P〈0.05)。②死亡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NT-proBNP水平(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血浆NT-proBNP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一氧化氮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和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以及纤维蛋白原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人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PAI-1、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UA患者体内t—PA及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冠心病组SA患者和对照组,有心绞痛事件发生组也明显低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组(P〈0.05或P〈0.01);纤溶酶原值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可能与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相关,并且UA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程度较SA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沃金善  赵青  孟宪浩  郭洁 《中国医药》2008,3(3):143-14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6例,另设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血浆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结果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元统计学意义。②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③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m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P〈0.01。④血浆NT-proBNP浓度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70%以上的冠状动脉病变。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缺血程度相关,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诊断的单纯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NT-proBN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A组)和>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B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情况.结果 B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大于A组患者[(58.80±6.90)mm比(54.32±8.00) mm,P=0.035],而B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A组患者[(29.16±8.31)%比(33.80±6.90)%,P=0.037];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明显高于A组(1.67%)(P<0.05).经多变量(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钾水平及血浆NT-proBN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OR=5.28,95%可信区间3.54~9.26,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可预测其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T-proBNP在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慢性心衰患者和健康受试者,测定其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的NT-proBNP浓度为(579.4±201.9)p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2.4±94.2)pmol/L(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浆中NT-proBNP水平升高升降变化对预测慢性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在CHF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6例CHF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BNP水平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NP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增高,各分级组间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患者LVEF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Ⅲ、IV级患者LVEF水平较II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明显(P〈0.05)。CHF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出院时BNP〉110p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77.3%,BNP〈110v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3.6%,两组终末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NP对CHF的诊断及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5组血浆FⅦ和血脂水平,并对危险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FⅦ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组FⅦa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FⅦc与对照组比较,SA组FⅦ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OMI组、AMI组中FⅦag较对照组及SA组均显著升高(P〈0.01).FⅦa与FⅦc呈正相关,FⅦc与FⅦag呈正相关(P〈0.05);FⅦa与FⅦag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患者FⅦ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SA、UA、OMI组血脂指标与FⅦa、FⅦc、FⅦag无明显相关性(P〉0.05);AMI组TG分别与FⅦa、FⅦag呈明显正相关(P〈0.05).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三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与FⅦa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均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MI组FⅦ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TG可通过引起FⅦa增高对冠心病病程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132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联用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未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心绞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且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疗效显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1、3、6个月的左室重构差别,从而探讨NT-proBN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NT-proBNP检测试剂盒检测116例AMI患者发病后24h血浆NT-proBNP水平,并心脏多普勒随访患者发病1、3、6个月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直径(LVD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AMI患者发病后24h血浆NT-proBNP水平[(2965.68±456.3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26±35.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1个月AMI患者NT-proBNP重度升高组左室重构指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个月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的AMI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预测AMI患者远期心室重构,特别是血浆NT-proBNP〉5000pg/mLAMI患者早期即出现严重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40例AMI患者血浆FVIIag含量、FVIIa水平、FVII;C及AT-Ⅲ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并探讨其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意义.结果 AMI患者血浆FVIIag含量、FVIIa水平及FVII:C高于(P〈0.05或P〈0.01),且FVIIa水平升高更显著,而血浆AT-Ⅲ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Ⅶ和AT-Ⅲ参与AMI时的凝血过程,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增高及AT-Ⅲ活性降低可能是急性心血管事件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尿酸(UA)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8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5例,健康对照组70例的临床资料,测定CRP及UA数值。结果:AMI组CRP、UA含量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CRP、U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CRP与UA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种检测因子可以有效地评估AMI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含量及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Hcy的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浓度。结果血中Hcy和UA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cy及UA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cy、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H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各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2.59士0.12ng/mL),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 BNP亦呈升高趋势(P〈0.05),出院前NT-pro BNP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血浆NT-pro 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HF及治疗提供依据。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