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胸部穿透伤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穿透伤是指锐器、枪弹等投射物穿透胸壁及胸膜腔,致使胸内脏器损害,主要造成胸部开放性损伤。我科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胸部穿透伤88例,其中7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14例急诊剖胸,4例剖腹探查。现就该组病例的诊断和急救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和平时期胸部火器穿透伤5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7例。致伤原因以枪伤占多数(87.5%)。盲管伤30例(占54.5%);本组中血气胸34例(占62%),胸内异物存留18例(占32.7%),胸腹合并伤7例(占14.58%);截瘫6例(占12.5%)。治愈50例(91%),死亡5例(9%)。本文重点讨论了胸部火器穿透伤的早期伤情判断,开胸指征,胸腹联合伤、胸内异物存留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小切口在胸部穿透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在胸部 伤中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小切口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1998年12月,应用胸腔镜小切口(VAMS)处理21例胸部穿透伤,能在 务小、不增加手术材料消耗的情况下达到迅速止血和修复创伤。结果:术中证实心脏伤3例、乳内动脉损伤2例、肋间动脉断裂13例,并肺组织裂伤和胸壁刀口渗血5例,除1例术后有心包积液经心秘穿刺后痊愈,其它无并发症。结论:在胸部穿透伤中,若发现胸腔内持续性出血  相似文献   

5.
景荫滨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664-664,66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诊断和治疗胸部穿透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胸部穿透伤病例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探讨如何减少非手术治疗的盲目性,使胸部穿透伤的诊断和治疗积极主动,减少手术创伤。结果11例胸部穿透伤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电视胸腔镜诊断。10例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1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0-70min,术后带管时间24-72h,平均48h,平均住院时间4-12d。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诊断治疗胸部穿透伤,手术具有微创、安全、便捷的优点,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姚美霞 《当代护士》1999,(1):27-27,31
心脏穿透伤是由一类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直接由胸背部或腹部进入心脏引起的外伤。病情凶险,变化急骤,如不及时救治,危及病人生命,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共收治心脏穿透伤病人8例,经及时抢救及术后精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急救经验及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在21~32岁;刀伤4例,  相似文献   

7.
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穿透伤是胸外伤的危急重症。我院 1 988年 9月~1 999年 4月救治了 2 9例心脏穿透伤的患者 ,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9例中男 2 7例 ,女 2例。右心室刺伤 2 0例 ,左心室刺伤 8例 ,右心房刺伤 1例。 2 8例行手术治疗 ,1例未及手术即死亡。治愈 2 6例 ,死亡 3例。2 抢救及护理2 1 术前抢救及护理病人来院时 ,医护人员首先看到的是病人的全身情况 ,如神志、面色、伤口部位及大小、呼吸、全身状况等 ,然后是摸脉搏、测血压并同时给氧吸入或插管给氧 ,如有窒息 ,紧急协助医生可以作环甲膜切开给氧。2 1 1 按伤情急缓进…  相似文献   

8.
腹部穿透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腹部穿透性损伤是指冷兵器及其他利器如刀锋直接刺入腹部所致^[1]。本院自1997年4月至2006年4月间共收治腹部穿透伤105例,对其临床特点、急救、护理等同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穿透伤的包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穿透伤多为刀器、火器等所致 ,病情危重 ,变化急剧 ,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 ,及时地作好外观预测和预见性的急救是争取抢救病人的“黄金时机”。作好术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我科近年来收治心脏穿透伤病人 2 3例。其中治愈 2 0例 ,死亡 3例 ,抢救成活率达 87%。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3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3例 ,年龄 16~ 4 6岁。刀刺伤 2 1例 ,缝衣针由食道刺入 1例 ,铁钎刺伤 1例。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 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 4 0min~ 6h ,就诊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其中重、中度休克…  相似文献   

10.
心脏穿透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因各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心脏穿透伤患者数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伤情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危及生命,死亡率高,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有效急救护理程序实施则是抢救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抢救心脏穿透伤患者23例,现将我们的急救护理程序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穿透伤的急救护理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穿透伤是心胸外科的特急重症,占到胸部外伤的2%~3%,据报道院外死亡率为62%~84%,入院后死亡率为15%,且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我科1998年9月-2005年4月共收治心脏穿透伤18例。取得一定的救护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部穿透伤大部分是由尖刀等锐器所致,血气胸发生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因此正确判断伤情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5年2月共行急诊电视胸腔镜手术8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及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在482例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中,手术5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82例患从护理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51例手术病人中,死亡24例,由于护理措施到位,争取了抢救的时间,而未导致病人死亡。结论 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抢救中,围手术护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及时到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23例进行手术急救的心脏穿透伤患者的病情,制定了手术急救护理流程,包括术前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维持循环与体温的稳定、手术麻醉的配合、病情的观察与护理,术毕安全的搬运.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病情稳定.对心脏穿透伤实施心脏修补术患者建立有效的手术急救流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保证急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1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手术抢救与护理,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心壁裂开修补、心包开窗引流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指征、尿量,保护脑细胞,加强呼吸系统及引流管的管理,严防并发症。结果18例患者抢救成功15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83.3%。本组病例无1例出现出血、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特别是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穿透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外伤死因中,胸部伤仅次于颅脑伤,居第2位。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急救复苏等技术水平的进步,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已明显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有少数病例,由于诊治失误,致使救治质量不高,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为此,作者复习胸部穿透伤救治中易犯的错误,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指出可能发生失误的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部外伤,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是较常见的严重损伤,自1989年1月至1997年3月我们共收治严重胸部复合外伤38例,经及时治疗和细致护理,除1例并发严重颅脑损伤者死亡外,余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附表)2护理措施2.l术后观察严重胸部外伤病人手术后要安置在由专人负责观察护理的病室内,通过及时准确的测量血压及脉压差、脉搏的强弱、频率、粗略估计心输出量及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同时还应严密观测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呼吸音强弱,以便准确了解病人呼吸功能,及时纠正病人呼吸衰竭情况;本组1例外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21例心脏穿透伤患者均实施急诊手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及营养护理.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第9天并发心包填塞,经再次开胸行心包大部分切除术治愈,余均抢救成功.结论 术前及时到位的急救护理、术后加强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穿透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朱文军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810-1811
<正>胸部钝性伤致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DPL)是闭合性胸部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损伤类型,大多数病人需要紧急手术,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及处理,往往导致病人严重的后果甚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手术前后的回顾性分析,认为伤员往往在极短时间内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术后监护的重点包括:充分镇静;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本组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痊愈,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